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民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該負責人表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城市體檢評估工作的根本遵循。
查找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城市突出問題。《規程》圍繞“宜業、宜居、宜樂、宜游”,從群眾日常最基本的需求出發,關注反映社區安全、醫療、教育、養老、文化、體育、商服、公園等設施覆蓋情況。比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每萬人擁有幼兒園班數”“社區小學步行10分鐘覆蓋率”“社區中學步行15分鐘覆蓋率”“社區養老設施步行5分鐘覆蓋率”“菜市場(生鮮超市)步行10分鐘覆蓋率”“足球場地設施步行15分鐘覆蓋率”等,意在通過城市體檢評估,推動人民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逐步提高人民群眾在城市里生活的舒適度和便利度。
為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城市治理提供平臺。《規程》要求城市開展“規劃實施社會滿意度評價”,了解人民群眾對規劃實施和城市工作的意見,并通過數據庫長期建設,跟蹤記錄人民群眾滿意度變化脈絡。同時,鼓勵城市探索開發實時感知群眾體驗的“幸福測量儀”等APP,讓人民群眾更積極主動參與城市體檢評估,用人民群眾滿意度來衡量城市空間治理水平。
中央財經大學城市管理系主任王偉認為,“對市民滿意度評價結果進行年度對比,分析變化情況,將為城市發展和規劃實施匯集市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