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南泥灣精神的時代內涵

【摘要】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南泥灣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我們應傳承發揚南泥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關鍵詞】南泥灣精神 精神譜系 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642 【文獻標識碼】A

1942年,毛澤東同志為延安電影團拍攝的《南泥灣》題詞“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南泥灣精神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克服困難、艱苦創業的無窮力量,不斷激勵人們開拓進取,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新時代,重溫南泥灣故事,學習南泥灣精神,要準確把握和深入挖掘南泥灣精神的本質內涵,彰顯其在新時代的重大現實意義。

南泥灣精神的本質內涵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陜甘寧邊區面臨著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挑釁和經濟封鎖,毛澤東同志認為不能等、不能靠,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初到南泥灣的戰士們拿起了镢頭,“向荒山野嶺要糧”。面對南泥灣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生產生活條件,戰士們以強大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唱著“窯洞草房好軍營,茅草床鋪軟騰騰;三尺厚雪綾羅被,茂密梢林好屯軍”歌曲,抱著必勝的信念,勇敢戰勝困難。從1941年初到1944年10月,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用了近4年的時間,挖了1000多孔窯洞,蓋起600多間土房,一共開發荒地26萬余畝,生產糧食3.5萬余石,不僅實現了自給自足,“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錢”,還向政府交納公糧1萬石。戰士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戰勝重重困難,把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勇于擔當、敢于創造的創新精神。1940年9月初,朱德前往延安西川、南泥灣、臨鎮等地考察,發現南泥灣這塊地方可以實行軍墾,便提議王震率領的八路軍第三五九旅屯墾南泥灣。三五九旅不畏艱險、勇挑重擔,勇敢開赴對敵斗爭的最前線,戰時保衛中央,閑時開荒種地。開荒種地并非易事,種種難題需要攻克,破解難題需要創新。當時南泥灣有很多爛泥草地,可以因地制宜種植水稻,經過黨支部開會研究決定,先開發20畝水稻試驗田。戰士們在冬末春初之時,赤腳踏入積水達一尺多深的爛泥里,嚴寒刺骨,腳凍得麻木,依舊揮舞斧頭和鐮刀,砍樹、打梢和割草。經過官兵上下一致努力,南泥灣20畝水稻田試種成功,畝產量為一石稻谷,創造了農業種植史上的奇跡。在開荒種地解決糧食和蔬菜供給的同時,戰士們還搞畜牧飼養業,解決了吃肉的需要。王震率領的三五九旅一邊戰斗、一邊生產,既保衛了延安的南大門、保證了黨中央的安全,又通過大生產運動保證了黨中央后勤生活給養,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詞“有創造精神”,為人民軍隊和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光輝旗幟。三五九旅戰士們有著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勇于創造,敢為人先,為大生產運動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精神。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只要共產黨人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的。”在大生產運動中,領導骨干與廣大官兵風雨同舟、同甘共苦,一起參加勞動。領導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并直接轉化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三五九旅上自旅長,下至勤務員和炊事員,一律編入生產小組,旅長兼政委的王震堅持帶頭參加勞動,與戰士們一起開荒種地、紡紗織布。正是靠著這種同心同德、同甘共苦的精神,使得南泥灣煥發了生機。

聽黨指揮、官兵一致的兵團精神。三五九旅官兵上下一致,堅決執行中共中央的指示。當王震收到指令后,沒有絲毫的猶豫,毅然開赴南泥灣。三五九旅一切行動聽黨指揮,表現出“對黨忠誠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勝利完成了保衛黨中央、發展大生產的艱巨任務,被八路軍總部授予“模范黨軍”錦旗。被譽為“杰出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國際著名記者愛潑斯坦直言“手上長滿了繭子”的王震將軍“像個莊稼人”,“身上沒有任何顯示軍階的標志,看上去同一個普通士兵一樣”;只有一支胳膊的團政委左齊不能掄镢頭開荒,就給大家挑水送飯;“模范團長”陳宗堯既組織領導又參加勞動,不顧多次負傷的身體,與戰士們一樣,每次背一袋百余斤的米。

新時代弘揚南泥灣精神的重要意義

創業精神是我們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之源。面對陜甘寧邊區的艱苦環境,三五九旅官兵以驚人的毅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服了根據地嚴重的經濟困難,改變了南泥灣的惡劣環境,把一個曾經“滿山遍野梢林荊棘、荒無人煙”的“爛泥灣”變成“平川稻谷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為堅持持久抗戰和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南泥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故事,再次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政治本色,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力量。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疊加沖擊,創業精神是我們一次次化危為機的智慧,更成為新時代我們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之源和雄厚底氣。黨中央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們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指明了主攻方向和重要著力點。我們要賡續傳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保持戰略定力,永不停歇再出征、永遠奮斗再創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奮進力量。

創新精神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活力之源。王震率領三五九旅官兵在南泥灣墾荒中一邊戰斗,一邊生產,充分發揮每一個戰士的創造性,發揚了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取得了農副業生產和保衛邊區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生產熱情,使南泥灣成為陜甘寧邊區開展大生產運動人人稱贊的典范。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從根本上破解制約“雙循環”要素流通的障礙,解決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缺芯少魂”的難題,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為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活力和動力。要牢牢抓住創新驅動發展這個關鍵,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打通支撐科技強國的全流程創新鏈條,讓科技創新夯實“雙循環”發展根基,以創新創業精神為引領,積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47次提到“創新”,明確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面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厚植創新土壤,出臺一系列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各個企業要勇于承擔技術創新和進步的時代使命與重任,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加速構建芯片全產業鏈,實現跨越式發展。

團結奮斗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之源。經過三年多時間的開荒耕種,中央領導與廣大軍民同甘共苦,共克時艱,正是這種團結奮斗精神產生了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南泥灣被外國記者稱為“荒野里產生的神奇”。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團結奮斗精神永遠不過時,永遠蘊藏著和匯聚起我們無堅不摧的力量,凝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凝聚起偉大抗疫精神,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要以偉大抗疫精神凝聚起最強大的精誠團結奮進力量,共同奮斗。

兵團精神是鑄牢新時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強軍之魂和克敵制勝之本。三五九旅不同凡響,既能打仗,又能種糧,還拉開了中國共產黨軍墾事業的序幕。三五九旅“堅決響應黨中央和毛澤東的口號”,以不怕任何困難的英雄氣概,一往無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正體現出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的優良傳統,使軍民關系、官兵關系更加密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克敵制勝的精神力量和奮斗精神。

新時代,我們身處的環境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沒有變,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政治品格沒有變,官兵一致的優良傳統沒有變。疫情發生后,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聞令而動,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貢獻。人民軍隊用行動捍衛了人民利益,展現了胸懷人民的堅定立場和深厚的愛民情懷,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站在新起點,人民軍隊唯有聽黨指揮,扎根在人民的深厚大地,立足于堅如磐石的軍民團結,在不斷改革創新中奮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泥灣精神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也使其能夠穿越時空,展現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這一路走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中國當前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危與機同生并存,我們要想在困難中成功突圍,在逆境中實現逆襲,更需要理性應對復雜局勢,傳承和弘揚南泥灣精神,搶占技術創新制高點,掌握戰略主動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作者為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江蘇科技大學2020年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項目“大學生‘精神的豐碑’主題教育常態化研究”重點立項課題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何維忠:《南泥灣屯墾記——少將何維忠將軍回憶錄》,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

②鄧力群等:《王震全傳》,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5年。

責編/銀冰瑤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李一丹]
標簽: 南泥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