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張世飛
定國安邦,首在制度。回顧黨的百年發展歷程,制度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取得偉大斗爭勝利、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重要法寶,是黨推進偉大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的重要基石。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領導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使中國人民站了起來;到改革開放時期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人民富了起來;再到新時代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讓中國人民強了起來。我們黨在守正創新中不斷發展完善治國理政的各項制度,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打開新局面。在新時代,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實現奮斗目標,制度創新是黨治國理政的關鍵之舉。
新時代我國重大制度創新具有全局性、系統性、實踐性、人民性的顯著特點。從這些實踐中可以得到以下啟示:新時代推動制度創新,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發揮制度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作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正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才為中國人民實現自由和解放指明了道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黨不僅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而且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產生了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理論成果,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理論成果在百年歲月中確保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因此,必須一以貫之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同時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夯實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凝聚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磅礴偉力。這是新時代把制度創新推向縱深的內在要求,也是解決問題矛盾的基本保障。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一再表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確保我們的各項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起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只有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確保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在層層落實到基層中不變形、不走樣,確保全國一盤棋、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才能在面對各種風險挑戰、重大考驗時,始終高瞻遠矚,保持戰略定力,依靠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從容化解各種復雜局面,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黨長期執政。
堅持制度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作用,更加堅定制度自信
“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問題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正則國家治。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深化,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黨中央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加強制度建設,必須與增強制度自信緊密結合。制度競爭是當今世界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新中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創造“兩大奇跡”,中華民族不斷迎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我們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一系列顯著優勢,這些優勢是我們增強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石。只有堅定制度自信,才能增強發展、完善、創新制度的自覺主動;只有不斷制度創新,開拓制度建設的新境界,才能使制度自信的基礎更加鞏固。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在實踐中開拓治國理政新境界
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自身的真理性、凸顯自身的現實性同時發揮自身的有效性,從而達到指導改造世界的根本目的。我們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也以其自身的改革創新跨越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一經形成,還要不斷回到實踐當中去,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結合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與成效,不斷總結經驗、校正偏差,把實踐中的成果及時上升為理論、確定為制度,進一步增強制度創新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前瞻性。根本制度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統領作用和主導地位,必須在實踐中毫不動搖地鞏固和堅持;基本制度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對各方面制度起著規范、指導作用,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促進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重要制度是治國理政各方面各領域的具體制度,向上承接中央的決策部署,向下對接社會的基層運轉,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上更具針對性,要更加注重執行與落實。我們的制度創新絕不能脫離實際,割裂歷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縱觀百年黨史,制度建設在各種重大轉折中常常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我們通過不斷總結成功的實踐經驗,將其轉化為制度固定下來,為接下來的事業發展打開局面奠定基礎。我們只有通過制度創新,逐步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治國理政制度體系,才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征程上發揚優勢、攻堅克難,奪取一個又一個新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