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理響中國 > 正文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依規治黨的成就與啟示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高度重視依規治黨、制度治黨,一以貫之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為治黨強黨和執政興國提供了堅實制度保證。

中國共產黨依規治黨的百年實踐

在我們黨的百年實踐中,依規治黨始終同黨的建設同頻共振,經歷了萌芽和形成、探索和曲折、恢復和發展、創新和完善四個歷史時期,并在此過程中構建形成了風格獨特、邏輯自洽、系統完備、成效顯著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

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不僅從理論認識上提出了“黨內法規”概念,明確了黨內法規的原則和作用,而且在實踐中探索制定了大量黨內法規,涵蓋黨章、黨的組織、宣傳教育、黨員和黨的干部以及黨的紀律性法規等方方面面,并初具一定規模,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和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基于全國執政條件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形勢的需要,圍繞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出臺一大批黨內法規制度,尤其對如何處理黨政關系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此后,隨著黨內政治生活逐漸出現不正常狀況,依規治黨遭遇挫折,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黨日后強調通過依規治黨加強黨的領導和自身建設提供了經驗教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通過總結經驗教訓,不僅從思想上、政治上強化黨內法規的重要作用,提升依規治黨在黨的建設中的地位,而且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復和推進依規治黨實踐進程,黨內法規制定工作進入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階段,從過去即時性、應對性立規向注重長效性、引導性立規轉變,黨內法規“法”的特征愈加凸顯。這一時期,黨內法規數量和質量得到提升,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開始建設,為推進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堅實制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厲行法治,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運用于全面從嚴治黨實踐,依規治黨得到歷史性發展。主要來說,第一,把“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確立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針。我們黨從黨情國情實際出發,不斷深化對黨的建設規律、執政規律和我國法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深刻揭示了依規治黨對于依法治國的保障作用,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層面創造性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重要方針,要求充分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構建形成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大法治”戰略布局,為新時代堅持和深化依規治黨實踐指明方向。第二,自上而下全面建立起黨內法規工作組織體系和制度體系。為謀劃黨內法規事業長遠發展,我們黨不僅在組織上全面設立負責黨內法規制度事務的專門工作機構,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黨內法規工作組織體系,而且在制度上建立了中央黨內法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構建起統一、權威、高效的跨部門會商協作機制,不斷規范和完善黨內法規規劃、制定、解釋、清理、備案審查、評估等工作機制,實現了黨內法規各項工作有規可依、常態化推進。第三,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加快推進和統籌協調各位階、各領域、各層面、各類型、各環節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先后出臺一大批標志性、關鍵性、基礎性黨內法規,僅中央黨內法規就制定和修訂了200多部。截至2020年年底,全黨共有黨內法規5178部,其中中央黨內法規240部、部委黨內法規308部,地方黨內法規4630部,不僅有規可依的問題得到解決,而且黨內法規質量顯著提升,以“1+4”為基本框架(在黨章之下,分為黨的組織法規、黨的領導法規、黨的自身建設法規、黨的監督保障法規4大板塊)、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趨于完善。第四,黨內法規專門工作隊伍、理論研究隊伍、后備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我們黨系統謀劃黨內法規人才隊伍建設。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加大黨內法規工作人員編制支持力度,廣泛組織開展黨內法規工作培訓,顯著強化了黨內法規專門工作隊伍力量;引導、支持不同學科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黨內法規研究,產出了一大批黨內法規研究成果;支持成立黨內法規研究機構、協會、學會,匯聚形成一批較為穩定的黨內法規理論研究隊伍;以黨內法規學科建設為引擎,推進黨內法規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健全黨內法規人才培養工作體系,充實壯大黨內法規后備人才隊伍。

在實踐中深刻領會依規治黨的重大意義

中共中央印發的《關于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開宗明義指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這一重要結論,根植黨的百年歷史,從黨和國家戰略全局高度深刻揭示了依規治黨的必然邏輯和重大意義。

依規治黨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和根本之策。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作為在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執政、擁有91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管黨治黨頗為不易。特別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更加要求我們黨必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確保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依規治黨正是運用黨內法規制度優勢,將紛繁復雜的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科學簡化為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的規則治理過程,為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正是在此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

依規治黨是我們黨依法執政的應有之義。現代政治是政黨政治,也是法治政治,要求政黨的一切政治行為都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其領導和執政活動亦不例外。黨的十六大即明確提出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依法執政”。黨的領導和執政活動不僅涉及國務,要求黨必須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進行;同時涉及黨務,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依法治國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實踐中,黨的領導和執政活動歷來主要由黨內法規具體規范和引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可以說,依規治黨有效契合了黨的政治地位和自我革命傳統,是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的基本方式,是我們黨依法執政的應有之義。

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特色和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實踐充分證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關鍵在于堅持依規治黨,確保黨的領導始終堅強有力。從依法治國到全面依法治國,一個最顯著的變化是我們黨在法治軌道上高度重視統籌推進治黨和治國,把黨內法規體系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盡管規范對象、功能定位不同,但立場價值、制度原理等基本相通。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述“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時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這不僅有助于充分發揮我國法治體系的內在優勢,而且旗幟鮮明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與其他國家法治體系予以區分,為世界法治理論和法治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新時代推動依規治黨邁出新步伐

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明確要求“建設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定不移推進依規治黨”。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新時代深化依規治黨實踐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規治黨的重要論述為根本指導。堅持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不斷推進依規治黨實踐進程,是百年來我們黨在無先例可循的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中取得顯著成效的根本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依規治黨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涉及黨內法規價值作用、方略定位、目標任務、黨法關系,以及黨內法規制定、執行、遵守等具體問題,成為習近平法治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新時代堅持依規治黨提供了根本指導。

堅持以兩大布局為科學定位。黨內法規兼含政治性和法治性,對依規治黨建設提出了雙重定位要求。從政治性來說,黨內法規姓黨,依規治黨作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應當立足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各領域,形成結構性耦合。從法治性來說,黨內法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依規治黨應著眼于構建“大法治”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紀嚴于法、紀在法前要求,注重同國家法律保持銜接和協調,與依法治國統籌推進、一體建設。

堅持以三大體系為統領目標。構建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高效的黨內法規制度實施體系、有力的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保障體系,是依規治黨建設的總體目標。實現上述三大體系目標,一要科學立規、民主立規,深化黨內法規制度改革,全面提升黨內法規制度供給能力和水平,不斷完善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二要以執行責任制為抓手,細化和壓實黨內法規執行責任,完善執行工作體制機制,加強執行主體能力建設,常態化狠抓黨內法規執行實踐,營造良好的執行文化氛圍;三要以加強黨的組織領導保障為核心,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工作領導體制機制,保障人、財、物等黨內法規工作基礎,加快建立獨立的黨內法規學科,深化黨內法規人才培養實踐,為黨內法規事業長遠發展提供充分保障。

堅持以四大方法為實踐遵循。依規治黨百年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方法,主要說來有以下幾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在回應解決實踐問題時,增強黨內法規的前瞻性和預防性,充分發揮黨內法規在防范和抵御各種風險挑戰中的制度威力。二是綜合運用統籌論和重點論,既善于抓大局,系統認識和統籌謀劃依規治黨整體工作,形成最大制度成效,同時也注重抓關鍵,辯證把握制度問題背后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在依規治黨實踐中,把管“絕大多數”和抓“關鍵少數”有機協調。三是注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做好依規治黨各環節的“人”的工作,充分發揮黨內法規制度教育和教化功能,實現法治和德治優勢互補。四是在繼承傳統中推進黨內法規改革創新,將黨的先進文化、優良傳統和經驗慣例與時代發展要求有機融合,進一步強化黨內法規制度優勢。

(作者:周葉中,系武漢大學副校長、黨內法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