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調查研究 > 建言獻策 > 正文

打破區域發展“痛點”,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3)

中部地區發展“著力點”:借力優勢產業,分階段實現省際及城市群之間協調發展

進入新發展階段以后,城市群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內部不同城市之間的產業結構能夠互補,產業發展過程中各城市相互分工又協調發展。對此,需要更進一步在城市群內部分階段打通生產要素暢通循環的體制機制堵點。

第一階段需要打通省內生產要素的內循環。要根據各地實際條件制定不同的招商引資政策、設置不同的經濟總量和稅收增長要求等,尤其是要讓外圍城市摒棄一味追求經濟總量增長的發展目標,更多承擔起糧食安全、生態安全等功能。而后,一方面通過外圍城市人口適當轉移到省會及核心大城市以享受更多的就業機會、收入增長機會和更高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將省會及核心大城市所獲得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成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包括完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適當共享給外圍城市。總的來說,要通過省會及核心大城市的發展引領省內其他地方共同發展,進而實現省內一體化發展。

第二階段要在省內一體化的基礎上實現跨省一體化發展。當下,中國的城市群發展過程中,省際邊界對于經濟一體化仍然有著相對嚴重的制約作用。我們要真正實現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政策體系等方面的城市群一體化,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干預,進一步讓市場成為配置資源的決定性力量。可以探索建立跨省際行政邊界的協調機構,也可以嘗試設立城市群發展基金等方式。

必須要注意的是,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間并不是完全相互獨立的。城市群內部的緊密連接度相對來說會高一些,但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間也存在著必然的相互分工、協調合作。以中部地區為例,河南緊靠京津冀,湖南緊鄰粵港澳,安徽合肥、蕪湖等地同時還屬于長三角的一部分。那么,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中部地區的這些地方就應該分別發揮地理位置優勢、運輸優勢、航運優勢等,各自去跟緊鄰的其他區域重大戰略實現更進一步的合作,讓自身一些明顯的經濟增長點,可以借助其他區域重大戰略的優勢,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如完全成長于安徽本地的科大訊飛,可嘗試在上海這樣一個創新優勢較為明顯的地方,建立研發和制造基地,通過區域與區域合作,形成高質量的發展態勢;再如長沙在餐飲方面發展優勢極其明顯,品牌如文和友、茶顏悅色等在深圳所設立的分店發展前景十分良好,可以此為范例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總而言之,無論是中部地區還是各大區域重大戰略都不能夠固步自封,不能把城市群理解為僅僅是內部的“抱團取暖”,而應該在內部“抱團取暖”的基礎上,進一步秉著“一體化”的理念,將內部優勢產業、元素延伸到其他區域,不斷加強不同城市群之間的合作。如此,中國這盤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大棋才能夠下得更加精彩。

(光明網記者鄭芳芳采訪整理)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克]
標簽: 區域發展   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