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現代社區建設是市域社會治理重要切入點

摘 要:社區是市域社會治理的基層單位和細胞,“建設現代社區”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詳細闡述了現代社區的特征和要求,分析了現代社區建設的內涵和導向,從建設和完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平臺、完善社區智慧化基礎設施、建設平安社區體系、搭建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平臺、加強社區物業服務等方面提出了現代社區建設的重點任務,這些也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切入點和抓手。

關鍵詞:現代社區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城市治理

中圖分類號C916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已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要抓手。城鄉社區是市域社會治理的基層單位,也是突出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理念的重要載體。

“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1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中都明確把“建設現代社區”作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建設一個安全、方便、智慧的現代社區,讓人民群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地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意。

現代社區的特征及要求

安全性。安全是社區的根基,沒有安全保障的社區必將是一個沖突、矛盾多發的地方。安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依托,包括內外兩層含義:一是內部社區居民之間能夠和諧共處,內部矛盾能夠及時化解;二是能夠保證社區不受外部風險因素的影響,或使社區受影響最小。因此,現代社區建設必將是更好保證社區安全的一個過程。

多樣性。多樣性體現了現代社區治理的復雜性。一是社區居民組成的多樣性,尤其是城市社區,大部分住戶之間是不認識的,他們或是本地居民,或是遷入居民,這就決定了基層社區治理必須有效引導居民的生活習慣,防止因風俗差異造成的各種矛盾;二是需求的多樣性,一個社區,小則數百人,大則幾千人上萬人,居民的需求多種多樣,因此,標準化的服務是社區治理的基本要求。

半封閉性。現代社區具備封閉性和開放性共存的特征。封閉性是一個基本安全訴求,這在城市社區中尤為明顯,也是社區品質的一個體現。開放性是指非社區居民進入社區的可能性,包括居民自己的親人、朋友,外賣員、快遞員等,這時社區居民是希望社區打開方便之門的,這種屬性對現代社區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證社區安全性需要,也要符合人性化需要。

便捷性。方便是現代社區治理的重要內涵。主要體現在:一是能夠及時響應社區居民訴求,不積累矛盾和問題;二是社區居民能夠充分享受社區現代技術的便捷性。這就要求社區一方面具備一批能夠及時響應居民生活需求的服務人員,另一方面要有體現智慧社區生活的現代基礎設施。

網絡性。社區雖然具有一定范圍的生活空間,但是其自身無法滿足居民的所有社會生活需求。因此,現代社區還要創造能夠方便居民的基本條件,要通過有形的和無形的網絡使社區與外界社會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立連接,使社區成為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需求的平臺。從市域治理層面看,理想狀態下所有社區將共同構成一個社會治理共同體。

社區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細胞單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社區為單位的防控體系成為市域戰“疫”的前線,基于社區的管理成為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廣大社區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等成為社區治理和服務群眾的重要主體,社區的重要性體現得更加明顯。因此,建好社區也就抓住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牛鼻子”。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五中全會都提出社會治理重心要向基層下移,而下移的落腳點就是城鄉社區。因此,把握好現代社區的基本特征,深入了解社區居民的生活訴求,將有助于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現代社區建設的內涵及導向

多元化。即構建多元主體群策群力的社區治理體系,要對接社區居民需求,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社區志愿者、駐地企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社區治理,建立一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滿足社區常態化和非常態化的治理需求。

智能化。即科技賦能,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推動社區管理的手段、模式、理念創新,精準高效滿足社區居民需求,不斷提升社區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系統化。即要樹立系統思維,充分發揮智能化優勢,堅持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治理社區,從需求分析、問題響應、力量組織、指揮處置等多元維度系統化推進社區治理,著力通過智能化實現全要素資源整合、全鏈條問題處置、全社會力量動員等,以適應社區需求多樣化、問題復雜化的客觀要求。

網格化。實踐證明,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是精準高效的基層治理模式,社區是網格上的節點和紐帶,要進一步推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等基層治理經驗,推動資源、管理、服務向社區下沉,建立統一標準,打造扁平化治理體制機制。

現代社區建設的重點任務

結合對現代社區特征和建設導向的認識,現代社區建設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這也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下沉基層社區的重要抓手。

建設和完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平臺。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是服務社區居民的重要平臺。截至2019年9月,我國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78.8%和45.7%,要進一步加大服務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打造線上線下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整合服務項目和服務資源,完善服務功能,逐步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自覺參與設施管理與維護,提高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使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成為解決居民日常辦事需要和化解社區矛盾沖突的重要一環。

完善社區智慧化基礎設施。有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完善社區監控、進門系統、便民生活服務、停車服務等基礎設施,一方面提高社區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便捷居民的日常生活,增加其安全感和幸福感。

建設平安社區體系。一是完善社區治安防控體系,樹立整體效能理念,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要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完善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制度機制。要提高社區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健全社區公共安全機制,要建立和完善社區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制定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防患于未然。三是建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聯動機制,加強社警合作,及時共享社會治安基礎數據信息,共同筑牢社區安全防線。四是建立以社區為載體的人口管理模式,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推進更多惠民利民便民舉措,提高群眾滿意度。

搭建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平臺。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是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搭建和完善制度化渠道和實體化平臺,組建好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隊伍,促進社區服務的專業化、崗位化,發揮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鼓勵成立社區業主委員會,支持業主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開展自治活動。

加強社區物業服務。加強社區物業服務監管,支持老舊小區加快引入市場化物業服務或推行社區托管、社會組織代管等方式,提高物業服務覆蓋率,加強服務質量和標準化水平。建立物業服務評價機制,支持業主委員會通過社會競爭自主選擇物業服務主體,監督物業及時回應社區居民關切。

綜上,現代社區建設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切入點和抓手。隨著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標準越來越高,以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現代社區建設為載體,補齊市域社會治理的短板和弱項,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有利于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從而使市域社會治理成效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城鄉居民。

【本文作者為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

責編:蔡圣楠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