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安市樂峰鎮注重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雁”的效應,探索創新“黨建+”模式,持續建強基層黨組織,全力推進全域旅游,注重涵養良好鄉風,在實踐中打造出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樂峰樣板”。
創新“五學”模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
“我們來回憶一段印山版的《絕密使命》……” 近日,樂峰鎮黨史學習教育業余講師正在向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述老一輩共產黨員在印山開展革命活動的故事。據了解,該鎮在印山林場打造一條400多米長的黨建長廊—“初心路”,組織業余講師團講述革命故事,短短數個月旅游人數就突破2.6萬余人次,初心游成為了林場旅游熱點。這只是樂峰鎮黨史學習教育“五學”模式的一個剪影。
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切地從黨史中感悟初心。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樂峰鎮精心打造黨課“領學”、鎮村“研學”、文藝“賽學”、實踐“悟學”、媒體“云學”等“五學”模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該鎮注重以黨課“領學”,構建“鎮黨委+村級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領導班子學習機制,推薦泉州(南安)黨員教育基地、葉飛故居等46個實境課堂,邀請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教授潘榮陽等學者作專題講座,覆蓋全鎮800多名黨員干部。同時,組織鎮村領導干部開展“黨史耀初心·啟航新征程”主題研學活動,并以“流動黨課”進農村、“百姓書房”讀書班、紅色書香進學校等方式,把黨史故事和革命精神講得更有深度、更有溫度。
“多彩文藝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樂峰鎮黨委相關負責人深有感受地說,樂峰鎮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組織開展百部紅色電影下農村、“迎建黨百年·展奮斗風采”趣味運動會、“電商杯”老年人萬步走、“童心向黨·禮贊輝煌”千名學生文體比賽等,讓廣大干部群眾感受黨史文化的魅力。同時,依托轄區小學、幼兒園,通過“黨史+朗誦”“黨史+繪畫”“黨史+剪紙”等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藝術活動中,頗具藝術“范”,深受廣大師生喜愛。截至目前,全鎮共開展各類黨史文藝活動近40場,黨員干部群眾參與主題文藝活動、觀看黨史題材影視片約2萬多人次。
為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樂峰鎮通過開展樂峰鎮黨校、美湖果蔬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揭牌儀式,慰問黨齡50年以上老黨員、基層衛生院醫務工作者、部分脫貧戶等對象150多人,全面推進78個鎮村兩級民辦實事項目,著力把教育成果轉化為務實為民、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實際成效,凝聚和激發黨員干部投身鄉村振興的“精氣神”。
建強基層黨組織 打造鄉村“新產業”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干部。村子發展好不好,關鍵還得看干部。”樂峰鎮湖內村黨支部工作人員指著墻上的地圖,翻起來“記事本”:湖內村山高地少,早些年還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村,多虧了村兩委“群策群力”,硬是從這片丘陵地里趟出了一條村強民富的新路子。
越是情況復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黨的組織、做好黨的工作。湖內村兩委一方面抓班子強隊伍,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熱情;另一方面依托湖內山地資源優勢,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種、成立合作社幫扶群眾種,大力發展現代立體休閑農業。目前,湖內村已有省級示范農場1家、泉州市級專業合作社1家和南安市級專業合作社1家及各類中小型農業企業15家,打造出阿土水果玉米、再輝砂糖橘和明英鱸魚等一批“土字號”農產品,帶動約1000名群眾就業,全村20戶48人貧困戶全部脫貧,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18640元。2020年,湖內村被評為泉州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據了解,為把黨建工作觸角延伸到鄉村末端,樂峰鎮制定實施鄉村振興5年行動計劃,創新“黨建+”融合模式,依靠黨組織龍頭引領、黨員示范帶頭、群眾積極參與,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五年來,共掛牌成立8個村級股份合作社,實施土地流轉3254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600畝,投入3000余萬元高標準推進爐星生態園和湖內環村步道等42個振興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全鎮共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11個,創建優質農產品標準化基地3個,盤活各類農業經營主體23家,創建綠色農業示范片區10個、專業合作社12家、家庭農場5個,建設4個“生態+基地”的畜禽規模養殖場,打造印山系列蘆柑、筍片及日騰面線、再輝砂糖橘等知名農業名牌。爐星村獲列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湖內村被評為“福建省美麗休閑鄉村”“泉州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印山林場獲評“福建省休閑農業示范點”。
齊心才能辦大事。樂峰鎮以組織振興筑牢鄉村振興“主心骨”,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成效喜人,碩果累累。該鎮村級黨組織注重發揮鄉賢力量,依托“互聯網+”撬動鄉村經濟,成為南安首個“中國淘寶鎮”,樂峰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是泉州首個鎮級電商協會,飛云、爐山、爐中等村相繼獲評“中國淘寶村”。目前,全鎮從事電子商務的商家已有 1000余家,年銷售額突破 10億元。
全力推進文旅融合 描繪全域旅游“新風景”
“太精彩了!聽著歌手張可兒演唱的《印山印象》,讓人仿佛插上翅膀在印山的叢林里飛翔……”近日,樂峰鎮慶祝建黨100周年暨康養文旅節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在樂峰鎮印山康養基地開幕,現場舉行了精彩的文藝演出活動、《印山印象》MV開機儀式及旅游合作簽約。
“以前是賣地瓜,現在是賣風景。”在南安市樂峰鎮大發林家庭農場,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潘土成告訴筆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他以黃綠、紫紅不同顏色水稻“繪制”而成的“彩色愛黨愛國稻田畫”,總面積10多畝,成為網紅“打卡地”,也是樂峰全域旅游的景點之一。
近年來,樂峰鎮緊緊圍繞“生態文旅名鎮”這一發展目標,立足資源優勢,突出康旅融合,高水平編制樂峰鎮文化旅游專項規劃,籌劃“康養勝地游”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印山林場生態旅游;“歸園田居游”—明英苑農業觀光園、大發林家庭農場等鄉村休閑農業旅游;“山水樂峰游”—爐星石門溪水上樂園、加洋環山休閑步道等旅游發展項目;“優秀家風游”—孔泉書院、潘氏家廟、潘受故居等家風家訓基地;“歷史古跡游”—林俊土樓等旅游專線,著力打造泉州大都市生態后花園”。同時,投入5000多萬元,完成景觀節點改造、鄉村道路提升、特色民宿提質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提升了景區功能和旅游接待能力,全域旅游發展格局雛形初顯。2020年,樂峰鎮旅游人數突破15萬人,山水樂峰成為周邊群眾的旅游熱點。
旅游越紅火,群眾越參與;群眾越參與,旅游越紅火。據了解,樂峰鎮以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為契機,把“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與樂峰全域旅游發展相結合,提檔升級全域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全面推進鄉村主題公園、黨建文化長廊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并籌劃發揮鄉賢力量參與特色民宿、觀光農業、農特產產品生產等創業項目,培育壯大小微旅游市場主體,推動各界力量廣泛參與全域旅游開發建設,大力發展直播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認養農業、可視農業等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