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鄭長忠
城市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場所,城市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隨著人類社會進入數字時代,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構建與城市數字化發展相適應的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將成為面向未來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以及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之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數字化轉型和發展道路。
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從具體機理來看,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推動數字技術體系與城市治理體系實現有機融合的過程:一方面,數字技術體系作為技術在具體城市治理的相關要素和環節中直接運用,對城市治理進行全方位賦能;另一方面,運用數字技術體系建構整個城市新型技術生態,使城市治理體系發生整體性轉變。正是因為將帶來對全局和長遠發展產生整體性轉變和全方位賦能的革命性重塑后果,所以,在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中,必須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第一,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將為數字時代城市治理形態“賦魂”。數字時代的到來是基于數字技術革命而興起,這將從技術和生產力角度推動城市治理形態新發展。然而,在這一階段中,在價值和生產關系上,能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決定著新型城市治理形態的性質。當前正處于城市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關鍵之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并將這一價值邏輯與數字技術運用相結合,找到最佳實現方式,從而為數字時代城市治理明確方向、確定內涵,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第二,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將為數字時代城市治理形態“強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長期堅守和踐行的發展思想,是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國家治理和城市治理所遵循的重要原則。數字時代,城市治理體系的制度性和組織性內容是以數字技術體系為支撐的,其放大效應和復雜程度都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數字化轉型之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使之融入并主導城市治理體系,對建設數字時代的人民城市來說,具有根本性和基礎性的歷史意義。
第三,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將為數字時代城市治理形態“健體”。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將推動經濟、生活和治理等各領域發生整體性轉變,人們需求、企業供給、社會服務都將更加精細化、精準化和可數字化。同時,這也就意味著“發展為了人民”將更為具體,“發展依靠人民”將更為直接。因此,在數字化轉型之際,能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關系到未來數字化發展過程中能否切實滿足人民的需求以及有效調動人民的積極性,決定著數字化發展的可持續性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健康性,從而影響著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和發展道路
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和發展道路,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適應數字化轉型和發展的需要,推動城市治理的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的創新和變革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在價值理念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之外,還要在具體方式上,處理好工業化條件下和數字化條件下的城市治理體系有機銜接和創新的關系,推動數字技術體系和城市治理體系的有機融合。
處理好工業化條件下和數字化條件下的城市治理體系的有機銜接和創新工作。進入數字時代,在數字化轉型將使城市治理形態發生整體性變化的背景下,推進工業化條件下城市治理體系在數字化條件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成為建設數字城市的重要內容。
推動數字技術體系和城市治理體系的有機融合。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其前提在于數字技術的應用,而數字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不是單一的技術要素的應用,而是整體數字技術體系的構建。數字技術體系的構建和運用將帶來城市治理技術生態的變化以及整個城市運行形態的變化。另一方面數字技術體系不僅建構了城市治理的整體生態,而且也將成為直接的技術要素和手段運用于城市治理的不同具體領域之中,從而改變城市治理的具體流程和方式。這就意味著,如何在這兩個層面上推動城市治理體系適應數字化發展的要求以及提升應用數字化手段的能力,成為建設數字城市的主要內容,成為推進數字時代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