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全球化的一種新形式,數字全球化由數字技術推動,以數字平臺和信息網絡為載體,通過促進新型生產要素數據的跨境流動,改變了國家經貿、企業經營、政府管理以及個人發展的方式。蓬勃發展的數字貿易,激增的跨境數據流動,知識密集化、區域化、短鏈化的全球價值鏈,雙向流動的數字人才,加速建設的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創新發展的數字政府,構成數字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未來,數字全球化將呈現數字貿易競爭“一超多強”、數據交易更加安全可信、算力基礎設施支撐性增強、“無接觸式”服務模式成為新常態、數字政務更加開放多元、國際合作趨向聯盟化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數字全球化 數字經濟 數字平臺
【中圖分類號】F062.5 【文獻標識碼】A
以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改變了數據和信息的傳輸方式,開啟了數字全球化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作為全球化的一種新形式,數字全球化通過網絡和數字平臺促進數據的跨境流動,改變了國際經濟的形式、全球化參與者的構成以及與之相關的國際經濟投資規則體系。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全球經濟貿易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產業鏈斷裂、供應鏈循環受阻,商品流動放緩;另一方面,疫情加速了各行業的數字化創新和轉型,跨境電商實現逆勢高速增長,“云經濟”“宅經濟”等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數字經濟成為推動全球產業鏈變革的新動力。與此同時,數字經濟進一步加劇了國際化競爭:發達國家加強核心技術出口管制,威脅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自動化技術引發就業人力資本結構變化,我國傳統低成本競爭優勢正逐步減弱。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準確理解和把握數字全球化的獨特內涵、主要特征和發展趨勢,對于我國把握歷史新機遇,突破價值鏈產業鏈低端鎖定困境,構建新型企業競爭優勢,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數字全球化的獨特內涵
全球化描述了商品、服務、技術、投資、人員以及信息的跨境貿易帶來的世界經濟、文化和人口之間日益增長的相互依存關系,有形的商品和資金流動是全球化時代的顯著標志。數字技術和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為海量數據和信息的跨境流動提供了條件,推動全球化進入了新階段。基于對數字全球化本質認識視角的差異,可將數字全球化的內涵劃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
宏觀層面,數字全球化是指因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改變國家間經貿關系以及對外直接投資、消費、政府管理方式的一種全球化形式。海量數據資源與數字技術、新材料技術以及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應用,促使數據成為一種新的關鍵生產要素。全球數據流主要包括信息、搜索、通信、交易、視頻以及企業內部的信息流量。據市場研究機構TeleGeography統計,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線上經濟使互聯網帶寬增加了35%,是自2013年以來的最大增幅;國際互聯網平均流量上升了48%,峰值流量上升了47%。隨著全球價值鏈的縮短,傳統商品、服務和資本的跨境流動趨緩,無形的數據和信息的跨境流動激增,成為數字全球化時代的顯著特征。
微觀層面,數字全球化側重探究企業如何通過網絡、數字平臺以及數字資產獲取特定優勢實現國際化。數字化將組織的產品、服務的本質轉化為與互聯網兼容的數據包,數字化程度的提高使網絡規模和質量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網絡優勢成為一種新的企業特定優勢。與此同時,數字平臺的出現改變了全球化參與者的構成,使更多國家和小型企業得以參與其中:數字平臺、物流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的進步,不僅大大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還為小型企業提供了“即插即用”的基礎設施以及全球規模的市場和用戶群體。借助數字平臺,小型企業能夠轉型為“微型跨國公司”,與國外合作伙伴實現國際化創新合作。數字化使商業模式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新創企業成為“天生國際化”企業,即從成立伊始就能夠建立全球聯系并面向國際市場推銷產品。
綜上所述,筆者將數字全球化定義為由數字技術推動,以跨境流動的數據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平臺和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在各個國家、企業以及個人之間構建起復雜網絡的一種全球化的新形式。
數字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國際貿易進入數字貿易時代,貿易內容、貿易模式、貿易結構以及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發生深刻變化。首先,數字技術的進步引發數據爆炸式增長,促使國際貿易的交易內容由有形的實物商品擴大到無形的數據資產,由中間產品貿易、最終產品貿易向數字貿易轉變。其次,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數字平臺的出現不僅催生了跨境電子商務新模式,還大大降低了跨境貿易參與的門檻,各國中小企業、個體商戶和自然人都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面向全球消費者開展業務。據統計,全球服務貿易中有一半以上已經實現數字化,超過12%的跨境實物貿易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預計未來10—15年,全球數字貿易、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將分別以25%、15%、2%的增速增長,20年后世界貿易將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此外,新一代數字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服務的面對面即時性、無形性和不可儲存性,促使不可貿易的服務可貿易化,國際貿易結構因服務貿易比重大幅提升而發生深刻改變。最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遍應用,促使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突破傳統的物理距離限制,由傳統的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向遠程跨境交付轉變,服務貿易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第二,數據要素的跨境流動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并間接推動其他要素的跨境流動。跨境數據流動不僅促進了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貿易利益。根據印度國際經濟關系研究委員會發布的報告,國際互聯網帶寬增加1%,印度的貨物貿易總額增加6.9671億美元。印度貿易總額增長的大約12%是由國際互聯網帶寬的增加而推動的。與此同時,數據除了直接創造價值外,還間接促進了商品、服務、資本等要素的跨境流通。可以說,跨境數據流動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超越傳統的跨國貿易和投資。
第三,數字技術重塑全球價值鏈,改變全球化參與者構成,全球價值鏈知識密集度化區域化、短鏈化特征進一步凸顯。首先,數字技術通過降低跨境交易成本、縮短地理距離改變全球化參與者的構成,促使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利用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對貨物運輸進行實時追蹤,能夠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和運輸時間,促進更多的貿易流動。其次,全球價值鏈的知識密集度不斷上升,研發、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占企業收入的份額不斷上升,對高端服務要素投入較高的企業將具有更強的吸收能力,價值創造正在向上游的研發設計以及下游的分銷和售后服務兩端轉移。最后,作為一種促進自動化生產的技術,人工智能通過使用更便宜的資本對勞動力進行補充或替代,推動生產率提升。隨著本土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快速進入市場取代勞動力成本成為跨國企業選擇生產場地的首要考量因素。在以區域貿易協定為載體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浪潮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作用下,生產企業收縮供應鏈的動機進一步增強,國際分工價值鏈區域化、短鏈化趨勢進一步凸顯。
第四,新興經濟體對數字人才的吸引力增強,創新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雙向流動。數字經濟的普惠性為新興經濟體提供了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機遇。當前,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增速遠超發達國家。據統計,2019年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實現了7.9%的增長,而發達國家同比僅增長4.5%。由此可知,創新正由傳統的單一流向轉為在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雙向流動。從世界各區域內部和區域間的數字人才流動規模來看,歐洲近一半的數字人才流向亞太地區,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對數字人才的吸引力逐漸提升。
第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加速布局。當前,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發展,已成為全球發展數字經濟的共識,各國正在加快開發和部署5G網絡,并逐步開啟6G研發的戰略規劃,超過95家運營商在全球40多個國家及地區推出5G商用網絡服務。其中,中國的5G網絡建設速度和建設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為數字經濟釋放新動能提供了重要助力。同時,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正逐步開展天空和太空的信息網絡布局。在衛星互聯網方面,全球已發布的通信衛星星座計劃超過28個,計劃發射的衛星數量超過2萬顆;在天空通信方面,具備機器學習算法的氣球和無人機被用于提供互聯網服務。
第六,數字政府發展框架日益清晰,公共治理模式創新能力逐步提高。歐盟自2001年以來持續發布歐洲電子政務基準報告,將以用戶為中心、移動友好性、跨界流動性、透明度以及公民電子身份證視為數字公共服務不斷提高的關鍵驅動因素。在電子政務的建設過程中,政府首席信息官負責政務的信息技術系統戰略規劃與協調,在推進政府信息化、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聯合國發布的《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已有145個設有首席信息官或同等職位;66%的成員國提供事務的在線服務,在線服務已成為普遍共識。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國政府通過網站、移動應用程序、社交媒體傳播信息,快速響應能力大幅提升。伴隨各國積極開展電子政務的創新實踐,全球數字政府的發展框架日益清晰,相關規劃的落實不僅增強了數字時代政府的領導能力,也促進了國家治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數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第一,數字貿易競爭將呈現“一超多強”局面,全球數字貿易環境將不斷改善。未來,全球數字貿易發展將呈現美國領跑、中英德日等多國并列的“一超多強”局面。作為數字貿易強國,美國在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中處于中高端地位,并通過控制數字貿易國際規則主導權排斥競爭對手,長期占據數字產業鏈至高點。與此同時,以中國、英國、德國、日本為代表的數字貿易大國緊隨其后,快速崛起。中國作為數字資源大國和數字消費大國,貿易潛力和市場規模巨大,未來將實現跨越式發展。隨著世界各國在數字基建、數字抗疫、技術創新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以及對數字貿易國際合作模式的積極探索,未來全球數字貿易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改善。
第二,AI算力將成為數字時代核心生產力,算力基礎設施對于推動數字全球化的支撐作用將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數據將迎來爆炸式增長,AI算力將成為數字時代的核心生產力。作為AI算力的生產、供應中心,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和以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將在促進數據流動、支撐數字全球化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社會加速向智慧化轉型。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的最新數據,截至2020年底,超規模提供商擁有的大型數據中心總數增至597個,是2015年數據中心數量的兩倍。同時,智能計算中心以強大的計算力驅動AI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并通過網絡以云服務的形式向組織及個人供應各種智慧計算服務,將成為數字時代經濟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
第三,“隱私計算+區塊鏈”的顛覆性技術保障數據安全、可信流通,數據交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數據交易能夠驅動多維數據有序流通融合,為數字全球化提供強力支撐。然而,數據可復制、易傳播等特性引發的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數據資產確權、算法泄漏等問題,一直是數據交易產業發展的重要阻礙。“隱私計算+區塊鏈”技術通過“讓算法多跑腿”的模式,在保證輸入數據可信的同時隱藏運算過程,賦能數據確權并實現數據“可用但不可見”,從根本上解決了數據安全和數據價值之間的矛盾,杜絕了數據泄漏的風險。未來,“隱私計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促進數據供需雙方、交易平臺方以及政府等主體的分工加速細化,各參與主體將實現互信高效的協作發展,并推進大數據交易產業的市場化進程,促進全球各領域數據互聯互通。
第四,疫情催生出新型數字服務類消費模式和營銷模式,“零接觸式”支付方式和金融服務模式將成為新常態。隨著數字化應用渠道的日益完善以及移動端的快速發展,數字產品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更加虛擬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內容推動消費模式向數字化、平臺化轉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線下消費銳減,催生出電商直播、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多種新型數字服務類消費模式。與之對應的營銷模式也加速向數字化轉型,直播、短視頻等營銷方式成為商家與消費者進行互動的新渠道。同時,與數字消費密不可分的移動支付、自助收銀等“零接觸式”支付方式也迎來加速發展。此外,疫情極大地沖擊了金融行業線下網點的業務模式,加速了“零接觸式”金融服務模式的興起。銀行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以新型的“屏對屏”模式替代傳統的“面對面”模式。未來,應用5G技術構建完善的“零接觸式”金融服務體系、推動“零接觸式”金融服務模式發展,將成為新常態。
第五,數據成為打造數字政府和智慧政務的關鍵,多元化主體將更多參與到數字政府建設中,構建更加開放的政府數據平臺與數字服務生態系統。數字時代,數據公開將成為提高公共機構公開性、透明度和運作效率的重要途徑。提高數據的精確性、即時性、完整性,增強數據的有效利用率和適用性,實現數據公開和公眾需求的合理匹配,將成為未來政府數字化領導力提升的關鍵。隨著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將有助于解決政府數據公開面臨的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諸多痛點。通過打造數據風險管控平臺,能夠為政府數據的安全共享和互通開放提供保障。與此同時,隨著公眾參與越來越成為政府服務設計、開發和管理過程的核心,政府可以通過公共服務創新一體化平臺提供動態發展、實時響應的數字服務,提高公眾實時參與政治協商的能力,使之共同參與政策的制定、公共服務的設計,縮短政府供應和公眾需求之間的“鴻溝”,提高公眾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可以預見,隨著企業、公眾等多元化主體更多參與到數字政府建設中,更加開放的政府數據平臺與數字服務生態系統將加速形成。
第六,聯盟化將成為數字全球化時代國際合作的新態勢。隨著全球價值鏈區域化發展,聯盟化正成為主要經濟體加強數字貿易往來、開展國際合作的新態勢。作為首個將數字貿易規則獨立成章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更新關于電子商務和數字貿易等條款,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北美聯盟進一步發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對待數字貿易發展,并限制成員國政府對數字貿易施加影響;《英日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新增數字貿易條款,以確保兩國間數據的自由流動;中國—東盟數字貿易中心將成為中國連接東盟國家及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商貿物流平臺。多極聯盟的形成增強了世界經濟多極化的趨勢,有助于解決貿易爭端、減少貿易摩擦,推動數字貿易和全球化邁向新階段。
(作者分別為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李葉子、司凡對此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①陳巖、張李葉子、李飛等:《智能服務對數字化時代企業創新的影響》,《科研管理》,2020年第9期。
②Verbeke A,Hutzschenreuter T,“The Dark Side of Digital Globaliz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2020,in-press.
③黃奇帆:《新形勢下全球產業和貿易的新格局新趨勢》,《中國經濟周刊》,2019年第1期。
責編/孫渴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