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炒信”已形成網絡黑灰產業
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第二批網絡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涉及四種不同類型的刷單方式,對“直播帶貨”中虛構關注度、流量,雇傭專業團隊、“刷手”,虛假交易拍A發B,“寄空包”等方式“刷單炒信”行為進行曝光。
近年來,流量“變現”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不僅帶動了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同時導致通過“作弊”方式刷流量、刷評價的“刷單炒信”行為日益花樣翻新。“刷單炒信”不僅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欺騙、誤導消費者做出與現實相悖的主觀評判,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專項整治,加大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監管力度,嚴厲打擊組織專業團隊、利用網絡軟文、網絡紅人、知名博主、直播帶貨等方式進行“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3128件,罰沒金額2.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