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有關情況——
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取得積極進展
3月30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媒體通氣會,通報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有關情況。
截至目前,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共有兩批7個地區入選。第一批綜改試驗已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第二批綜改試驗高質量起步。綜改試驗區結合實際,努力形成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區域性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模式,可為全國改革探索經驗、闖出新路。
兩批共七地入選試驗區
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既是一項國企改革重大專項工程,也是三年行動的重要改革任務。
2019年7月,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將上海、深圳作為首批綜改試驗區,同時,選擇沈陽開展國資國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專項工作。
2020年12月,又決定將杭州、武漢、西安、青島四地列為第二批綜改試驗區。同時,為加大對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支持力度,將沈陽改革專項工作提升為由遼寧省委、省政府領導,涵蓋沈陽市域范圍和太平灣合作創新區的綜改試驗。
上述地區之所以入選,是因為國有經濟基礎較好、改革意愿強烈、改革創新氛圍濃厚,并承擔著服務相關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的使命。它們在地域分布上也基本覆蓋了我國的東西南北中。
“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是圍繞‘三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翁杰明指出,要通過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施策,打造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國資監管科學高效、國企活力充分激發、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全面落實國家戰略的國資國企改革“五個高地”,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發揮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
據悉,國企改革已步入攻堅期,一些綜合性難題難以通過單項改革得到解決。開展區域性綜改試驗,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發揮國資體制改革完善的牽引作用,帶動區域范圍內國企改革;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強基礎關鍵領域改革的協同聯動,凝聚政策合力。
首批綜改試驗進展明顯
“通過推動綜改試驗,2020年深圳市屬國資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上繳稅金再創‘六個新高’。”深圳市國資委主任余鋼介紹,相比綜改試驗啟動前,深圳市屬國資總資產增長31.8%,營業收入增長59.1%,利潤總額增長25.8%。2020年,還新增1家世界500強企業,整體收購多家頭部企業,深圳國資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實踐表明,第一批綜改試驗在完善體制、優化結構、激發活力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也推動了非公經濟發展,實現了不同所有制經濟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第一批綜改試驗在推動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更加成熟定型上打造了樣板。上海實行“直接監管+委托監管+指導監管”,直接監管企業資產、營收、利潤占比均超過90%;搭建金融、運營和投資3個平臺公司,初步形成“1+3+N”國資監管架構;同步開展分類改革、分類監管、分類考核,推動改革更加精準化。深圳深化分類授權放權力度,創新構建智慧國資監管平臺,國資監管實現高效化、數字化、智慧化。
通過放管結合,國企更具活力和效率。上海兩年內推進10家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3家非上市公司實施上海地方《張江辦法》激勵措施。深圳以選人用人為關鍵,大力推行國企領導人員市場化選聘,打破對優秀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管理選用限制。2020年,首次選聘外籍人士擔任深圳市屬直管企業總經理。
第一批綜改試驗還有力推動了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資本優化配置。上海圍繞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新增投資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等領域。深圳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區建設,立足城市國資服務功能,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以金融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國有資本格局基本形成。沈陽加快推進歷史遺留問題基本解決,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全面完成,實現“僵尸企業”基本出清。
推動第二批盡快啟動實施
2021年是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鍵之年。“綜改試驗區要成為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先行者,注重三年行動重點改革任務率先落實,聚焦完善體制、激發活力持續發力。”翁杰明表示。
據悉,綜改試驗區要注重做到“三個更好結合”,即推動完善國資體制與企業改革改制更好結合,堅持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施策;推動國企改革與本區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其他舉措更好結合,實現基礎關鍵領域改革的協同聯動;推動綜改試驗與區域資源優化配置更好結合,統籌省、市兩級國資監管機構和國有企業以及駐地中央企業,強化央地合作發展。
按照這一思路,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督促支持第一批綜改試驗區深化落實各項任務,指導推動第二批綜改試驗區盡快制定方案并啟動實施,特別是要指導遼寧、浙江、湖北、陜西建立好“省為主導、市為載體、省市聯動、協同深化”的領導協調工作機制。
綜改試驗區還將在特色改革上謀深化。作為第二批綜改試驗區,浙江杭州圍繞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發展,利用“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完善信息化監管體系,更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
武漢著力深化央地合作、增強科技創新力量,發揮國資國企在助力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疫后經濟社會恢復發展中的主力軍作用。
西安探索完善央、省、市多方國資國企合作體系,提升國有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基礎,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發展格局。
青島致力于打造以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為核心的試驗模式,通過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搞活國有企業,服務城市建設發展。(本報記者 周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