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網絡強國建設砥礪奮進實現重點突破的關鍵五年。近日,中央網信辦召開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以《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為權威讀本,交流學習體會,深化理論研討,為各級領導干部跨步“數治”新時代提供了思想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抓住互聯網發展新機遇,在信息化新征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在網絡空間治理的實踐探索中形成了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頻密部署,數字產業化飛速發展。
2020年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人民群眾是推進網絡強國戰略的支持者和受益者。網絡空間天清氣朗、生態良好,就符合人民利益。互聯網是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沿,是社會輿論的放大器。近年來我國網絡法治穩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從3.15晚會曝光網絡詐騙到永久關閉“內涵段子”,從查封“快播”到整頓“吃播”,從出臺“微信十條”到約談問題運營商,從“劍網”到“晴朗”等一系列網絡治理行動,事無巨細、從點到面,宏觀立法立規與微觀專項行動相結合,肅清網絡毒瘤、治理網絡頑疾,在網絡治理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網絡空間持續輸送綠色養分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可以說,切實維護網絡安全,只有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才能“過得了互聯網這一關”。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群眾在哪兒,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各級領導干部不妨多點“數治”思維,高效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服務群眾,要學網、懂網、用網,以“全黨都要學網絡、準備迎接一個新的戰略機遇期”的緊迫感,以“不進則退”的危機感,以“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的責任感,把黨的群眾路線真正落實到新時代信息化的群眾工作中去。近年來,各地運用“數治”思維開展各項工作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推進“一網通辦”,辦事服務持續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腿”,服務事項從“線下跑”轉向“網上辦”,全方位提升了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數字賦能脫貧攻堅,構建“扶貧云”大數據平臺,精準掌握扶貧人口、致貧原因等數據,電商下鄉、直播帶貨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互聯網+”助力疫情防控,9億人申領“防疫健康碼”,支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實現“一碼通行”,成為此次大數據支撐疫情防控的重要創新。
互聯網已經與百姓休戚相關,領導干部要懂網用網,開展工作時常“上線”,在具體工作中運用“數治”思維創新工作,畫好“線上線下同心圓”,要做網絡輿論的領頭雁,不能讓輿論“牽著鼻子走”;要提高網絡時代的政治鑒別力,保持理論上的清醒,不為所惑;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既要“上網訪民意”,更要善于“下網解民憂”,緊緊抓住網絡輿論的話語權;要創新宣傳思想工作,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牢牢把握網絡發展規律,走在網絡時代最前端。(作者: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