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雙榆樹校區佇立于中關村的核心區域,現有17個教學班,700余名學生。中層以上干部均由一零一中教育集團輸入;一線教師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歷占比40%,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比81%,部分教師成為市區骨干教師、兼職教研員。
學校秉承“走進一零一,幸福你一生”的教育愿景,依托中關村區域優勢,發掘“蘭”文化,著力打造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素質。讓學生的人生理想從這里起步,知識基礎在這里奠定,精神氣質在這里形成,為其幸福人生奠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體辦學 聯合培養基礎寬厚的學生
教育不是為了所謂的“成功”,而是為了人的幸福。因為教育過程本身應該是幸福的,教育應該為人一生的幸福做好準備和指導。而求真的科學素養、向善的人文精神、向美的藝術情懷和健康的體魄,則會讓學生的人生充滿幸福。
學校在集團“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指導思想下,實行“六個一體化”,即管理機制一體化、資源配置一體化、課程教學一體化、教師培訓一體化、質量評價一體化、學生培養一體化。開設基礎能力課程:語言與文學、數學與邏輯、人文與社會、科學與技術、道德與理倫、藝術與審美、生命與健康、實踐與創新;踐行陸云泉校長“聚焦學生發展,把學生放在學校正中央”的理念,以期奠定學生基礎寬厚的底色,并具有自強不息、不辱使命的責任意識,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進取精神,希望他們能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創造!
學生寬厚基礎的培養有賴于教師的素質與能力。學校致力于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師致力于以自己的職業水準贏得職業尊嚴,以培養學生寬厚基礎為己任,以學生的進步和學校的發展為目標。
以學習為引領,以本部為依托,開展學術委員會、特級教師進校園、教師沙龍等活動,發揮品牌教師的引領作用。一零一中學術委員會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市骨干教師全部為雙榆樹校區學科指導專家、顧問,聘請一零一中特級教師程翔、嚴寅賢、熊永昌、陳爭,科技專家馬麗霞等名師為教師團隊做專題培訓;開展教師沙龍、骨干教師示范課、青年教師展示課等,為學科教師搭建學習交流平臺。
借專家力量,助教師成長。聘請海淀區名師指導團下校聽評課,指導學科組建設。舉辦以“基于核心素養的‘生態·智慧’課堂教學實踐”為主題的海淀區課堂教學展示交流現場會,每學期都邀請專家到校進行教學聽評課指導,促進教師深度備課,挖掘潛能,培養學科名師、種子教師,帶動教研組團隊建設,深化課堂改革,打造“生態·智慧”課堂,促進師生的成長,助力教師全面提升專業素養。
以活動促教研,開展集團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一師一優課,舉辦骨干教師觀摩課、黨員教師示范課,促進教師鉆研教材教法,提升專業素養。我們陸續開展并承辦“聚焦核心素養 促進學生發展”集團教學研討會,通過跨校區備課、日常的試題、學案共享、網上研討、精品課例共享等教學交流平臺的開放,更快地促進了一零一中教育集團各校區間的溝通與融合。老師們打開窗口,吐故納新,提高的是自己,受益的將是孩子們。各校區的聚焦與融合,集聚的是精華,展現的是智慧,提升的是質量。
北京一零一中雙榆樹校區
以研促教,教研并行,學校開展小課題的研究,解決教育教學真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鼓勵和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各級科研課題,促進骨干教師的成長。每一個研究課題都來源于教學中的真實問題,最終又都回到教學中去指導實踐,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老師自己。通過培養,雙榆樹校區教師在各級教學大賽、優秀論文、科研成果等評選中屢獲佳績。
兩翼特色 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學校在集團“三層八維”高位課程理念引領下,開設基礎課程同時,構建了自己的特色書院課程,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打造兩翼特色,創建納蘭書院: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奠基人文素養;成立格物書院:培養創新精神、探索意識、激發潛能。
學校結合兩大書院,努力打造高雅詩意的書香校園文化,開展藍色夢想科技活動、意蘊悠遠納蘭課程,培養科技創新的開拓者、實踐者和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
(一)納蘭書院——人文奠基 立德樹人
雙榆樹校區作為納蘭性德讀書會友所在地的中學,我們更珍視這片人文底蘊豐厚的饋贈,創建國內首座“納蘭書院”。傳播、傳承納蘭文化,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繪制基礎教育領域中的“蘭文化”名片。
為寄托納蘭情懷、講好納蘭故事、學會納蘭詩詞,在書院內打造納蘭書院景致,讓師生觸景生情,了解納蘭詩詞,講好納蘭故事,感受納蘭情懷,進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學生綜合人文素養。
納蘭書院開發了自己的校本課程,將眾多學科、不同領域、形式多樣的書院課程呈現在校園研習中。這些具有鮮明“蘭文化”特色的課程,獨辟蹊徑,開拓優秀傳統文化領域,探尋經典之美。
雙榆樹校區已經連續開展三屆“納蘭詩會”、納蘭文化藝術節,成立“九歌府朗誦詩社”等,在納蘭曾經寫下千古名篇的地方,孩子們用詩歌吟誦、話劇表演等形式,演繹《明月棹孤舟 海淀》《浣溪沙》《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等經典納蘭詞。帶領孩子們走近納蘭,走進中國古典文學的殿堂,在詩歌實踐活動中,以傳統文化的雋永優雅浸潤師生。
(二)格物書院——科技引領 人才強國
學校以中科院和一零一中教育集團科技資源為依托,聚焦“課堂教學引導、課外活動啟迪、競賽課程激勵、社會實踐培育”四位一體的科教育人體系;貫徹“普及型、特色型、精品型、高端型”進階式學習模式,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科技教育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選研究領域。
我們致力于在各種活動、教學中融入科技教育元素,希望通過系統且有趣的普及課程,為每一位學生打開科技殿堂的大門,讓學生走近科技、了解科技、感受科技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為學生提供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探索、科學創新、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引導和熏陶。
引導熱愛科技探究的學生聚焦專項科技領域,幫助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科技領域進一步探究與學習,為學生搭建起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為每一位有科學興趣點的同學,找到自己興趣領域的伙伴、組織、團隊,能夠得到自己興趣領域教師、專家的引領。
培養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引領學生從興趣到志趣再到志向。選拔品學兼優、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基礎學科領域的早期培養,為對接“強基計劃”做準備。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及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開展某一學科領域的深入研究、形成科學成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培養科學實踐應用的能力。
跨校區聯合培養,依托一零一中英才學院和金鵬科技團,采用項目式培養模式、跨年級學習,鼓勵學生定制個性化發展規劃、以項目為載體制定課程規劃,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深度學習、無邊界學習提供支持和服務。
經過多年的努力與打造,雙榆樹校 區兩個書院比翼齊飛,豐富的特色課程 助力學生發展,使學生在國家、北京市 各類比賽中獲獎頗豐,涉及領域廣泛。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雙榆樹校區的教育教學質量及中考成績逐年提升,使學生獲得了各種可能的無限發展。
北京一零一中雙榆樹校區這片沃土,深藏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根脈和科技創新的時代脈搏,我們一零一人立足“一體兩翼”特色,俯下身來、親近沃土,邁開腳步、丈量家國,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為北京一零一中雙榆樹校區執行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