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與其他戰略不同的地方在于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農村、主力軍是農民。媒體作為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陣地,如何引導農民、調動農民,使政策受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并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尤為重要。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宣傳、政策引導的過程,媒體要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傳播內容、貼近鄉土民情,發揮好媒體輿論的積極引導和規范作用,實現農民主體的認同自覺,精準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 媒體 農民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鄉村是全國億萬農民安身立命之所,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也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過程中,媒體如何與農民溝通,如何引導農民、調動農民,使政策受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并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尤為重要。
在鄉村振興中要重視農民的主體地位與媒體的關鍵作用
一方面,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鄉村是農民的家園,是一切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活動的根基。鄉村振興,是農村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一場變革,農民是這場變革的主體。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揭示,任何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敗取決于人而不是物。在“三農”建設中發展鄉村經濟,如果得不到農民群眾的擁護、參與和創造,如果只依靠政府的行動而忽視了農民主體的重要性,中央的決策將難以變成農民群眾自覺的經濟實踐活動,中國廣大的農村可能仍將延續傳統的鄉村經濟模式,鄉村振興的目標將難以實現。黨的各項涉農政策只有通過農民的行動才能得以實現,黨的意志只有和農民群眾的意志高度一致,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在產業、生態、鄉風、治理上的目標,實現質的飛躍。因此,國家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應牢牢牽住“農民主體”這一關鍵要素,加快培育農民的主體自覺意識,釋放農民主體的主觀能動性。
另一方面,要調動和規范媒體的積極引導作用。在當今社會,媒體作為農民了解外界事物和國家政策的“橋梁”和“紐帶”,如果不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提供正確的政策解讀,及時化解農民的錯誤認識,會導致農民產生錯誤的觀點和認知,不良思想泛濫。例如,錯誤的形勢預判,將導致農民對農村發展的信心不足,嚴重影響鄉村振興的進程;混淆的政策指向,將造成農民誤讀誤解中央戰略,降低農民重視程度,偏離科學振興路徑;歪曲的價值理念,將導致農民參與方式不科學,鄉村發展單一化、庸俗化,等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并視之為治國理政和定國安邦的大事。因此,作為宣傳推廣國家政策的“左膀右臂”,媒體如何在保障人民利益、尊重受眾、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加強正確的輿論引導,提升農民的思想意識,沖破群眾的思想障礙,既是媒體宣傳工作的要求,也是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必不可少的支點。
要發揮好媒體在鄉村振興中“輿論導向”的支撐作用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民的強有力參與和支持,但現實中人們容易受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影響,導致思想意識多元化,輿論導向復雜化。鄉村振興作為一項重大的國家戰略,為確保得到有效推進,媒體的作用不容忽視。媒體應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來保駕護航,凝聚社會共識,并引導各階層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首先,媒體應創造積極的輿論氛圍。輿論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反映,它直接反映社會各階層的聲音,媒體作為社會輿論的引領者,應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有機結合,建設健康友好的輿論環境,對實踐中出現的優秀典型或案例及時加以宣傳報道,對現實中出現不良現象和錯誤觀點,應及時加以批評指正。對于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事實和事件,媒體應當體現高度的責任和擔當,在深入調查采訪的基礎上以真實案例和權威數據及時傳遞正確、客觀的聲音。
其次,媒體應第一時間調整和化解群眾的錯誤認知。在當前農村地區,仍存在農民無法正確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現象,甚至抱有相當程度的錯誤認識。比如,有農民不理解“土地流轉”的動因和目的,誤把通過“土地流轉”集約化經營理解為“地主雇長工”。針對農民對政策的錯誤認識,媒體應及時深入采訪農村政策專家,以權威的政策解讀加以正面回應報道。同時,媒體應充分考慮到農民群體的信息接受能力,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把政策講清楚,使用群眾語言,堅持群眾路線,確保事實充分客觀、輿論導向正確、政治站位準確。
要發揮好媒體在鄉村振興中“政策指向”的支點作用
鄉村振興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戰略著力點,媒體要在深刻領會鄉村振興戰略要義的基礎上,創新傳播方式、解讀政策細節、提高受眾黏性,實現受眾的認同自覺,調動受眾群體的主觀能動性。
媒體應全面學習和領會鄉村振興戰略要義。首先,媒體作為輿論思想引領者,要把提高政治站位作為首要任務,充分理解鄉村振興政策的政治意義。鄉村振興戰略可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二是解決城鄉發展和農村發展的不平衡性,三是解決新時代中國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立足于農村發展現狀,通過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和積極解決“三農”問題來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城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媒體在開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前,應該明確自身宣傳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格局,把鄉村振興作為具備重大政治目的的國家大事來宣傳。
其次,媒體在開展鄉村振興政策宣傳過程中,應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并非只是鄉村經濟的單方面振興,而是涵蓋鄉村經濟、鄉村文化和鄉村社會組織等在內的全域振興,要不斷創新鄉村治理體系來實現全面振興。因此,媒體應關注鄉村經濟建設、鄉村生態環境保護、鄉村社會和諧發展等,通過全面輿論引導,助力城市一元驅動向城鄉二元驅動、農業發展向農業農村系統發展、實現收入增長向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三大轉變。
最后,媒體應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農村凋敝、避免農村“游離式”發展,以政治建設帶動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構建農民發展共同體,實現村民個人富裕和農村集體發展同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因此,媒體在輿論引導過程中,一方面要把關注重點放在鄉村發展和農民主體建設上,另一方面要發揮監督功能,對典型錯誤范例進行報道,發揮“警鐘功能”,規范社會行為。
媒體應重視和提高農民的信息接受能力。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大大拓寬了群眾獲取信息的來源和渠道,實現足不出戶便能知曉天下大事的簡單便捷。社會受眾對信息內容和呈現形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僅要求信息內容“走心”,還要形式可人、文字可親。在廣大農村,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政策理解能力參差不齊。針對這一現狀,媒體應在充分研判的基礎上加強自身信息建設,使信息內容與農民的信息接受能力匹配起來。媒體在開展鄉村振興項目宣傳時,不但要確保農民愛看會看,也盡可能參與信息分享和信息磋商,確保農民群體對黨和國家的政策能夠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實現農民對政策的執行和兌現能力。其中,農民信息接受能力是影響工作進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比如,有媒體曾報道“第一書記喊你回家”系列活動,該活動是由某第一書記臨時黨支部策劃實施的。他們采用寫信、制作微信專題、拍攝專題片等方式,借助各種媒介渠道廣泛傳播,深受群眾喜愛,取得巨大成功。活動在廣大農村群眾的熱烈推動下,先后打動了77位在外經濟能人,促成他們回鄉創辦62個扶貧項目,帶動就業近千人。該案例表明,受眾思維是當下輿論宣傳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從輿論營造的角度上看,該活動的成功經驗可歸結于其在宣傳中融入了受眾思維。因此,媒體在宣傳鄉村振興政策過程中,應靈活有效地把活動的目的融入于事前、事中,從而得到期盼的事后。這種創新性的輿論推介方式顯然有別于單純告知的做法,其效果也必然優于后者。
媒體應致力于端正社會群體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蘊含在思想信念中,直接影響并指引人的工作態度和實踐行為。媒體通過輿論引導,使廣大干部、農民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既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應有體現,也是構建鄉村振興輿論基礎的保證。
首先,媒體要引導農民群體樹立傳承保護意識。比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的地方簡單地模仿城市建設,熱衷于搞大牌坊、大廣場、大草坪;有的地方弄巧成拙,硬把石板路改成水泥地、黃土墻貼上白瓷磚等。這一系列錯誤做法導致鄉村的農耕文化和鄉土風貌蕩然無存。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因此,媒體作為文化的集聚中心和策劃中心,應鼓勵農民負責介紹村規民約、傳統工藝、鄉村習俗、農耕文化等,帶動農民一同參與鄉村文化的全面振興,實現鄉村文化保護和鄉村發展的有機結合。
其次,媒體要引導農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鄉村振興戰略實際推進過程中,由于農民缺乏生態科學意識和生態責任意識,導致鄉村振興偏離環保、科學路徑,存在農民以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為代價謀取利益,實現富裕,背離鄉村振興中的“生態宜居”要求。媒體應引導和監督農民在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嚴格遵守生態經濟法則,實現“經濟發展可持續性”和“生態環境永續性”的有機統一。作為鄉村守望者和監督人,媒體應該充分發揮意識引導和監督作用,以鄉村環境污染現狀、土壤環境保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鄉村環境整治等作為宣傳重點,加強保護生態環境宣傳。
總的來說,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的國家戰略,是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也是有效破解發展中國家“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統籌推進城市、農村協同發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三農”創新戰略。該戰略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宣傳、政策引導,這就需要媒體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傳播內容、貼近鄉土民情,防止誤讀和扭曲戰略、確保戰略實施質量,充分實現農民主體的認同自覺和參與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作者分別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習近平談新聞輿論工作: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年11月8日。
③黃祖輝:《準確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中國農村經濟》,2018年第4期。
責編/于洪清 美編/陳琳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