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網絡投票形式主義的產生與治理

【摘要】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投票作為一種便捷的網絡調查方式和投票方式在各大社交平臺都很火熱。而一些黨政機關也將網絡投票作為了開展考核評優等工作的手段。但隨著網絡投票的泛濫,黨政機關網絡投票已出現形式主義傾向,損害了其原有的民主民意、公平公正的本意。要規范好黨政機關網絡投票行為,及時遏制形式主義的不正之風。

【關鍵詞】黨政機關  網絡投票  形式主義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網絡投票作為一種便捷的網絡調查方式正在不斷擴散。在市場競爭中,網絡投票往往被企業和商家用于拉人頭攏人氣。而在公共治理中,黨政機關開展個人或集體榮譽網絡評選活動,也正在成為一些地方開展工作的“新辦法”。比如,有的地方將網絡投票結果作為政務量化考核評比依據,并發動公務人員及其親戚朋友每日定時定點投票、拉票、曬票。毋庸置疑,以網絡投票形式評價地方黨政職能部門工作,乃至作為個人或集體榮譽的重要指標,初衷在于利用網絡投票操作簡便、互動性強、受眾廣泛的特點,提升公眾知曉度,增強政務評價透明度與公正性,從而更加充分地進行評先評優。

但是,隨著網絡投票的泛濫,一些黨政機關的網絡投票已逐漸失去了其原有的民主民意、公平公正的本意,其形式主義之風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漸成網絡公害的趨勢;與一般性網絡投票消耗拉票者人情相比,黨政機關開展不規范的網絡投票消耗的是國家公信力。因此,應當遏制黨政機關網絡投票的形式主義之風。

黨政機關網絡投票形式主義的表征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投票作為一種新型投票方式已經屢見不鮮。正是因為網絡投票打破了時間和地域限制,并且其數據被直接記錄在服務器數據庫中,使得投票結果的計算統計變得極為便捷和迅速,以致網絡投票在網絡調查中被廣泛應用。不僅被廣泛應用于文藝評選、商界人物評選、企業滿意度等,而且一些黨政機關也將網絡投票結果作為政務量化考核評比的依據。一時間,干部們紛紛在朋友圈里發動親朋好友投票,基本的投票過程是:點開網頁鏈接,按照指定人選或單位投票,再立馬關閉頁面。雖然黨政機關的網絡投票如商業操作般也能在短時間內聚攏“人氣”,但很少有人在乎為什么事情投票、所投候選人是否優秀、最終當選者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票選結果取決于拉票力度。不僅增加了基層干部職工負擔,而且日益淪為形式主義。具體而言,表現在:

一方面,以壓力型體制下的層層分解實現任務“攤票”。近幾年,采用網絡投票“評先評優”在一些地方黨政機關中越來越盛行,諸如“XX道德模范”“XX最佳單位”“十佳村支書”“最美基層干部”“十大杰出青年”“最美窗口服務標兵”“最美社區工作者”等頻繁出現在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朋友圈”內,讓他們應接不暇、勉為其難、敷衍應付。為了讓本單位在“網絡投票”中勝出,一些黨政機關把投票當成一種“政治任務”,并利用組織優勢將網絡投票作為硬性任務“分包”給基層單位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要求在投票期內每人每天都要投票、轉發并截屏。會上認真安排,會后督促落實,每次投票都要關注微信公眾號,有的干部職工微信里有幾十個公眾號,都是投票要求關注的,大家每天都要抽時間投票,每個投票活動持續時間從十幾天至一個月不等,單位隔三差五還要提醒,有的每天要安排專人報進度。

另一方面,泛濫的網絡投票促發“拉票”。在黨政機關以網絡投票形式開展“評先評優”活動中,輪番轟炸的投票邀約讓群眾“應接不暇”,“金錢拉票”“人情拉票”“刷票”現象在所難免。一是利用親友、同事、同學等關系“吸人情票”,而投票者不管認不認識,礙于情面不得不關注公眾號為之投票。二是“金錢拉票”。為了激發每天投票的興趣,參評人員或親友用“紅包”開道,親情、友情加利益誘導很難讓人拒絕;更有甚者出現了“槍手”“刷票”情況,參選人或參選單位不惜花上幾千元、上萬元,找職業投票的網店、團隊“刷票”。在網絡拉票過程中,黨政機關“評先評優”的核心要素變得無足輕重,“以票數論英雄”才是關鍵。而礙于朋友情面,投票人經常在不了解“評先評優”對象的相關情況下,被動地行使了投票權,給“先進”和“優秀”注入了“水分”。同時,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網絡投票容易受到技術刷票影響,惡意刷票左右了真實的投票結果,難以保證評先評優的公平公正性。

黨政機關網絡投票形式主義產生的危害

首先,制造虛假民主與民意。作為特定行動主體的個人參與一次投票活動,其須是符合投票活動的合適參與者,且對候選對象的相關信息也應有所了解,而這些信息是作出相應“選擇”的基礎,同時“選擇”也應是自主和理性的選擇。然而在網絡投票中投票參與者的范圍被“隨意”擴大,導致不少對候選對象信息和投票事項缺乏掌握的人參與投票;“權力票”“關系票”“人情票”“紅包票”等外在因素的滲入,使得投票行為無法真實反映投票人的理性選擇;而多次重復投票也破壞了投票的有效性。而在“拉票活動”中,“評先評優”變成了拼人脈、拼人緣、拼資源。在極端情況下,還可能出現“網絡賄賂”行為。在黨政機關網絡投票形式主義中,難以呈現投票活動的真實民意。

其次,使“評先評優”工作異化。網絡投票作為一種便捷的評選手段,在一些涉及面廣、較大型的重要活動中不失為發揚民主、讓活動更顯公開透明的管用辦法。黨政機關高效利用網絡即時性、便捷性、輻射廣等特性,通過網絡投票來“評先評優”,不僅能快速傳播活動內容信息,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體現公平、公正、公開,而且還有助于宣傳先進典型、先進事跡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真、善、美的良好氛圍。但是,一些候選人和單位為了排名,發信息在各種“朋友圈”“親友圈”“同事群”中提醒親朋好友、同事同學參與投票,甚至一些單位把投票當成一種“政治任務”和“中心工作”。“候選人”不僅疲于拉票,而且還想辦法找人拉票,破壞了網絡空間的正常交流,甚至擾亂了大家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于是,即使被要求投票的事項、單位和個人其實與其他競爭者相差甚遠,很多時候“投票人”也只能出于交情或者“任務”而不得不勉為其難地投上“寶貴”一票。更有甚者,一些網絡投票中的“候選人”為了“成功當選”,直接花錢雇傭“網絡水軍”利用“網絡投票”的虛擬性以及網絡管理的不規范性刷票、拉票,這不僅直接導致投票結果悖離真實情況,反而可能誘導“候選人”投機取巧、助長功利之心,與黨政機關“評先評優”的初衷背道而馳。而盲目地以廣泛網絡投票的形式評價專業成就的高低,只會挫傷精研技術卻乏于包裝的專業團隊與人才創新的積極性,從而讓評優評先蛻變為投機者的取巧捷徑,損害了“評先評優”活動的嚴肅性與結果公正性。

再次,加重基層負擔。由于網絡投票和考核掛鉤,基層自然絕不敢怠慢。于是,一些基層政府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部署落實。如,有地方在評比縣域某項創新工作使用網絡投票,壓力型體制讓所有參評縣的黨政干部高度緊張,要隨時關注票數變化;而橫向競爭的錦標賽使縣域間你追我趕,有的縣甚至給全縣人民發短信希望參與投票支持。最終,網絡投票活動淪為比組織、比人頭、比人脈的“劇場化競賽”,看似方便的網絡投票活動依然給基層帶來了難以承受的形式主義之重。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政府作為“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樞紐,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創衛、環境保護等各項任務壓下來本已經讓基層政府運轉繁忙,一波波網絡投票任務襲來,更是讓基層政府減負陷入“越減越重”的惡性循壞。

最后,損害黨和政府的公信力。無論是社交軟件中的發紅包“感謝費”拉票,還是個人或單位花錢找商業公司刷票,都易滋生腐敗行為,使原本的“先進”“模范”光環嚴重褪色,在成為某些產業的營利工具后,其弘揚社會正氣的作用更是無從談起。一方面,網絡投票淪為刷票游戲,破壞社會公正和誠信,導致有堅守的人吃虧、無底線者沾光;另一方面,刷票的買賣雙方違背了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規則,損害了基本的誠實信用和社會互信。泛濫的網絡投票背后衍生出的諸如權力刷票、被動投票、組織投票、人為拉票行為等新形式主義,導致不追名逐利的個人或者一些偏遠地區缺乏網絡知識的先進單位、集體與個人落選,使得不少網絡投票蛻變成弄虛作假行為,背離初衷的評比不僅蔑視了真正優秀者的付出,更是對黨和政府公信力的無形損耗。

嚴格規范運用好網絡投票,扭轉新型形式主義

黨政機關借助網絡評先評優,擴大覆蓋面以切實聽取民意,能擴大政務公開以增強公信度,能擴大宣傳影響以優化輿論導向。但是,黨政機關舉辦網絡投票活動必須遏制住形式主義之風的蔓延。因此,應加強對黨政機關網絡投票活動的監管,促使其規范、有序、公平。

要嚴格控制和規范黨政機關的網絡投票評先評優活動。一方面,由國家相關部門制定黨政機關網絡投票的管理制度,明確網絡評選主體、工作流程、過程監管及處罰措施,從制度上規范黨政機關網絡投票活動,確保全過程客觀公正。另一方面,建立黨政機關網絡投票審批和備案制度。凡是黨政機關開展網絡投票的,評選主體單位需向上級或主管部門報批(報備),并向當地網信辦備案,依照國家有關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法規進行規管,從源頭上杜絕黨政機關網絡投票的形式主義之風蔓延。

加大對黨政機關網絡投票過程的監管。網絡管理部門和網絡投票主體要建立監管機制,加強過程監督,暢通社會舉報投訴渠道,研究設置“負面清單”,如在黨政機關舉辦網絡投票中,不得將網絡投票作為評比的前置條件和唯一依據;不得組織拉票;不得設置關注、注冊、下載等前置程序;不得以任何名義在網絡投票活動中收取候選人贊助費、宣傳費等費用;不得搜集保存用戶隱私信息等。

要嚴格規范網絡投票機制,打擊刷票、買票行為。職能部門在開展網絡投票前,應仔細斟酌,劃定投票人群范圍并確認其是否能夠有效參與。糾正將投票與考核掛鉤的行為,鼓勵自愿參與,不搞連續多日多次投票,限定投票期限和每人投票次數,通過技術手段防范違規刷票、拉票。對發現相關人員存在拉票、刷票等操縱投票結果行為堅決查處。此外,還要加強正面宣傳教育引導,引導網民理性參與網絡投票活動,大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氛圍。在加強職能部門監管的基礎上,應該充分發動社會各界力量,通過網上舉報、電話舉報等多種方式,加強社會監督。

要使網絡投票“評先評優”回歸本原。應堅持“只唯實,不唯票”,將網絡投票結果作為重要參考而非唯一決定依據。同時,黨政機關在開展各類評先評優活動時,除采用網絡投票方式外,還可以采用邀請相關行業的專家、“兩代表一委員”和群眾代表參與等方式,對候選人和候選單位進行評定、審核,確保評選活動的公正、公平。因此,治理黨政機關網絡投票亂象,最需要的就是要回歸本原、尊重常識,在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原則下,審慎運用多種考評手段,從而將榮譽合理授予應得者。

(作者為中山大學中國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參考文獻】

①王國華:《別讓網絡投票淪為鬧劇》,《人民論壇》,2018年第8期。

責編/于洪清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周小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