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為學習黨史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才能從盤根錯節的黨史脈絡中把握主題主線、從浩如煙海的黨史細節中辯清主流本質,才能促進歷史意識的自覺生成、自覺理性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學習百年黨史,是中國共產黨人總結過去、把握現代、明晰未來、以史為鑒、更好前進的根本路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共黨史 歷史觀 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同時指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根本方法論遵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與中共黨史高度契合的歷史邏輯,直接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指導與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不可須臾分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為學習黨史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才能從盤根錯節的黨史脈絡中把握主題主線,從浩如煙海的黨史細節中辯清主流本質,這是中國共產黨總結過去、把握現代、明晰未來、以史為鑒、更好前進的根本路徑。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科學理論,始終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釋放其科學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證明,中共黨史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指導下,才能科學認識、準確把握并全面揭示黨史中的重大問題及其發展規律,才能更好地總結過去、立足現在、面向未來,充分展現馬克思主義的現實解釋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因此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為理論基礎,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為學習百年黨史提供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是人們分析和解釋歷史現象、發現歷史規律、把握歷史走向、指導具體實踐的科學理論體系,對學習中共黨史具有根本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強調,要歷史的看待一切問題。正如馬克思指出:“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因此,將認識建立在準確分析每個時代的環境、價值觀念,綜合比較各種選擇的優劣等客觀條件的基礎上,才是得出科學結論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百年黨史的過程中,要以認清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為基礎,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學習黨史要建立在充分占有史料和分析客觀歷史事實的基礎之上,尊重歷史多變性以及國情復雜性,避免對某一種歷史因素作用或人的決定作用的主觀夸大,反對違背歷史基本邏輯對客觀歷史進行無中生有的歷史假設和邏輯推演。以當前時代為參照標準去抹殺過去時代的歷史差別,不僅于黨史學習毫無意義,而且會陷入主觀臆測的邏輯陷阱,得出錯誤的歷史結論。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開展百年黨史學習,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兼顧歷史選擇的多樣性和歷史結果的確定性,深化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復雜性以及中國共產黨執政必然性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為學習百年黨史提供方法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的精髓就是以科學辯證的方法詮釋歷史,但其目的卻是在人類社會的歷史與未來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因此,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并不主張單純的研究歷史,更重要的在于從歷史中得出現實指向性。這就要求我們在黨史學習中,不能僅僅局限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而應向外擴展到相應歷史時段“世情”的考察,向內兼顧到具體歷史時期“國情”的考慮,實現宏觀與微觀間的有機互動;縱向上將中共黨史放在中國長時段的歷史發展脈絡中進行學習,橫向上兼顧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及至具體的中共黨史學習中,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同時包含歷史選擇的多樣性和歷史脈絡的復雜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的學習中,在矛盾普遍性中發現矛盾特殊性,不斷厘清每個問題下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具體分析具體事物的特殊性,以辯證的思維模式思考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在百年歷史進程中不斷認識矛盾、解決矛盾。認清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在不斷解決舊矛盾的過程中產生新矛盾,逐漸實現認識的深化。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的基本原理開展百年黨史學習,在系統方法論的指導下,明晰黨史學習并非要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腳注,而是使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所得經驗教訓在現實中加以延伸,強化對歷史問題的認識深度,提升對現實問題的分析能力。
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要為馬克思主義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全球化背景下,復雜多變的社會思潮蜂擁而至,使人們的思維模式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少數人對馬克思主義也產生了誤讀,認為馬克思主義在當前時代已經“過時了”,馬克思主義在一些研究領域存在“失語”現象,或者在運用過程中尋章摘句,不能依據現實和時代的需求對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理論總結和概括,缺乏探索和創新精神;甚至有一些研究缺乏正確的歷史觀,不能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做學問。為此,我們需要做正本清源式的理論研究工作與固本培元式的思想鞏固工作,深度分析和解讀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的價值所在。這就要求我們在黨史學習中,既從百年黨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也要總結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的指導作用和現實意義。從理論上正本清源,摒棄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運用和解讀;在思想上固本培元,夯實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對中共黨史的理論指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在新時代下繼續為中國共產黨發展前進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方法論指導。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是把握黨史脈絡的鎖鑰
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與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關系,對于深化理論認識、把握主題主線、辯清主流本質有重大意義。要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為指導,從整體上認識黨史主題和主線的歷史連貫性;以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為指導,在實踐中得出對主流和本質的客觀認識,進而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發展脈絡。
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為指導,從整體上認識主題和主線的歷史連貫性。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發生過許許多多對歷史發展與演化有不同影響的歷史事件。這些歷史事件,有全局性,也有局部性的,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黨史中,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為指導,從整體上認識主題和主線的歷史連貫性。一切歷史都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因此,認識中國共產黨及其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應該由歷史發展的客觀需要及其總體進程來確定,要將其視為不可割裂的有機整體來看待。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主題的革命時期與“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為主題的現代化建設時期是兩個前后賡續不可分割的整體。學習黨史應該避免將革命和現代化對立起來的所謂“范式轉換”,需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對中國爭取實現獨立自主的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過程。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指導下,從整體上認識百年黨史主題和主線的連貫性,才能提升規律性、經驗性、理論性認識上的深化。
以馬克思主義史學方法論為指導,從實踐中得出對主流和本質的客觀認識。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程中,或重大或微小的黨史事件對黨的發展進程和演進方向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但對其中蘊含的主流和本質的認識,必須從實踐出發,抓住其中起主導性、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曾發生了“大躍進”甚至是“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挫折,但對曲折性的認識應該置于前進性之中,波折與曲折是短暫的,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我們黨的歷史還是光輝的歷史。雖然我們黨在歷史上,包括建國以后的30年中,犯過一些大錯誤,甚至犯過搞‘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大錯誤,但是我們黨終究把革命搞成功了。”因此,在紛繁復雜的黨史發展脈絡中,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出發,是黨史學習不以細枝末節代替主流本質的方法論指導。
準確把握中共黨史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是學習黨史的核心要義。歷史細節浩如煙海,歷史脈絡盤根錯節,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把握中共黨史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是學習黨史的核心要義。具體分析具體事物的特殊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只有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把握“事物發展的一般法則”,要處理好百年黨史進程中的主流事件與支流事件、成績成就與失誤曲折之于黨史學習的重要性。毋庸諱言,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取得偉大成績與經歷失誤曲折相交織的歷史,但不能抓住探索過程中的某些失誤大做文章,借以淡化甚至全盤否定已經取得的歷史成就。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清泉永遠比淤泥更值得擁有,光明永遠比黑暗更值得歌頌。”在主流與支流、成功與失誤的矛盾運動中,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使黨史學習構建起有“意義感”的完整的歷史圖景。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是培養歷史意識的基點
“一切學習都不是為學而學,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的目的在于應用,這是中國共產黨重視歷史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歷史思維就是要養成歷史文化素養,形成“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即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律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辦事”。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在中共黨史學習中的運用,有助于自覺克服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的應用,自覺理性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自覺提高對錯誤思潮的辨別能力,由此體現出的歷史意識的自覺生成,是黨史學習的目標所在。
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自覺克服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應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是中共黨史學習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南,是一個具有巨大張力或彈性的理論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并不是尋章摘句式地引用馬克思主義原著中的詞句、結論或是原理,而是以其立場、觀點、方法認識世界、解決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全球化問題、兩極分化問題相繼出現,國家轉型、社會變遷的深度和廣度都超出了馬克思主義誕生之初所能預見的范圍。但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走向勝利,正是因為其科學的理論指導能力和強大的現實解釋力。在面對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社會環境下,我們要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覺地從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和固有的內部聯系出發,以聯系、變化和發展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將中共黨史的過去、現在、未來連接起來,自覺地從總體上把握歷史脈絡,在這個過程中貫穿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自覺地從客觀上總結歷史規律。
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自覺理性評價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史實是歷史研究的出發點,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前提,進而“按照事物的真實面目及其產生情況來理解事物”,這應成為自覺地、客觀地、理性地評價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的根本遵循。黨史事件錯綜復雜、黨史人物千差萬別,單一的價值評判標準難以囊括歷史的復雜性。對此,我們應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既從整體分析出發,考察黨史事件或黨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產生的影響,分析黨史事件或黨史人物的行為是不是符合歷史前進的方向,對黨的建設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是不是有創造或貢獻;又兼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針對不同歷史條件、不同社會背景、不同發展階段下的路線轉換或思想轉型區別分析。這樣才能真正科學地審視歷史、分析歷史,從中汲取經驗和智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
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方法論,自覺提高對錯誤歷史思潮的辨別能力。在階級社會中,任何一種社會思潮都是一定階級利益和意志的反映。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思潮暗流涌動,對中共黨史學習造成一定沖擊。以歷史虛無主義為例,歷史虛無主義以個別事件和所謂“細節”為主流,以胡編亂造、無中生有、“戲說”歷史為手段,強調用個體歷史的細節研究來演繹整體歷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現在,一些錯誤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黨史上的失誤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有的將黨史事件同現實問題刻意勾連、惡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將黨史庸俗化、娛樂化,熱衷傳播八卦軼聞,對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樂道,等等。”因此,面對以唯心史觀為濫觴的歷史虛無主義必然需要以實事求是為原則的唯物史觀的堅決抵制,它指導我們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虛無歷史性、虛無主體性、虛無價值性,切實把握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的主流與支流、表象與本質,認清黨的歷史是矛盾運動不可逆轉的進步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在建黨一百年這一關鍵性歷史節點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更好地總結黨史、學好黨史、用好黨史,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學習黨史的理論基礎,準確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辯清主流本質,促進歷史意識的自覺生成,真正做到“以史為鑒,更好前進”。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中心項目階段性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高校示范馬院和團隊建設項目(項目編號:19JDSZK036)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人民日報》,2021年2月21日。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⑤《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
⑦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學習時報》,2011年9月5日。
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⑨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
⑩《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歷史的重要論述》,《人民日報》,2013年7月22日。
?《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 交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人民日報》,2013年6月27日。
責編/李丹妮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