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31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指出,“我們要深刻銘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的百年艱辛歷程,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奮勇前進”。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在此特殊時間節點,論述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的精神,有著深遠意義。
在即將到來的牛年頌“牛”,不僅時間節點上偶合,十分契合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且因牛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的獨特精神意蘊而更能激發人們的內心共鳴。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牛作為一種文化意象,往往與踏實、忠順、勤奮、厚道、質樸、堅毅、無私奉獻等諸多優秀品質相聯系。“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則又因其職責、使命和所處歷史條件的不同而有其個性化的精神標識。
在即將到來的辛丑年,回望百余年前的那個辛丑年,我們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國從風雨飄零、任人宰割的苦難舊時,一路行至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迎來強起來偉大飛躍的不易,更能理解百年變局下堅定道路自信的深層邏輯。“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所展現出來的精神,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矢志不渝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偉大實踐圖景的摹畫,蘊涵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砥礪奮進的精神密碼。
為民服務孺子牛精神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始終不變的初心使命。“孺子牛”出自《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的“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的典故,即齊景公牙咬繩子裝作牛以取樂小兒子荼(晏孺子),孺子牽其繩致齊景公不小心摔壞牙齒仍不言痛,表示父母對子女的疼愛。后來魯迅《自嘲》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華,象征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我們講的“孺子牛”,代表一心為公、心甘情愿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的人。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最忠實代表,為民服務精神一以貫之地體現在黨的全部奮斗之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為人民謀取最大利益,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激勵著我們黨永遠堅守,砥礪著我們黨堅毅前行。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斗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今天,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順應我國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我們黨更加自覺推進自我革命,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強調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就是為了永葆為民服務孺子牛的精神永不褪色。
創新發展拓荒牛精神形象注解了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并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實踐智慧。世界上沒有哪一種牛天然是為拓荒而生的,只有在困境中不斷開拓創新、求索進取,才能誕生出“拓荒牛”。今天,“拓荒牛”代表的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進程中敢想敢干、苦干實干、追求進步、有思路有想法且自立自強的人。吃苦耐勞、肯實干不空談、善于創新,這都是拓荒牛的精神特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必需的動力。人類歷史演進表明,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就會迅速發展,就會在世界民族之林居于優勢地位。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智慧、富于創新的民族,中國共產黨是最富創新精神的黨。創新發展拓荒牛,生動描繪了我們黨緊緊團結和依靠人民,激發人民創造精神以不斷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實踐。毛澤東同志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歷程中,從不教條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認為“全世界自古以來,沒有任何學問、任何東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發展的”。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吹響了創新發展最強力的號角。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拓荒牛雕像便是開拓創新精神的象征,也是眾多創業者的象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首位,進行專章部署。大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辟,小到當今中國經濟社會領域時時刻刻發生的美好變化,都是中國共產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激活人民主體性,發揚拓荒牛精神,自覺引領時代,不斷開拓創新的結果。
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的關鍵所在。“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老黃牛矢志不渝拼搏進取、奮斗不息的精神,是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長期奮斗探索歷程的生動注解,深刻揭示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全部成就和所有進步的奧秘。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艱苦奮斗的重要性,指出“奮斗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我們要勇于在艱苦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并強調要“把艱苦奮斗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凡事如果太容易也就不存在奮斗,而爬坡上坎或面對艱難險灘時也一定是最需咬緊牙關、拼搏奮斗的時候。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大政黨,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靠的正是艱苦奮斗,體現的正是老黃牛精神。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夢想即將實現,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所有偉大發展成就都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接力奮斗創造的。
“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所體現出來的為民服務、創新發展和艱苦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延續與彰顯,充分展現著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其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諸種精神價值多維同構,是對今天這一偉大時代的精神畫像。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我們更要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做出同這一偉大時代相符的新的更大業績。
(作者:楊增崠,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