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調查研究 > 中國經驗 > 正文

碳排放權交易,中國大步踏出自己的路(7)

在中國,這個市場方興未艾。中金公司推出的《碳中和經濟學:新約束下的宏觀與行業分析》主題報告認為,未來40年中國綠色投資總需求約140萬億元,電力、交運、建筑的綠色投資需求量最大。

在中國,很多企業對碳市場的歡迎程度越來越高。

發電行業是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納入的重點排放單位超過2000家。事實上,全國碳市場首批納入的企業都是發電企業。對于最先在全國碳市場中試水的發電企業來說,這一周它們對“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有了更深的認識。

“開啟碳交易對于高排放的發電企業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主動減排的動力更足了。”一家發電企業的碳交易人員表示,不減碳就意味著企業需要面對越來越高的排放成本,在市場倒逼之下,企業以綠色環保為驅動力,規劃低碳轉型發展戰略的主動性會明顯提升。

公眾對碳市場的認識,也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很多人說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對碳達峰能起什么作用?其實公眾的作用非常大。”杜少中認為。

杜少中告訴記者,公眾的作用體現在三方面。首先,在碳排放的總量當中,有20%左右是直接來自生活領域的,因此公眾自己的減排作用也很大;其次,公眾的參與,會通過消費引導生產、引導企業的行為,因為公眾的消費偏好,會對企業的生產帶來很大的影響,對于推動企業的減排意義重大;第三,公眾可以監督政策的執行,做出各種呼吁,身體力行選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讓社會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生態文明的路上越走越遠。

上一頁 1 2345678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克]
標簽: 碳排放權交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