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當今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快速發展。發展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加速推動經濟發展由數量和規模擴張向質量和效益提升轉變,對于搶抓國際競爭優勢,掌握創新發展主動權,破解我國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機集團”)作為機械工業領域的“國家隊”,面對世界制造業格局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歷史性機遇,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械工業的深度融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賦予機械工業新動能,既是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緊扣主責主業,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現實要求。
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
對數字化轉型的含義、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制造關系的認識:智能制造按演進歷程和智能化程度分為三個階段,即數字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制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其中,數字化轉型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其特征是大量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程(CAE)、計算機輔助制造(CAM)等數字化技術,以及數控機床等數字化裝備,形成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和數字化工廠。當前我國智能制造發展路線是“并行推進、融合發展”,既要堅持創新引領,直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又要實事求是、因企制宜,扎扎實實完成數字化“補課”,走出一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行推進的創新之路。
對世界一流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發展經驗的認識:德國制造業處于世界一流水平,尤其在電氣、汽車、精密機械、工程機械等高端裝備方面以質量優異著稱。為進一步提高制造業競爭力,德國在2013年就提出了“工業4.0計劃”,其目標是實現全過程鏈數字化、向客戶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2015年,德國開始在汽車、機械工程、金融、貿易等領域開展數字化轉型,不斷開發數字化技術和商業模式,如機械結構的虛擬設計制造技術、數控機床的集成視覺監控技術、航空發動機維保“按時計費”的商業模式等。
對國機集團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發展方向的理解:國家相關戰略規劃指出,發展智能制造的優先支持方向包括智能產品、智能服務、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升級、智能制造強基及產業化、技術改造智能升級、工業智聯網與智能云平臺等。作為一家集科技開發、裝備制造、工程承包、貿易服務、金融投資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對照業務領域、產業鏈和前期基礎,我們認為國機集團在上述相關領域具有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和優勢,包括重機、農機、紡機、通用機械等重大裝備的智能化設計制造與運維服務;“工業五基”的強化,如鑄鍛件/鋼板(管)及焊接材料等關鍵基礎材料、鑄鍛焊等基礎制造工藝、軸承/密封/閥門/儀器儀表等核心基礎零部件、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技術基礎的強化;“科技+金融+貿易”新型商業模式的探索等。
對數字化轉型的探索
提高過程協同效能,助力裝備制造轉型升級。通過向傳統機械裝備、作業流程注入新的數字化元素,提高單體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和作業系統的協同工作效能,助力裝備制造轉型升級。例如,基于北斗技術,并搭載智能終端,國機集團研發了LX904自動駕駛智能拖拉機,構建了農機裝備遠程監測及作業服務平臺,通過統一調度和管理185臺LX904自動駕駛農機具,服務20萬畝的甜菜種植,使種植戶平均增收15%,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集團通過探索車輛制造過程的“數字孿生”技術,構建了和真實生產線相互映射的數字仿真系統,滿足了設計與工藝、工藝與物流等方面的協同需要,大幅度提高了設備利用率、產品質量,降低了倉儲、物流成本。
提高工業數據利用效能,助力科技服務創新。結合基礎試驗與工業現場大數據資源豐富、含金量高的特點,建立數據高效利用渠道,助力科技服務創新。例如,針對重大裝備安全監測預警需求,國機集團構建了潤滑安全數字化運維平臺,實現了“云平臺+數據資源+評價預警+工業應用”的智能運維模式。該技術已應用于國家重大電力裝備的故障隱患辨識、風險評估與預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具備每年向3000余家企業提供智能運維服務的能力。集團構建了石化裝置關鍵承壓設備與轉動機械數字化運維平臺,基于數十年來積累的維修資料數據庫,初步實現了危險源自動識別、風險實時評價、安全狀況實時診斷等功能,目前正在石化、煤化工企業多套裝置上進行示范應用。
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效能,助力商業模式創新。結合“平臺經濟”中用戶規模越大,平臺價值就越大,用戶與平臺綁定也越緊密的特點,搭建了資源集約利用信息平臺,助力商業模式創新。例如,國機集團打造了云展覽平臺,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最大限度地還原線下展會,實現展商、觀眾從線下到線上場景的無縫轉換,圓滿完成新產品(技術)展示、行業交流、觀摩學習、政策發布、客戶開發、促進成交等任務,有效提高了展覽業務的影響力;打造了以“達天下”為代表的進口機電產品電商平臺,通過“金融+科技+貿易+資源”的供應鏈服務模式,建立“客戶圈、供應商圈、金融圈、物流圈”四個“生態圈”,較好地集中了行業資源,進一步實現了商業模式創新。
提高綜合服務便捷水平,助力商業價值實現。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提升溝通效率和服務附加值,助力商業價值的實現。例如,在設計咨詢領域,國機集團通過三維建筑信息模型(BIM),有效解決了勘察、設計、施工、交付等不同環節的銜接,實現了從規劃到整體交付的全過程高效服務;在產業集聚區管理領域,搭建了智能管理綜合服務系統,從經濟、環保、安全、能耗等維度,基于數字地圖和BIM模型全景,進行可透視分析和數據展示,并進行趨勢概覽和關鍵指標預警,實現了信息驅動的精益管理。
對未來數字化轉型的設想
德國工業4.0計劃實施經驗表明,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統一的企業戰略、面向具體流程做出適宜的系統集成、以相關的前期研究積累作為基礎、靈活的工程示范?;谝陨戏治?,對未來數字化轉型有如下設想與期待。
一是結合自身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開展重機、農機、紡機、通用機械等高端裝備制造的智能升級。國機集團“十四五”規劃表明,將重點考慮研發大馬力自動駕駛拖拉機與無級變速拖拉機,超大牽伸細紗機與大容量萊賽爾纖維等智能紡織裝備、紗線接頭機器人,探索3D打印技術在復雜材料/復雜結構重要裝備部件制造、特殊/受限空間下重要設備修復方面的示范應用。
二是結合自身優勢,積極落實國家戰略,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聯合中央企業相關轉制院所、骨干企業和部分知名高校,重點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亟須的先進傳感器、儀器儀表;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尤其是人機交互式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基礎工業軟件,尤其是工業控制軟件;數據交互通行標準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