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航天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志。只有不斷推進我國航天科技發展,不斷創造新的科技成果,才能以實際成效增強中國人民的創新信念和信心,為全社會創新創造提供更強勁的動力。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自力更生,中國的航天事業才能更好走向未來。我們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突破了一大批核心和關鍵技術,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為建設航天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歷史和實踐證明,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中國航天事業是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進步、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的重要支撐,唯有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擁有關鍵產品,才能贏得創新發展的主動權。黨的十八大以來,航天科工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商業模式創新的根本路徑,以“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為核心理念,創建了我國首個提供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的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為推動我國新一輪生產方式變革、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實踐證明,高科技人才必須走出“象牙塔”,高新技術成果也必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高技術產業化發展和協同發展能力。航天科工充分發揮載人航天精神,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大力建設“智慧企業”平臺,集聚航天科工內外部創新資源,推動制造資源深度協同和共享。注重傳承優良傳統,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彰顯了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添了強大精神力量和內生動力。
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廣大航天人只有在航天事業發展的征程上勇攀高峰、不斷前行,為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功立業,才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繼續努力,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作者: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