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品牌案例 > 正文

央企走出去—— 履行社會責任 促進民心相通

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企業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建設了一個又一個民生項目。通過提供基礎教育資源、建設移民新村、參與市政管網救援等方式,中企努力改善當地民眾的生活,播撒下友誼的種子

中國交建承建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在孩子們心中播撒友誼的種子

家住巴基斯坦瓜達爾市法曲爾社區的瓦利德有5個弟弟妹妹,一家人的生計全靠父親打魚勉強維持。從記事起,瓦利德每天都要幫父親清理漁網。由于經濟條件落后,社區一度連小學都沒有。大部分當地男孩從十來歲起就隨大人出海捕魚,為家里減輕生活負擔。對“瓦利德”們而言,上學曾經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瓜達爾市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邊陲的海濱小城。過去,這里交通閉塞,缺乏水電等基礎設施,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難以得到有效保障。2002年3月,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交建”)動工承建瓜達爾港。項目建設過程中,當地教育資源匱乏、學齡兒童無學可上的困境,讓中方工作人員一直牽掛在心。

近年來,隨著中巴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不斷推進,瓜達爾港及其配套設施的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巴基斯坦時指出,要發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對兩國務實合作的引領作用,以走廊建設為中心,以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為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讓發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體人民,進而惠及本地區各國人民。

以此為契機,2015年10月,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決定出資在法曲爾社區捐建一所小學,解決當地民眾的實際困難。該工程的勘探、設計和建設工作均由中國交建負責。2016年8月,法曲爾小學正式竣工并交付使用。

法曲爾小學的建成讓周邊地區的學齡兒童圓了上學夢。為給更多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校方還決定免除學費。短短兩年時間,小學的在校學生人數從150人迅速增長到600多人。

孩子們高漲的學習熱情,讓中方進一步堅定了在當地完善教育資源的決心。2020年6月,由中國交建援建的法曲爾中學擴建項目順利竣工。該校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擁有兩座教學樓和配套活動場地,可容納近千名學生,大大提升了該地區的教育設施水平。學校校長阿默吉德·巴沙姆表示,“法曲爾中學將改變很多孩子的人生軌跡,承載著寶貴的巴中友誼!”

如今,在港口帶動下,瓜達爾市周邊公路四通八達,工業園區拔地而起,已成為當地的經濟和就業中心。在參與包括瓜達爾港項目在內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過程中,中國交建始終積極推動當地教育事業發展。在“中巴友誼路”喀喇昆侖公路二期升級改造項目建設期間,中國交建項目團隊不僅為沿線3個區縣約2000名貧困學生捐贈了學習用具,還為當地一座孤兒院翻修房屋、贈送圖書和學習用品,并提供了熱水器、太陽能板、蓄電池等設施。多年來,中國企業為促進當地教育發展做出的努力,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了友誼的種子。

中國華能承建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項目

移民新村讓當地居民過上幸福生活

湛藍的天空下,平整寬敞的村路向遠方延伸。道路兩旁,藍頂紅木的柬式高腳屋整齊排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明艷。正值午后時分,村里的孩子正在路邊嬉戲玩耍,村民們則站在樹蔭下閑話家常……這是2019年初,記者在柬埔寨上丁省桑河二級水電站的移民新村拍攝的一張照片。

柬埔寨桑河二級水電站由中國華能集團建設,是該國歷史上最大的水電工程。2018年12月17日,項目在上丁省正式竣工投產。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水電站每年可為當地提供近2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為改善柬埔寨百姓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受水電站蓄水影響,當地840戶3690名居民需要搬遷。如何讓這些世代居住在桑河邊的村民順利搬遷、最大化保障他們的切身利益,成為華能集團的一項工作重點。在移民安置過程中,集團堅持“遷得出、穩得住、能發展”的思路,在3個移民新村中建設了排水系統、電網、水井等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學校、醫院等齊全的公共機構,保證每一戶移民都能住上寬敞漂亮的新房子。

賽谷村是3個移民新村之一,村民于2015年實現整體搬遷。村長費·奔檀告訴記者,以前的村里不通電,他們一家五口人住在茅草修建的棚屋里,一到下雨天,屋里就“下小雨”。搬到移民村后,村民不僅住上了混凝土修建的高腳屋,每家還分配了約5公頃的田地,村民不用為生計而擔憂。

在村民吉姆家的后院,木瓜樹和香蕉樹長勢喜人。除了種田,移民新村的村民還在房前屋后的院落里種植了芒果、木瓜、香蕉、腰果等經濟作物。吉姆告訴記者,移民新村緊挨公路,方便中間商上門收購,村民種的農產品都賣出了好價錢。“搬遷之前,村民還有些不放心。現在大家都感嘆,如今的生活幸福太多了!”

在建設移民新村的同時,項目還積極履行環保、就業等社會責任。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水電站堅持開發和保護并舉,投入約150萬美元在水電站右岸增設魚道,保障當地洄游魚類的生存繁衍。在就業方面,項目落實“本土化”策略,累計聘用了220余名柬埔寨員工從事電站運行維護、綜合管理、物業后勤等日常工作,施工高峰期為當地提供了2000余個就業崗位。

兩年多過去了,如今,移民新村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中柬扶貧示范村”。上丁省省長蒙沙仁表示,桑河二級水電站不僅為柬埔寨培育了一批工程建設、水電技術的專業人才,也為當地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不久前,移民新村的小賣部老板吉朗沙給記者發來短信:“如今,村里比你兩年前看到的還要漂亮,大伙兒的生活也更好了。我們都很感謝中國朋友的幫助!”

中國中鐵承建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

參與當地市政管網救援和修復工作

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城區人口超過1200萬。由于城市管網老舊,地下污水系統經常堵塞。2018年12月,達卡老城區市政管道系統再次堵塞,導致城市大部分街區及周邊火車軌道都被生活污水淹沒,很多店鋪被迫關門,嚴重影響了周邊數萬群眾的日常生活。

由于缺乏污水處理設施和基本救援技術,當地政府一籌莫展。困難時刻,孟加拉國鐵路局向正在附近進行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建設的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中鐵”)發出了緊急救援請求。收到請求后,項目部迅速反應,中方工作人員在10分鐘內就趕到現場,協助進行搶險救援。

年久失修的軌道經污水的浸泡已經起伏不平;一些地勢低矮的房屋,污水快要漲到窗戶處……面對事故現場的嚴峻景象,項目部工作人員緊急謀劃,根據實地情況制訂了“先設立抽排污水點,排查地下管路出水口;再勘察管網堵塞區域,進行堵塞點清理疏通”的排險方案。與此同時,中方緊急調配的挖掘機、大功率水泵、夜間照明燈、排水管等物資和設備,也同步運送到了現場。

在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通力合作下,污水堵點迅速得到定位和疏通,市區積水完全排除,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得到了恢復。達卡市政府相關部門特意給項目部發來信函,真誠感謝中國朋友在困難時刻伸出援手。

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于2018年7月開工,全長169公里,是中國中鐵繼帕德瑪大橋項目之后,再次承建的一項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民生工程。項目建成后將連通孟加拉國東西部鐵路網絡,成為泛亞鐵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有助于大幅改善該國西部和西南部地區交通狀況,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在項目開工儀式上,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曾表示,“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是孟加拉國人民夢想的延伸。”

連接線項目沿線地質、水文條件較為復雜,經常出現暴雨等強對流天氣,山洪暴發、護坡垮塌等險情時有出現,直接威脅當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每每遇到險情,項目部員工總是與當地搶險隊伍第一時間并肩作戰。據統計,自項目啟動以來,中方員工多次參與達卡市中心區域市政管網堵塞的緊急救援和修復等工作,幫助項目沿線居民修建便道棧橋,提供搶險服務等60余次。

項目部負責人王坤表示,一直以來,中國中鐵都秉持民心相通理念,致力于履行社會責任,為當地民眾解決實際困難。對此,孟加拉國鐵路局項目經理喬杜里表示,中國中鐵的社會責任感贏得了當地民眾的好評,期待雙方未來能開展更多合作。

中國交建承建毛里塔尼亞羅索—博蓋公路項目

為當地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毛里塔尼亞布拉克納大區博蓋市郊區,有一所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交建”)所屬企業中國路橋援建的“中毛友誼學校”(簡稱“友誼學校”)。作為博蓋市僅有的兩所小學之一,該校為附近村莊的孩子們提供了接受基礎教育的寶貴機會。

“友誼學校”修建于2006年。當時,中國交建正在毛里塔尼亞進行羅索—博蓋公路項目建設。一天,時任項目負責人王強偶然走進路邊一座被沙土覆蓋的院落,只見坑洼的沙地盡頭坐落著一間土坯房,屋內有幾十名當地孩子擠坐在一起齊聲朗讀課本,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座學校。房屋的木門破損嚴重,屋內墻壁上一道道裂痕清晰可見。由于缺少照明設施,教室在白天也十分昏暗。

孩子們眼中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與艱苦的學習環境形成強烈反差,給王強留下了深刻印象。為改善孩子們的學習條件,中國路橋提出免費為當地修繕小學,并立即派出工程師到學校進行考察。從設計規劃、調集人員設備到施工建設,歷時約一年半時間,新校舍于2008年2月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

為表達對中方的感謝之情,學校更名為“友誼學校”。現在,學校共有兩間教室,每間約90平方米。建筑采用鋼混框架結構,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還具有良好的保溫、防風沙等特點。為解決采光問題,教室內鋪設了電線線路,讓師生們用上了電燈。目前,學校有3名教師和超過80名學生。博蓋市市長巴·阿達瑪表示,“‘友誼學校’改善了當地的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深化了毛中兩國民眾的友誼。”

新校舍落成的同時,羅索—博蓋公路項目也基本完工。該公路位于毛里塔尼亞南部塞內加爾河河谷地區,全長約211.5公里,是連接當地幾座城市公路的重要路段。項目的建成讓塞內加爾河右岸地區的交通得到了極大改善,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友誼學校”校長默罕邁德·阿姆對此十分感恩,“公路通車后,孩子們搭車幾分鐘即可到達學校,再也不用在沙地里步行上學了。”

每逢節假日,中國路橋的中方員工都會來到“友誼學校”,為當地學生送來文具和體育用品。每次聽說中國朋友要來的消息,周邊居民就早早趕來等候,在道路兩旁載歌載舞。學生們也用簡單的中文單詞,表達對中國朋友的感謝。

“友誼學校”是中國交建所屬企業在當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典型例子。多年來,中國交建在為毛里塔尼亞帶來優質基礎設施的同時,為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努力。2013年,中國交建在建設阿塔爾—提吉克嘉公路第三標段期間,不僅為當地修繕學校,還進行了市區淤沙的清理;2018年,班固—巴西克努公路項目竣工后,項目部將施工水井和發電機組、水泵都一并贈予當地居民;2020年,巴西克努—法薩拉公路項目施工期間,中方為法薩拉市修建環城攔水壩,解決了當地城鎮內澇問題……

從“友誼學校”畢業后,不少學生走出家鄉接受繼續教育,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巴西克努—法薩拉公路項目監理穆克達就是其中的一員。提起“友誼學校”的生活,穆克達充滿感激和懷念,“如今,我的很多同學都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人才。‘友誼學校’為我們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