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選擇具備條件的地區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再次強調,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總產品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在實物上得到替換,是社會再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同其他產品一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也是生態經濟得以維繼和發展的先決條件。各級黨委、政府要忠實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創新謀出路、實干開新局,做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大文章”,書寫美麗中國新篇章。
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是“生命線”,是“鐵飯碗”。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綠色牽引與創新驅動相結合,善于創新思維,用改革的辦法,建立健全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的政策制度體系,構建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和完備的生態市場法律法規,用法律規范市場行為、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構建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渦輪發動機”。“讓市場說出生態價格”,是一件極富創造性的工作。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堅持人才引領生態經濟創新發展,健全完善生態人才“引育管用”機制,打造生態人才發展全鏈條工作體系,建設美麗中國的“硬核芯片”,以人才創新發展引領生態經濟發展,趟路生態產品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新機制。
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科學清晰的產權制度能夠提供持續的市場激勵、穩定預期和發展動力。“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三明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就激活了生態經濟“一池春水”。因地制宜,宜分則分、宜合則合、宜股則股,構建科學明晰的產權制度,才能搞活生態經濟。生態產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賦權與定責同步,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生態利益導向機制,準確界定權能主體修復和維護綠水青山的法定義務,避免“竭澤而漁”“臨淵羨魚”。交易成本是影響市場活躍度的重要變量。要把生態產品產權制度改革與“放管服”改革結合起來,以權力“減法”、服務“加法”,釋放制度紅利、激活市場“乘法”,激發各類主體深耕生態經濟恒心毅力,釋放有效市場創新創造活力。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會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一次全新的實踐探索。以公有制為基礎,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得益彰,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顯著特點和獨特優勢,也是我們做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大文章”的底氣所在。探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要著眼強化頂層設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政績考核和考核獎懲機制,構建起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生態文明建設全民行動機制。要解決“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雙重難題,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勵生態產品供給,搭建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交易平臺,建設高水平的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尊重基層群眾創新實踐,凝聚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做大做強生態經濟“金飯碗”。(作者:吳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