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肖漢平
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催生全球產業大變革,為新興產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歷史性機遇??萍几锩彤a業革命是推動世界經濟和社會不斷前行的不竭動力??萍几锩粌H為產業革命提供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技術新范式,而且將引發重大發明和顛覆性創新,催生一批新興產業,推動國家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技術為代表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并深度融合、廣泛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顛覆性技術已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對人類社會經濟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改變,并顛覆諸多傳統的產業形態、分工和組織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典型特征,在全球貿易持續低迷、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應當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范等強化部署,增加科技創新投資,以在新一輪國際科技和產業博弈中掌握主動權,搶占未來科技經濟發展的先機。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全面打造經濟增長新動能
目前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推進的關鍵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世界科技創新已進入多點突破、群體迸發的新階段,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為搶占新技術革命的先機,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把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并制定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戰略,實施采取加大科技投入、鼓勵科技創新等重大措施。
進入新發展階段,傳統的經濟增長動能已無法支撐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培育新動能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新興產業是一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新動能,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力量,在維持國家經濟長期穩定增長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興產業代表新業態、新模式與新增長點,既是壯大新動能的戰略重心,也是引領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新科技革命成果將進入大規模產業化、商業化運用階段,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和挑戰,我們不僅要抓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而且要著眼于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需要,選定重點培育的未來產業,培育以人工智能、綠色氫能、物聯網、量子信息、大數據與云計算、生命科學等技術為基礎的未來產業。要腳踏實地在一些產業基礎較好,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率先發展,穩步推進,如長江經濟帶的長三角地區、成渝雙城都市圈、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武漢、西安、長沙等科技資源聚集大型中心城市。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全方位推進新興產業發展
新興產業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末端環節,是重大技術創新的直接成果。在新發展階段,我國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推進新興產業發展,以實現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
完善科技創新治理機制,創造良好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環境。一個高效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應該能夠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有效分工和高效協同,為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制度和機制環境,確保科技創新鏈條暢通無阻。為了實現這一預期,應根據不斷變化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環境和目標,針對存在的問題,主動調整和動態完善科技創新治理機制。
加大基礎科學研究投入,推動顛覆性技術和創新。顛覆性技術和創新能夠改變局部市場的力量結構,是新興產業的關鍵驅動力。顛覆性技術和創新更需要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能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挑戰,加大基礎科學研究投入力度勢在必行。
加強政策引領,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落到實處。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和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在紛繁復雜的科技創新環境下,為確保在國際創新競爭中不迷失方向,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定期制訂、動態更新國家創新戰略和重點優先發展新技術規劃。引導全社會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推動相關領域技術突破,解決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戰略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制訂針對相關領域重點技術創新支持政策,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落到實處。
科技創新是新興產業發展的直接推動力,良好的創新生態系統可以助力技術創新。要構建包容性的高效創新生態系統,加快科技成果商業化應用,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要加強應用科學研究,增強工程技術和制造能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鍛造“殺手锏”技術,提高現代產業基礎應變能力,夯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技術和產業基礎。
瞄準戰略前沿,開發未來產業核心技術。當前我國不僅要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邁向價值鏈中高端,而且要瞄準關鍵的前沿科學研究領域和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新技術,實施戰略創新計劃和行動,推進創新持續發展,開發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培育未來產業。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