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5G時代我國電信服務如何應對挑戰

【摘要】隨著5G、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技術的加速普及,數字化應用正加速改變著我們身處的社會,傳統電信業務也迎來全新發展變革。在復雜而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下,應重點推進電信服務業務和運營模式轉型升級,以云網融合和5G技術為主促進我國電信服務數字化轉型,推動我國電信自主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進程,堅持發展與安全協同推進,從容應對5G時代新挑戰。

【關鍵詞】電信服務 數字化 5G時代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5G時代,各種電信新通訊終端和應用不斷涌現,為萬物互聯帶來無限可能。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了飛躍式突破,電信服務迎來了全新發展變革。在5G帶動和需求引領下以及個人市場等傳統業務逐漸見頂的壓力之下,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加快,在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下,我國電信服務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5G時代我國電信服務發展面臨的壓力

一是電信服務正面臨數字化轉型的競爭壓力。當前,電信行業數字化轉型漸成趨勢。鑒于語音等傳統核心業務量持續縮減,而社交媒體不斷開辟新的通信渠道,電信服務領域的競爭邊界正在發生變化。數字化轉型為電信企業提供了重建市場地位的新機遇,以及重新構想其業務系統和為客戶創造新一代產品的機會。

當前,我國電信服務供應商均將數字化作為其首要任務之一。在發展理念上,中國移動確立了“大連接及大市場四輪驅動發展”戰略,中國電信的“智能化戰略”以及中國聯通的“混改和擁抱互聯網”也形成了對電信服務數字化轉型的共識。但是從實踐層面來看,電信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尚處于艱難摸索期。電信服務中以物聯網、云計算為主的新型數字化業務剛剛興起,尚缺乏從主營業務分離出來的獨立性,在用戶群規模以及品牌影響力方面都較為有限。一方面,互聯網服務商如微信、抖音等正在搶占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但另一方面,卻給電信運營商帶來巨額的流量增長收入。這迫使我國電信運營商面臨著選擇與互聯網服務商競爭,還是轉向數據流量經濟模式與互聯網服務商進行合作。在這個轉型階段,電信服務運營商只有通過在數字化業務運營和服務產品優化建設上不斷探索,才能真正尋找到新的突破和盈利點。

二是電信服務市場面臨深化市場準入的開放壓力。當前,國際電信自由化的呼聲不斷高漲,國際市場結構不斷深化、市場秩序也逐步規范。從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來看,市場開放度與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息息相關,發達程度高的國家或地區,開放積極性和程度越高;反之,發達程度越低,開放的積極性和程度越低。整體來看,發達國家的市場開放度高于發展中國家。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的服務貿易限制性指數來看,我國電信服務貿易限制性指數較高,僅次于印度尼西亞。相對而言,主要發展中國家的電信服務貿易限制指數較高,基本高于0.3,而發達國家中,英國、丹麥和德國是電信服務貿易最為開放的國家,其電信服務貿易限制性指數分別為0.106、0.108、0.114。可見,我國與發達國家的電信服務開放程度仍有較大差距。與金磚國家相比較,我國電信服務的開放水平也遠低于其他四國,印度和俄羅斯均為0.382,巴西為0.29。我國電信服務業開放,未來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境外投資敏感行業目錄(2018年版)》,從名單中刪除了電信業務。但是在《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中,電信服務領域沒有作出進一步開放調整。可見,電信服務業在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宏觀制度背景下,開放難度較大。主要原因在于電信基礎設施類的增值電信業務,例如互聯網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業務等,涉及大量的網絡和信息資源,關系到國家網絡安全問題,故實施有限開放。

三是電信服務正面臨串聯“全產業鏈”的融合壓力。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電信產業中的普及應用,使得電信產業的競爭進入了全產業鏈競爭階段,核心競爭力集中表現為產業鏈整合能力以及服務運營能力,打造從終端、軟件到信息服務的一體化用戶體驗,使得用戶能夠隨時隨地參與采購、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流程。縱向來看,電信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能夠提供咨詢、規劃、設計、網絡建設與維護、軟件開發、系統集成、運營維護、供應鏈管理等一攬子信息化服務。橫向來看,電信服務正逐步從單一電信產業向與工業互聯網、娛樂傳媒等產業相互依賴的多產業融合發展方向轉變。

具體而言,電信服務融合“全產業鏈”發展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與電信相關的產業發展中技術優勢不突出,尤其在5G通信產業發展關鍵期,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優勢尚未形成,這將直接影響 5G技術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其次,各產業間存在數據難以開放的困境,為保護用戶隱私,各自形成數據孤島,造成用戶數據割裂,無法加入電信服務大通道構建出全面系統化的數據鏈條。最后,跨部門協調難度大。例如在物聯網領域,電信部門需要與交通部門、金融部門等進行跨部門溝通,克服跨部門信息偏差和信息傳遞不及時等溝通障礙。

四是電信設備與服務提供面臨被“政治化”的壓力。網絡安全是個全球性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從世界范圍看,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特別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面臨較大風險隱患,網絡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難以有效應對國家級、有組織的高強度網絡攻擊。這對世界各國都是一個難題,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在信息時代,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電信服務正面臨著被逐步“政治化”的發展困境,國家安全因素已成為影響我國電信服務貿易的重要因素。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將政治因素人為引入5G開發、利用與合作,甚至將有關問題政治化。將電信服務貼上政治標簽,是人為切斷了跨境流動、惠及全世界的創新福祉。不僅不利于5G的發展,也有悖于公平競爭的原則,不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我國電信服務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及對策

一是以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為戰略目標,重點推進電信服務業務和運營模式轉型升級。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是當前我國電信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首要目標。國際電信聯盟將今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2021年5月17日)的主題定為“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加速數字化轉型”,呼吁國際社會在疫情時代應加強信息通信技術發展戰略,鼓勵增加對信息通信技術和數字化技能的投資。

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標應重點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推進電信服務業務數字化轉型升級,即從單一提供語音和接入服務業務向數字生態系統運營轉型,以連接為基礎,向服務和應用創新發展,走向業務拓展型以獲得廣闊的價值空間。另一方面,推進電信服務運營模式數字化轉型升級,即從以用戶規模為核心提供無差異通信服務,走向以產業互聯網模式融合醫療、金融、物聯網、文化等行業提供差異化的定制服務。

二是以云網融合和5G技術為主推進我國電信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我國電信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是云網融合和5G技術,其中5G是基礎,云網融合是將5G網絡能力轉化為軟件能力,提升網絡服務價值,再賦能下游產業,同時為電信服務運營商和設備商打開新的成長空間。一方面,我國的電信服務運營商應將云網融合上升為企業發展戰略,并作為未來業務拓展的主要方向,依托數據中心建設,為不同行業不同用戶的數據存儲、計算、處理提供可靠安全的云服務。另一方面,加大5G網絡建設力度,推進5G大規模商用。作為新基建的“領頭羊”,5G建設既要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加快覆蓋率,又要積極開展國際標準等關鍵領域的研究,使5G技術不僅僅做到能用,而且要好用,暢通應用通道深入貫穿到各行業的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環節,推動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是全力推動我國電信自主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進程。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為此,應加強溝通,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信業發展政策、標準、規劃等。廣泛尋找合作伙伴,通過戰略合作攜手打造國際化的數據中心以及云服務解決方案,加快云服務、數據平臺、軟件定義廣域網(SDWAN)等新業務發展,賦能國際電信增值服務,提高我國電信服務供應商在海外新興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海外新基建布局,積極參與國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國際海纜和跨境陸纜建設與擴容。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增長,國際寬帶需求量迅猛增長,光纜通信網絡進入新舊更替的時期,新基建將迎來關鍵窗口期。我國電信服務運營商應緊抓機遇期,搶占發展風口。尋找重要的技術標準化合作伙伴,尤其是在國際標準化方面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家,努力匯集雙方標準化專家參與制定共同標準,并向全球標準化機構提交相互支持的標準化提案,從而推進共同標準的國際化戰略實踐。

四是堅持發展與安全協同推進,構筑“安全堤壩”守護國家網絡信息安全。在5G技術和云網融合的電信服務發展大趨勢下,全新的技術和應用模式帶來新的安全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在鼓勵創新發展和進一步開放的同時,更應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監管措施。一方面,堅持強化對電信市場發展與網絡安全制度的“謹慎監管”,建立“高風險運營商審查制度”,從而為電信網絡培育更具多樣性和國際競爭力的運營商。另一方面,構建數字化時代網絡信息安全體系,應建立具有全球覆蓋能力防止網絡攻擊的防護平臺,確保網站安全、域名安全、反釣魚欺詐和DDoS攻擊防護等方面做到最強安全保護。同時,在電信服務云網融合賦能產業創新發展領域,從安全生態入手,在網絡安全、云安全、5G安全、工業互聯網安全等領域全方位、流程化推進安全防護實踐。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注:本文系社科基金重點課題“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19FJLA00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梁雙陸、張梅:《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對我國與周邊國家貿易邊界效應的影響》,《亞太經濟》,2016年第1期。

②湯婧:《中國電信服務貿易出口現狀、路徑選擇與發展前景》,《國際經濟合作》,2017年第7期。

③藝言:《中國信通院發布<云網融合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1年)>》,《人民郵電報》,2021年3月30日。

④《5G不能被政治化》,《人民日報》,2019年11月23日。

⑤趙彥偉:《安全新高度:網絡安全事關國計民生》,人民網,2018年4月23日。

⑥《5G時代開啟:賦能中國 共贏世界》,新華社,2019年6月6日。

⑦張玥:《我國電信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年第2期。

⑧黃海峰:《中國電信明確5G商用難題 構建5G生態積極破解》,《通信世界》,2018年第26期。

責編/賈娜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于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