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消除絕對貧困任務完成以后,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如何保障糧食安全,如何確保不發生大規模返貧,如何實現鄉村產業興旺?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扶貧開發局局長、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降初提出,農村產業興旺很重要,但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需要做長期的努力,還需要關注如何形成利益連接機制的問題,增加農民收入。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一部分
有底氣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如何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降初表示,首先要解決一個認識問題,一定要認識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部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鄉村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奮斗方向。解決絕對貧困之后,下一步發展的可持續性還是比較脆弱,再加上脫貧的穩定性基礎還不是很扎實,所以鞏固拓展也是必然的。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主要是按“一二三”的工作思路來去抓。“一”就是要守住一條底線,即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二”是要健全兩個機制,一個機制是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的幫扶機制,第二個機制是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三”是突出三個重點,包括穩定增收、異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激發內生動力。
“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我們還是有底氣的。”降初表示,規模性返貧的“兩不愁”已經不會有問題了,“三保障”是制度性安排,也不太會發生規模性的問題。所以目前主要的工作還是圍繞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產業發展是長期過程
電商是解決銷售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四川有136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規模居全國第二,幫助異地扶貧搬遷人口,關鍵還是發展產業。降初表示,農村產業興旺很重要,但也是一個很難的問題。農業還是沒有擺脫弱勢產業的地位,農業產業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現在理論上是成熟的,模式也比較多,現在典型不少,亮點也不少,但是復制起來的難度比較大。”
降初介紹四川的脫貧攻堅經驗顯示,增加農民收入首先要抓產業,但是產業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需要做二三十年才能成規模,任務重,需要堅持。比如四川涼山是深度貧困地區,涼山的鹽源縣產業發展也不錯,比如鹽源的蘋果,產業規模、收入比重也是相當大的。但是鹽源還是有很多貧困群眾,因為一部分貧困群眾分布的地區是不能種蘋果的地方,海拔比較高,發展其他產業難度也比較大。鹽源蘋果產業好的原因也是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在抓,中間也出現過一些波折,但當地政府堅持做下去,該改良的時候就改良,該加強管理的時候就加強管理,到今天形成一個比較好的規模。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涼山的會理縣,會理的石榴現在也發展成為非常大的產業,也是因為持續地抓產業。
降初表示,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壓力,比如,沒有規模的形不成帶動效應,但規模大了又出現同質化,時間長了會出現“賣難”的問題,或者即使賣得出去價格也不高的問題。其中,電商是一種解決的方式。“在中國,農村電商不是雨后春筍,可以說是暴風驟雨,到處都是。”但是在推進電商的過程中,還是要分析發展重點,其中一個關鍵是要有流量,而且要是有效流量;還有部分地區,電商要做成有規模、高端的模式。電商發展中政府要起到主要作用,要把有產品地方的電商推向高潮,真正把“賣難”的問題解決了以后,把有的東西全部賣出去,還要把好東西賣好價錢。
降初還提出,農業產業發展還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帶動的模式不太成熟。現在如果補貼少一點,或者是用工多一點、用工的工資高一點的話,農業產業的利潤就會攤薄,甚至可能會沒有利潤,所以,如何形成一個利益連接的機制是當前遇到的主要問題。既要發展大的農業產業,也要關注農民的收入怎么增加。分析現在農民收入的結構,有四大組成部分: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資產性收入、補貼性收入。目前農民普遍資產性收入是很低的,工資性收入還是大頭,可以說農民能夠花的錢主要還是從工資性收入來的。
降初表示,下一步產業興旺的任務相當艱巨,需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農業與工業不一樣,農業產業不能說調頭就調頭,壓力相當大,所以還需要做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