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前沿理論 > 正文

在新發展階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中,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這和政治建設的偉大成就是分不開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這樣的奇跡。隨著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依然是國家治理效能的基礎,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政治建設的指導思想。蘊含其中的關鍵,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當代中國治道精髓之所在,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核心要義。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才能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牢牢把握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歷來都是黨中央戰略謀劃。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領導人民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充分展示出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風雨來襲時中國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新發展階段,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才能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牢牢把握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所謂的“中國模式”,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斗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這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我們國家制度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通過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實踐,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有機統一起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突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的編制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成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新發展階段具有典范意義。

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體系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為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必須進一步回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路該怎么走這一重大問題。答案就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進一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才能使我國治理體系的效能與日俱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已經具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加上難得的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定能在“十四五”時期譜寫出兩大奇跡新篇章。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因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至關重要。在當今世界,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要使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作用更好發揮,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必須進一步高度重視制度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政治保障和制度支撐。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于關鍵環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發展和完善,關鍵也在于政治制度的發展和完善。

根本制度是立國的根本,它規定了國家的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居于根本地位。國家制度作為上層建筑,取決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同時又反作用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乃至于起到決定性作用。根本制度之所以根本,還在于它反映了憲法規定的國家制度根本屬性。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等,都是我國國家根本屬性的體現。根本制度之所以根本,也是因為它是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根本問題。說到底,根本制度是關乎黨執掌政權的根本性的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根本制度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和鞏固。在新發展階段,必須牢牢堅持國家根本制度,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保障人民在黨領導下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基本制度界定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基本原則,它規范著國家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等基本關系,對國家政治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大影響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性質,體現了我國的基本國情,體現了黨的執政基礎,也體現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中國智慧日益彰顯,人民政協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日益增強,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進一步奠定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基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發展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完善推動了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新發展階段,必須進一步發展人民民主,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用基本政治制度有效調節各種政治關系,為國家發展提供基本動力。

重要制度作為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主體性制度,它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來,在實現國家發展各方面重要目標、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重要任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重大戰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在優化協同高效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推動了政府治理制度體系的發展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改革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愛國統一戰線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各方面重要制度的發展為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堅持系統觀念,遵循制度邏輯推進政治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新的歷史性跨越。

在新發展階段國家治理效能要得到新提升

我國國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在新時代要做的,就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面對更多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

隨著我國步入新發展階段,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這就必須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制度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石。國家治理體系是由體制、機制和制度規范構成的一個完整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不斷發展和完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繼續加強制度創新,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從戰略高度擘畫了新發展階段的制度建設。

在新發展階段加快建立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就需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獨特優勢,完善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創新能夠保障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體制,健全能夠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沖擊的體制,鞏固能夠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體制。

在新發展階段加快建立健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制度,就需要發展能夠保障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體制,完善能夠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制,健全能夠滿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要求的體制,從而有效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能力建設就是增強制度執行力,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里的關鍵在于國家治理機制創新。新發展階段創新治理機制,必須在頂層設計前提下,堅持從問題出發,不斷推進理念思路創新、方式方法創新、基層基礎創新,健全協同、協作、協商和協力等各種機制,創造性推動各領域改革。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協調,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及時總結實踐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把成熟、可行、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創制為政策、上升為制度、轉化為法律。國家治理機制創新的根本問題,在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不斷開創中國之治新局面,我們定能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秘書長、教授〕

[責任編輯:趙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