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張金昌
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發展為人類社會搭建起了一個與物質世界、實體經濟融合共生的數字世界、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將使中國在“人口紅利”之后又迎來“數字紅利”,使中國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在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和平臺企業的過程中,利用數字經濟的正外部效應、集聚效應、長尾效應、滾雪球效應,能夠發揮數字經濟的創新紅利和智能化紅利,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正外部效應、集聚效應、長尾效應
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是數據,而數據具有可無限復制、反復使用而又不會發生實質損耗的特性。數據使用的頻率越高、使用的范圍越大,其創造的價值也會越多,并且在增加使用價值的同時不會給數據提供方帶來實質損失。這一特性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效應,能夠形成一定的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和發展實體經濟相比,地方政府大力發展具有獨特優勢的數字經濟,不但投入成本和進入門檻低,而且還會帶來高收益,形成成長周期短、發展速度快的經濟新業態,進而形成超大規模平臺企業。
平臺企業的特點是能夠打破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將大量用戶集聚到一個平臺上,使用戶方便、快捷地使用數據、開展經營活動,形成聚集效應,使平臺上的企業在短時期內快速崛起。集聚效應又使過去使用頻率較低、訪問量和采購數量較少的小眾市場服務因為用戶數量的激增而擴大服務規模,由此而形成長尾效應,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平臺服務、增強了平臺的獨特供應能力,使得平臺的集聚效應和長尾效應得到充分發揮。能否發展好數字經濟,也主要取決于能否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帶來的正外部效應、集聚效應和長尾效應,形成當地難以轉移的競爭優勢,以推動當地經濟快速增長。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滾雪球效應,釋放創新紅利
傳統企業一般在擴張時會遇到市場規模限制、可用經濟資源有限、組織管理成本上升等問題,但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的平臺企業卻沒有這種明顯的發展限制,相反,平臺企業卻存在用戶越多市場規模越大、越能降低平均服務成本、平臺對用戶越具有吸引力的滾雪球效應,這種滾雪球效應能夠形成強大競爭優勢。而且在平臺企業周圍,會形成大量圍繞平臺企業、為平臺企業服務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和平臺企業一起形成創新集群,帶來創新紅利,形成當地新的經濟增長極。這種擁有創新效應的平臺企業具有極強的擴張能力,能夠給當地經濟帶來持久的競爭力。各級政府應當予以大力培育、發展,釋放創新紅利,造福地方民眾。
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精準預測和精準服務功能,釋放智能紅利
數字技術能夠記錄社會公眾的各種行為,并通過對相關行為數據的分析,對人類的需求和行動進行精準預測,進而通過提供精準服務與全天候服務實現精準供銷,同時實現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數字經濟具有的這種精準預測、精準服務、精準供銷的特性,避免了傳統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盲目性,降低了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也大幅度降低了市場交易成本,形成用戶協同效應,在給生產者和消費者帶來決策便利、精準服務的同時,也能夠大幅度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將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類社會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創造性工作。這將會徹底改變社會生態體系,形成高效運轉、精準服務、快速響應的經濟新形態。這種新形態建立在精準預測、科學決策、快速響應、智能化服務的基礎上,能夠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正外部性,釋放創新紅利,并有可能帶來新的智能紅利。
總之,各級政府要深刻認識到數字經濟存在集聚效應、長尾效應和滾雪球效應,能夠釋放創新紅利和智能紅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也才能實現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經濟大家談 | 全面準確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涵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