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訊(記者 張迪)了解河西村歷史,300余人參加革命,有史記載的革命烈士90余人,走出金紹山、樂軍2位開國將軍。
走在河西村街道,“永遠跟黨走”的標語標識隨處可見。
探尋新時代河西村故事,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守人民立場,團結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
可以說,紅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河西村血脈,成為這片土地上最鮮亮的色彩。
深入挖掘,感悟偉力,汲取紅色黨史智慧
對歷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禮。
走進位于湖北省大悟縣宣化店鎮河西村的中原突圍紀念館,穿過歷史的云煙,一部雄壯激昂的英雄史詩展現在眼前。
圖為中原突圍紀念館。人民論壇網 張迪/攝
1946年5月,為挫敗國民黨全殲中原部隊的陰謀,周恩來同志力促美蔣代表共赴宣化店進行軍事視察,并進行了談判。《漢口協議》的簽訂推遲國民黨發動內戰的時間,但并沒有改變其首先在中原地區發動內戰的陰謀。
6月,國民黨蔣介石決計以圍攻中原軍區部隊為起點,發動大規模全面內戰。先后調動30余萬人的兵力,層層包圍了中原解放區,將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壓縮到以宣化店為中心的方圓不足100公里的狹長地帶。
在“黑云壓城”的危急關頭,“立即突圍,愈快愈好”,“生存第一,勝利第一”,毛澤東當機立斷,親擬電文。
抗爭、犧牲、突圍、奮進……幾多悲壯,幾多豪邁。
整個戰役歷時36天,僅有約5萬人的中原軍區部隊,以無比堅強的毅力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一舉殺出重圍,粉粹了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出色完成了戰略轉移與戰略牽制重任,并在上百次戰斗中給敵以重大殺傷,斃、傷、俘國民黨軍1.2萬余人。
中原突圍打響了解放戰爭的第一槍,拉開了全國解放戰爭的序幕,爭取了戰略全局的主動。
為民族、為人民利益勇于犧牲;顧全大局、犧牲小我;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中原突圍及其前后的偉大斗爭實踐,傳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發揚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形成了寶貴的中原突圍精神。
“每每重溫這段歷史,都被先烈們的慷慨英雄氣概所震撼,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大悟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管委會主任曹建說,這些紅色資源是我們黨篳路藍縷、初心為民的見證,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我們將繼續挖掘好、利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守護好紅色江山,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產業帶動,注入活力,壯大紅色集體經濟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宣化店鎮物產資源豐富,盛產板栗、銀杏、花生、青油茶、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其中板栗種植面積達28萬畝,素有全國“板栗第一鎮”之稱。被譽為“山珍”的珍珠花、馬齒莧、蕨菜等10多種山味綠色食品年產2000噸,具有廣闊開發前景。
在河西村長大的詹雷現在經營一家助農產品店,店鋪就開在鄉鎮街道上,通過收購農戶特別是五保戶、低保戶等困難群體種植的蔬菜、水果和養殖的土雞、黑豬、山羊以及土雞蛋等農副產品,進行統一包裝,線上線下銷售,拓寬農戶增收渠道,促使農戶擴大種養殖規模,解決賣難賣賤問題,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致富。
詹雷介紹宣化店鎮助農產品店。人民論壇網 張迪/攝
“以前在信陽、武漢等地做生意,輕車熟路,一年賺四五十萬很輕松。后來看到家鄉的發展,我覺得我們年輕人就應該回鄉創業,幫助鄉親們把農產品快捷地投入到市場。”詹雷說,相信這個選擇是對的。
近年來,紅色旅游蓬勃發展,隨著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中原突圍紀念館景區每年接待游客約50萬人次,旅游拉動收入超過百萬元。
村里有了自己的產業,村集體收入每年超過6萬元,村民人平均收入達到1.6萬元。“大家的錢袋子確確實實鼓起來了。”宣化店鎮河西村村支部書記吳成意說:“景區建設帶動了村里的發展,我們是沾了革命先輩的光,可謂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啊!”
黨建引領,凝聚合力,筑牢紅色戰斗堡壘
堅持用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建強基層黨組織,是河西村一直以來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遵循。
宣化店鎮河西村黨支部書記吳成意說:“我們村之所以能被選中為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不僅是因為這里有代表性的紅色故事、紅色傳統,更重要的是,我們村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特別強,老百姓對我們工作的配合度、支持度很高,內生動力十足。”
據介紹,河西村圍繞覆蓋面、運行態、戰斗力、認同度、責任網五個維度開展“五問”“支部巡整”,推動村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同時,將“一村多名大學生”、“一村多名中職生”,作為村“兩委”后備力量、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抓手。
“90后”大學生杜龍龍現在是宣化店鎮黨政綜合辦主任,他告訴人民論壇網記者,到基層工作,和百姓打交道,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難得的鍛煉。“我選擇了基層,就心甘情愿在廣闊的農村天地里發光發熱。作為組織的一部分,我會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帶領鄉親們加油干,為鄉村振興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河西村楊灣一角。人民論壇網 張迪/攝
人民至上,激發動力,確保紅色江山永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宣化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潘攀介紹說,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鎮政府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內容,高效完成“功能鎮區”的規劃設計,高標準推進府前路、文昌街和河西村楊灣紅色美麗村莊示范點建設,建成宣化店鎮助農產品店、龍山村板栗改良示范基地。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真正撲下身子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利民惠民的實踐,轉化為推動宣化店紅色旅游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目前,作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的試點村之一,河西村本著“紅”“古”結合、生態宜居、運營前置、機制保障的原則,重點打造鄂北風格民居、新四軍大食堂、傳統古作坊、突圍路等核心景觀,讓河西村變得更生態、更特色、更宜居。
“在這里工作時間越久,感動就越多,汲取的能量也更足。這片紅色土地上的壯美故事值得深入挖掘。”大悟縣縣委書記、縣長余海群表示,全縣將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以推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工作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示范作用,緊扣“紅色引領、綠色賦能、項目支撐、全面振興”發展思路,真正走出一條具有大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實現集體增收、群眾致富,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藍圖已經繪就,目標愈加明確。一張新時代的美麗畫卷正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