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保障。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導下,五年規劃以及中長期發展目標的設定從指導思想、發展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優勢,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工具。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十四五”規劃 社會主義建設 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D24 【文獻標識碼】A
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式表決通過了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決議,它標志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審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這一綱領性文件正式轉化為國家意志和法定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黨和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根據時代情勢和歷史任務設定遠景目標和長期使命,并在既定戰略方向上幾十年如一日久久為功、接續推進,是中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保障。“十四五”規劃的戰略部署接續了這一傳統,并更具歷史性、全局性意義。它是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謀劃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和實現路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它向人民莊嚴宣誓了黨的為民初心和復興使命,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定意志和壯志雄心,必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奠定堅實的戰略基礎。
戰略謀劃實施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和顯著優勢
大國發展,戰略先行。通過接續推進的國家規劃確立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和顯著特征。
一是治國理政需要抱負遠大、愿景恢弘的長期目標和歷史使命。可以看到,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到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發展階段為自身設定了執政興國的遠景目標和歷史使命。這些目標使命既彰顯了黨的擔當魄力、雄才大略和抱負胸襟,又根據時代背景、基本國情以及長期任務作出階段性聚焦與調試,使遠景目標更為務實合理、更具針對性。
二是戰略目標包含清晰的路徑規劃。黨將遠景目標和歷史任務劃分為明確的階段性任務,如黨的十三大制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將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的戰略部署等,為實現遠景目標和長期使命設置了時間表和線路圖。
三是目標任務落實分解為更為扎實的五年規劃,并提出具體目標和戰略舉措,特別是明列重點任務、行動、計劃甚至項目等,將遠景目標進一步落實為中短期行動,分任務、分項目進行重點實施。
四是規劃制定實施全國一盤棋。當遠景目標、戰略路徑、五年規劃、重大舉措確定后,地方規劃與中央規劃對接,部門規劃對標整體規劃,全國上下一心、全方位協同推進戰略規劃實施。
五是步步為營、久久為功,數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接續推進。最重要的是,能夠堅定地向一個方向持續推進,終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至千里,是我們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根源。
以上深刻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獨特的治理優勢。一方面,我們黨敢于設定雄心萬丈、極具氣魄但又理性務實、接續推進的遠景目標和歷史任務,并作出長期任務部署和戰略路徑規劃。相對而言,大多數西方政黨眼光并未如此長遠、使命也遠未如此明確。個別政黨往往拘泥于短期、具體的利益性目標,不敢扛起、不敢奢望、不敢叫響對于民族偉大前程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擔當。另一方面,我們能夠以五年規劃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前赴后繼地向遠景目標持續邁進,日拱一卒、久久為功。相對而言,西方國家在政黨輪替或政府換屆之后就會出現另起爐灶、左右搖擺、政策反復等現象,甚至否定前任施政綱領和既定方針政策,陷入否決性政體的境地。事實上,持續微小進步,日積月累,將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累計增長率為例,即便每年增長1%,30年累計增長能達到近35%;若每年增長1.5%,30年累計增長則將超56%。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性執政和使命式推進讓國家的發展變遷展開為一副矢志不渝、日益精進、氣勢恢宏的歷史長卷,成就了人民得幸福、民族得進步的歷史偉業。
戰略環境判斷是以發展方略推進發展格局確立的現實基礎
深謀遠慮的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是遠景目標,其實現必須建筑在對所處時代環境和社會情勢的清醒認知之上,否則遠大使命就只是理想,戰略謀劃可能會變為沙盤推演。中國共產黨深諳此道,對時代大勢極其敏感,對風險挑戰洞見深刻,對現實變化具有極強的把握力和適應力,能夠在戰略目標和戰略環境之間不斷動態調適。
正因此,黨深刻分析了我國所處的時代特征和面臨的機遇風險挑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斷,構成了未來五到十五年指導國家發展和治國理政的戰略基點:
第一,明確指出和平和發展仍是時代主題,我國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對于時代大勢和自身狀況的重要判斷影響著戰略方向和目標設定。這一判斷表明發展仍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國經濟社會總體仍處于較為有利的時代條件下,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并不斷延長這一戰略機遇期。
第二,深刻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就外部環境而言,世界處于大轉型、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而國內面臨的核心挑戰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仍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但當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略顯不足,尚未完全破題。
第三,我們有信心化危為機,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綱要》對我國的現實狀況進行了深入分析,認為我們有足夠的優勢應對危機,特別是制度、市場、人力資源、物質基礎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優勢,它們是我們應對新戰略形勢可以依靠的基礎,也是應對危機的信心來源。
基于對戰略環境的動態分析可以明晰發展思路。一方面我們仍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綱要》充分體現了對于發展的重視,將“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分別置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遠景目標的首位。另一方面,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黨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也作出動態調整,作出了“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判斷,成為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治國理政的戰略基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的,“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在此基礎上工作重心也發生了一定轉換:一是基于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首次強調統籌好發展與安全,二是根據國內社會矛盾新變化和發展階段新要求提出統籌發展與創新,三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這一發展階段作出戰略延展,要求統籌發展與民生福祉、發展與社會建設、發展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關系,使社會主義特征更加顯現。
戰略重心延展彰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是黨的全會文件中首次明確“堅持共同富裕方向”的重要文件。此次《綱要》進一步作出了詳細部署,并要求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支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出“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此番部署表明了黨的治國理政擁有遠大戰略眼光和戰略雄心,在堅持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基礎上作出了重大戰略延展,更加重視發展的公平性與共享性,致力于彰顯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是馬克思主義的崇高理想。這一新戰略延展和新任務的提出說明了黨始終懷揣偉大理想,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成就后繼續登高望遠、乘勢而上,依舊奮進勃發、砥礪前行;說明了黨一直牢記初心使命信守執政承諾,在不斷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解決十四億人口溫飽和小康問題后,未有半刻懈怠,立即提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著力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體現社會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也說明了黨是理性務實、實事求是的,在奠定較為充分的物質基礎后才適時提出這一目標,而這一目標在較長一個階段內仍是方向性要求,工作中要積極穩妥把握,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兼顧需要和可能。
為此,黨中央進行了集中的戰略舉措部署。一是不斷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著力實現中等收入群體顯著增長。二是不斷健全收入分配機制,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有效提升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三是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改善生活品質,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及其均等化水平。四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降低利用技術和資本優勢導致的巨大收入差距。五是縮小城鄉發展差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提升城鄉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六是強調文化建設,意在通過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奠定共同富裕的精神基礎,更加重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可以看到,具有長遠戰略眼光和務實戰略舉措的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已經將目光及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奠定了堅實的階段性戰略基礎。
【本文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法教研部教授;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家治理視域下的從嚴治黨與依法治國研究》(項目編號:17CFX001)階段性成果】
責編:賀勝蘭 / 李 懿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