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百年大黨與中國之治 > 正文

【百年大黨與中國之治】賡續革命精神,續寫鄉村振興華美篇章

百年大黨文章配圖2

【百年大黨與中國之治】專題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阜平縣,是我黨我軍歷史上創建的第一塊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的首府,是晉察冀邊區政治、軍事、文化中心。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譽之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

1948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在城南莊召開,史稱“城南莊會議”。會議討論和通過了經毛澤東修改的《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發出了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第一次具體描繪了新中國的藍圖,成為新中國成立的動員令。

自此,紅色城南莊,閃耀于巍巍太行。這里不僅鐫刻著當年烽火硝煙留下的絲絲痕跡,而且還見證了為人民謀幸福、脫貧奔小康的奮斗年輪。阜平曾經是深度貧困縣。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貧困。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踏著皚皚白雪來到阜平縣走訪看望困難群眾,在這里向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動員令。今天,“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殷切囑托,已在阜平變為生動現實。

從“硝煙烽火”到“萬家燈火”

“阜平是晉察冀邊區黨政軍首腦機關所在地,聶榮臻元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斗過。當年阜平人口不足9萬,養活了9萬多革命戰士,2萬多人參軍參戰,5000多人犧牲……”伴隨著講解員的聲音,走進位于阜平縣城南莊鎮的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仿佛走進那烽火連天的歲月。八百里太行深處,鐫刻著阜平革命老區的歷史榮光。

硝煙散去,百廢待興。1998年,以最后一個無電自然村——教慶村通電為標志,阜平全域村落實現了電能生活照明。從此,萬家燈火照亮了紅色阜平。

電力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保障,改變貧困區群眾落后的生活面貌,就要抓緊補齊電力基礎設施短板。近年來,“村村通動力電”工程、農網升級改造工程讓鄉親們用起電來愈加方便可靠。易地扶貧搬遷電力配套工程也確保了全縣搬遷群眾能住上放心房、暖心房。全縣電網結構加速完善,鄉親們的生產生活用電條件實現跨越式改善。電力扶貧的勇猛沖鋒為老區人民闖出太行山深處亮堂堂、暖洋洋的好日子,辟出了因地制宜、蓬勃發展的新出路。

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

脫貧奮斗的號角吹響,各方力量向老區、山區、貧困地區“三區合一”的阜平縣匯集,各級黨組織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主心骨。

阜平縣精準選派147個縣直駐村工作隊,實現209個行政村幫扶全覆蓋,省市縣209名第一書記吃住在村,推動脫貧攻堅;突出黨建引領,將抓黨建與促脫貧緊緊擰在一起,實行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負責制,將全縣劃分為8個片區,堅持每周日召開常委擴大會研究脫貧工作,每月舉辦一次鄉鎮黨委書記“擂臺賽”;堅持每月15日開展黨員活動日,全面實行黨員積分量化管理,鼓勵黨員在脫貧攻堅一線當先鋒、做表率。

無數黨員干部日里夜里、案頭燈下細細謀劃,風里雨里在太行深處疾馳奔走。他們用無私奉獻、忘我犧牲的擔當,換得山鄉巨變、群眾歡顏。作為服務老區人民的主力軍、“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的踐行者,國網阜平縣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在長年累月與鄉親們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繪制出一幅清晰的城南莊“民情地圖”,老百姓有什么樣的困難、什么樣的需求,供電臺區經理、黨員服務隊員都能夠動態掌握、對點服務,實現了供電延伸服務全覆蓋、零距離。他們傳承紅色基因,與老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以擔當盡責踐行初心使命,為老區人民的富裕生活砥礪前行。

脫貧攻堅,彰顯著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實實在在改變著貧困群眾的生活。

擺脫貧困,“落后鄉村”變“交流基地”

“人均一畝地,種點小玉米。喝點糊糊粥,盼望吃大米。”這句順口溜曾是老區人民困苦生活的真實寫照。這里土地貧瘠,交通不便,屬于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區。2014年,經精準識別,人口20多萬的阜平縣,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44萬戶、10.81萬人,貧困發生率達54.37%。

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考察時,為脫貧工作指明了方向:“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這幾年,阜平結合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逐步形成了現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藥材、規模養殖、家庭手工業、生態旅游等六大扶貧產業。2020年,全縣六大扶貧產業總收入11.8億元,形成了穩固、持續的扶貧產業鏈條。

如今,這些產業成為支撐阜平穩定脫貧的基礎。2020年2月,阜平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目標,城南莊的父老鄉親跟老區人民一道,共同步入幸福新生活;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3262元增長到2020年的10830元。8年多來,阜平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10.8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群眾收入、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平縣還首批入選全國脫貧攻堅交流基地,在太行山麓熠熠生輝。

以“人民”二字賡續革命精神,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阜平的巨變,是中國反貧困斗爭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革命年代,黨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是為了讓人民翻身得解放、過上好日子。新時代,黨領導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是本著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為民族謀復興的使命。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百姓心為心。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擺脫貧困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好日子是干出來的,今天,阜平人的精氣神更足了。這片開滿奮斗之花的沃土,也激發了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熱情。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今天,革命老區阜平正行進在實現鄉村振興、邁向共同富裕的坦途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阜平人將繼續傳承晉察冀紅色主旋律,以永不停歇、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賡續革命精神,為老區人民續寫鄉村振興的華美篇章。

[責任編輯: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