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整體水平,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主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逐步建立。歷史已經證明,現代農業就是在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沒有現代農業。但就目前的現狀而言,我國農業的基礎研究、底層技術、原創性成果依然不足,育種技術、資源利用、產品質量及農業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卡脖子”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仍任重道遠。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個五年,需要舉全黨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當前農業上的一系列難題,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比如通過提供優良品種、提升肥料利用率、創新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作物單產、改善土地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5G等現代信息技術覆蓋農業全產業鏈,進而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讓新科技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良好支撐。
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必須依靠農業科技創新
民以食為天,食以種為先。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業發展水平關乎一國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命脈,種業翻身仗能不能打好,事關中國人飯碗能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國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解決好現代農業問題不僅要把種質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還要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以確保自然生態系統能夠為我們提供肥沃的耕地,更要依托大量的科技創新實現耕地的高質量開發和利用,科學劃定各類空間管控邊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通過耕地保護和利用的基礎研究,瞄準關鍵技術突破和基礎創新的戰略目標,以整體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水平和土地資源利用率。
“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根本在于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因此,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就要重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合種質資源和耕地利用等技術優勢,真正發揮科技創新在種子和耕地問題上的基礎性作用。
解決好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問題必須依靠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核心,保證農民增收不僅關系到鄉村的全面振興,也關系到縮小城鄉差別和農村社會穩定。“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如何在疫情沖擊和資源約束的背景下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義重大。
保農民增收需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通過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條獲得更多的收益;需要大規模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重大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由此推動農業基礎設施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提升糧食生產的比較效益,在糧食豐產的同時也保證農民增收;需要拓展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確保農民能夠就業創業,增加農民就業增收渠道;需要激活農村更多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這一切都離不開農業農村領域的科技創新!
解決好農業生態和資源利用問題必須依靠農業科技創新
站在資源利用和生態系統恢復的角度看,農業生態化一方面表現為產業鏈內部的生態平衡,涉及農林牧副漁結構優化和生產、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全產業鏈的價值延伸。但關鍵是農業產業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整體協調和循環再生,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的可持續發展,生產、生活、生態的均衡發展和綠色發展。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統一修復、統一保護,通過耕地輪作休耕、河流湖泊休養生息,有序退出超載、超限的邊際產能,推動農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
世界農業和糧食安全保障的經驗告訴我們,科技創新能夠使人類大規模、高效益地把自然生態系統轉換為可控的生態系統,進而實現長久的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依靠農業科技創新,能夠很好地解決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問題,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以最小的資源代價獲取更大的生產收益。顯然,這也是當前各國都在堅持的農業發展之路,人們不能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滿足一時的需求,農業生態化已經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造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必要條件。
解決好農業現代化問題必須依靠農業科技創新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農業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科技支撐的關鍵技術體系、沒有創新驅動的農業產業體系,就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國家安全就無從保障。要提升農業科技,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著眼于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在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持續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推動著高端農機裝備制造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遙感技術、無人機與智能農機和農藝技術的結合,將衍生出更加先進、更加智慧的農業生產方式。以先進智慧農業為代表的新一輪農業新技術革命將徹底改變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體系和資源開發利用模式,促進農業生產降低成本、提質增效、保護環境,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產增收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原則,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安全環保法治化,加快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當前,科技創新和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已成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基礎變量”,考慮到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重大戰略性問題,我們更加需要以科技創新作為源動力,真正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在種子和耕地、增產和增收、生態和資源等問題上的根本作用,為鄉村振興、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和物質基礎。
作者:王振鵬 邯鄲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何樹海 邯鄲科技職業學院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