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多邊主義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時代,隨著全球秩序的矛盾凸顯、全球經濟發展的持續低迷、全球保守極化思潮的抬頭和全球生態健康威脅的加劇,多邊主義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未來的多邊主義必須以全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視角,堅持更加包容、平等的原則,在維護聯合國權威的前提下建設更有約束力的多邊主義機構。中國一直是多邊主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將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繼續支持現階段聯合國主導的包容性多邊主義機構,并倡導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以此為未來多邊主義的發展注入新力量。
【關鍵詞】多邊主義 新時代 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D815 【文獻標識碼】A
關于多邊主義的界定,學術界認為有兩種含義。第一,多邊主義可以用來表述一個主權國家的外交行為取向,即從個體國家的角度考慮它的對外行為方式,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邊外交。從這個角度出發,多邊主義被認為是一種與孤立主義、不結盟運動相類似的國家對外戰略。第二,將多邊主義定義為“依據普遍行為原則,協調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的制度形式”。這種定義更強調了多邊主義中制度發揮的作用,因此也被稱為制度性多邊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多邊主義逐步以《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國際法和正義為基礎,通過促進對話和增進信任,成為世界安全、穩定、和平與繁榮的制度性基礎。
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雖然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流,但是全球進入了大調整和大變革的時期。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化的加速擴張導致全球性問題凸顯乃至新型全球性危機頻發,多邊主義在應對新型全球性危機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表現出不公平、缺乏執行力以及反應較慢的特點。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性危機的現實挑戰,21世紀的多邊主義正在經歷艱難轉型,逐步朝著去等級化以及有效化方向發展。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多邊主義機構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了巨大幫助,使得各國意識到通過多邊主義進行合作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與此同時,疫情也使得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日趨嚴重,部分國家在國際社會中制造虛假信息,借助疫情話題人為挑起國際社會的對立,貿易和人員被隔絕,對全球的多邊主義秩序造成了嚴重的挑戰。
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和維護者。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為破解全球四大赤字進行思考,對中國參與多邊主義進行了全局性、戰略性以及方向性的謀劃。一方面,中國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體系,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履行國際義務,促進多邊主義體系朝著民主化、有效化與平等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和G20等多邊主義合作機制,為多邊主義補充發展中國家方案引導多邊主義發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國際場合多次強調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解決全球問題的出路是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開展的一系列重大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多邊主義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1世紀多邊主義取得的成績
冷戰結束后阻礙全球化的政治對抗力量逐漸消解,全球化朝著縱深方向快速發展。伴隨著全球化快速發展,國家之間相互依賴增強、共同利益增多、國際交往頻繁,為多邊主義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進入21世紀,多邊主義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多邊主義機構逐漸壯大,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礎。
第一,多邊主義合作與理念深入人心,為維系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21世紀多邊主義理念深入人心,各種類型多邊主義機構蓬勃發展成為國家間對話協商和合作共事的有效平臺。各國普遍接受通過多邊主義體系來調節與本國相關的全球性事務,紛紛加入各式多邊主義機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與科技的進步,國家之間聯系更為密切,全球逐步形成了緊密聯系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多邊主義機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聯合國的對話協調機制為維系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促進經濟全球化為全球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作為多邊主義理念通過多邊主義的傳播與實踐已被各國接受,并成為世界各國交往的基本準則維系世界和平。在21世紀的多邊主義中,和平與發展是多邊主義的最終目的,民主與自由是多邊主義的構建規則,公平與正義是多邊主義的評價標準。通過多邊主義進行溝通與協調維系和平,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以民主原則構建多邊主義運作的基礎,通過多邊主義法律機構秉持正義、力行國際法,為世界各國提供公平的國際秩序;通過多邊主義推行自由貿易體系、提供有效的國際規則,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支持。
第二,多邊主義機構逐漸壯大,在推動宏觀經濟調控發展方面卓有成效。進入21世紀,多邊主義機構規模逐漸擴大、機構增加速度越來越快。首先,幾乎所有國家都加入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以及世界經濟組織等傳統多邊主義機構,以聯合國為首的多邊主義機構在全球維系和平與穩定方面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次,東盟、歐盟、非盟等區域性經濟組織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全球經濟發展,構建了全球價值鏈與產業鏈,成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多邊主義機構。最后,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非政府多邊主義機構逐步增多,成為促進全球發展與公平的重要機構。
更值得肯定的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通過加強合作以及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提高多邊主義機構在全球經濟中的協調作用,多邊主義機構在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以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為契機,二十國集團作為多邊主義機構進行協商合作,通過國際宏觀經濟調控為塑造積極的全球經濟、金融宏觀調控體系提供了制度化危機解決的思路,在穩定金融、推動世界發展和促進就業等具體問題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財政與貨幣政策為基礎的制度性政策通過促進全球金融監管協調、維護世界金融市場的協同性,對金融危機后的全球經濟秩序恢復與重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通過二十國集團這一新興多邊主義機構對危機的解決思路,確立了以公平為原則體現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代表性與話語權,為全球經濟多邊主義體系改革指引了方向。
第三,在應對全球新興問題方面多邊主義成為重要抓手,成績突出。進入21世紀面對全球性新興議題,現有的多邊主義體系卓有成效,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以及消除貧困方面成績更為突出。在公共衛生方面,世界衛生組織對國際公共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規范標準和技術支持,促進了健康衛生進步,有效延長了全球人均壽命;在氣候變化方面,聯合國就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議題達成了諸多可持續發展的公約協議,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共識性規范;針對全球貧困危機,世界銀行不僅通過貸款資助發展中國家,諸如社會保障、文化教育和環境保護等具體發展項目,還為發展中國家的員工提供技術和經驗培訓。
不僅如此,多邊主義還對其他全球性問題發揮了預防控制作用。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以世界衛生組織為核心的多邊主義機構通過分享抗疫經驗、防疫物資調配以及疫苗分配,為全球抗疫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中心協調作用。與此同時,面對因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疲軟,世界貿易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個全球多邊主義機構聯合推動重債窮國減債計劃與債務可持續性框架,提出消除貧困戰略,增強不發達國家當前融資需求與未來還款能力的匹配度,并評估外部債務壓力風險,為貧困地區提供人員、資金和能力建設援助等。
全球性新興問題對現有多邊主義的沖擊
21世紀現有多邊主義在全球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同時,也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巨大沖擊。前所未有的全球秩序危機凸顯、全球經濟衰退加劇、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矛盾增大、全人類身體健康遭受威脅、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多重危機……對多邊主義體系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第一,全球秩序危機疊加,多邊主義面臨治理失靈的風險。進入21世紀,失序的威脅感和緊迫感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加劇。21世紀的序幕在恐怖襲擊的背景下拉開,國際范圍內恐怖襲擊和軍事沖突的頻繁發生,不僅沖擊了發達國家的安全秩序體系,更給世界廣大民眾帶來恐慌和不安。從深層次來說表現出單邊霸權主義潛在的負面影響,由發達國家所主導的反恐所造成的局部熱戰進一步加劇了全球安全秩序的瓦解。隨之而來的由區域沖突造成的移民難民危機,形成了新的區域張力和問題,一些地區的孤立排外行為正在發生,帶來嚴重的社會撕裂和對抗,形成嚴重的人道主義問題。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實力逐漸平衡。但是伴隨著全球增長乏力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矛盾進一步加深,導致兩大陣營的矛盾凸顯,加劇了全球秩序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以美國為首的部分發達國家以多邊之名行單邊之實,通過自身在多邊主義機構的優勢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打壓;拒絕繳納會費、拒絕推舉相關官員從而破壞多邊主義機構內部的有效性,甚至單方面無端退出多邊主義國際組織破壞多邊主義機構的完整性,致使多邊主義面臨失靈的風險。
第二,全球經濟發展持續低迷,多邊主義面臨基礎不穩的困境。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通過多邊主義的推動進一步深化,經濟全球化為全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其為世界經濟的助力逐漸減弱,也導致了人們對全球化所帶來后果的反思:一方面,發達國家通過自身的科技、資本優勢擷取了巨大的利潤,使得世界范圍內貧富差距加大;另一方面,全球范圍的危機使人們意識到,全球化在促進本國發展的同時也為危機傳導帶來了便利。特別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對全球化的反思與懷疑,動搖了對多邊主義的信賴基礎,引發了對多邊主義經濟體系的指責。
對經濟全球化的反思形成了逆全球化的政治行為。多邊主義作為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助推力量,其合理性基礎也遭受質疑。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了控制疫情,多國采用物理隔絕的方式,控制人口與貨物的流動,造成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斷裂,帶來全球經濟大衰退。疫情給全球經濟造成巨大傷害,現階段全世界失業率仍居高不下,貧富階層分化進一步加劇,普通民眾的生存空間遭受擠壓。逆全球化力量空前強大,世界經濟政治的不確定性增強、不穩定性增多等因素導致多邊主義面臨基礎不穩固的局面。
第三,全球保守極化思潮抬頭,多邊主義理念遭受沖擊。伴隨著全球問題的頻繁出現,人們的社會心態和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不安和焦慮變得顯著,保守與極化的思潮在全球范圍內涌現,不斷沖擊著全球共有的價值理念與共識。失序的威脅感知,經濟的低迷體驗,帶來了文化觀念層面的消極反饋。民族主義、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等在多地抬頭,恐怖主義、分離主義也在多地暗流涌動。國家間的互不信任情緒進一步加深,由此,多邊主義面臨著進一步封閉化的困境。
在反全球化與保守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全球民粹主義盛行。民粹主義將疫情作為反全球化的重要論據,利用疫情的負面效果助推逆全球化政策。與此同時,進一步將不利因素與全球化進行鏈接,并以此將經濟、科技以及國際合作等話題高度政治化,提高多邊主義的合作成本。民眾不安與異動的情緒通過民主形式/程序逐步傳導到政治層面形成民粹主義,并將現有的負面情況作為反全球化合作的證據,破壞多邊主義合作基礎。
第四,全球性危機威脅人類生存,多邊主義面臨效能不足的挑戰。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的同時,負面影響也日益加劇。新技術帶來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加劇了人類健康生存的威脅,觸發了一系列自然和社會問題——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與爭奪帶來生態惡化與沖突、不受規約的新技術帶來道德倫理問題等。由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糧食生產面臨威脅,海平面上升造成發生災難性洪災的風險也在增加,這些都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挑戰。新冠肺炎疫情等傳染性疾病在緊密聯系的世界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暴發,更是直接威脅人類性命。
在面對全球性危機時,現有多邊主義都會成立相關機構進行協調,并且世界各國都認識到面對全球性危機需要世界各國形成合意、努力解決。但是在通過多邊主義形成應對計劃后,協定各國卻并沒有快速有效地執行,有些國家甚至罔顧全球利益擅自退出協議,對全人類的利益造成傷害。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多邊主義機構效能不足的問題體現得更加明顯。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對疫情防控已有及時且明確的要求,但由于多邊組織的協調效能不足導致相關措施并未得到很好地執行,造成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失控,形成全球性危機。
21世紀多邊主義的發展方向
面對全球性問題導致的全球危機,堅持多邊主義成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化解全球危機的必然道路。21世紀以來,多邊主義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多邊主義的制度體系也日益完善,但新的全球性問題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又暴露出多邊主義的短板與不足,尤其是執行力不足、應對不及時等。習近平主席指出:“21世紀的多邊主義要守正出新、面向未來,既要堅持多邊主義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也要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因此,21世紀的多邊主義應以現有的多邊體系框架為基礎,構建更加包容的多邊主義宏觀調控機制,通過共商共議確立多方遵守的國際法律規則,以差別責任為原則明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多邊主義中的職責,通過與時俱進的多邊主義解決新的全球性議題。
首先,21世紀的多邊主義必須以全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視角。在傳統的認知理念中,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進行的合作就被視為多邊主義形式的合作。但在21世紀,伴隨經濟全球化與科技的創新進步,全球各個領域的聯系日益緊密,各個國家不再是相互獨立的行為體,而是相互依賴的共同體。與此同時,21世紀涌現的眾多全球性問題,使得世界各國必須攜手合作,為了全球與全人類的利益,各國也都已經接受了合作現實,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加入了各種多邊主義機構。但是,一些國家雖然參與了傳統多邊主義合作,也符合多邊主義的形式要求,實質上卻處處彰顯出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的行動軌跡,通過有選擇的多邊主義,損害了相關國家利益、犧牲了世界人民的福祉。
所以,21世紀人們需要更新多邊主義認知理念,不應機械性的以形式上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協調合作作為多邊主義的判斷標準,明確多邊主義應是符合全球與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多邊主義。多邊主義所促成的合作不該僅限于國家之間的多邊合作,更應推崇基于全球乃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進行合作。21世紀多邊主義的合作在遵循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就是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的基礎上進行合作。若僅僅是形式上多個國家的合作,實質上卻違反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干涉別國內政、阻止他國發展,實施冷戰以及貿易戰的行為,這不僅不是多邊主義,而是反多邊主義。歷史與現實已多次告訴我們,這種以多邊主義為名、行單邊主義之實的行為必然貽害無窮。
其次,21世紀的多邊主義必須堅持更加包容、平等的理念。現階段的多邊主義體系形成于二戰后,雖然在很多方面已經形成全球共識,但西方發達國家在現有多邊主義機制中仍擁有較大權力,發展中國家參與不足。進入21世紀,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并取得較好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的力量對比逐漸縮小。但是現有多邊主義體系內依然沒能改變以西方為主導的局面,這不僅反映出國家間力量的不均衡,而且加深了全球的不平等格局。與此同時,在現有多邊主義體系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缺乏共同的文化與認知基礎,致使各國對多邊主義雖然擁有一定的共識,但卻無法轉化成穩定有效的運行規則。
21世紀需要以包容平等為原則構建開放的多邊主義,提高全球共同參與多邊主義的意愿,提高多邊主義機構的政治能動性,并將此作為多邊主義機構權力格局改革的新原則。一個分裂的多邊主義無法應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全球人類已經形成了密切聯系的關系網,不同文明、文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世界各個多邊主義機構不應以有色眼鏡孤立、排斥和封鎖任何國家。現有多邊主義體系需要通過不斷改革,構建出以平等為原則、以包容為目的開放式全球多邊主義,塑造能真正代表世界各國利益的多邊主義機構,以此妥善應對全球危機。
再次,需要在維護聯合國權威的前提下,通過法治建設更有約束力的多邊主義機構。習近平主席說:“沒有這些國際社會共同制定、普遍公認的國際法則,世界最終將滑向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后果。”現階段,隨著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沖突不斷加劇,部分發達國家一方面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以自身強力對他國進行侵害;另一方面又在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時候無視多邊主義機構,實施有選擇的多邊主義。某些發達國家的行為侵害了全人類的利益,嚴重損害了多邊主義機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部分發達國家以自身利益為先,在自身疫情防控不利的情況下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橫加指責,拒不服從世界衛生組織的協調行動與統一安排,甚至擅自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導致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力,危害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21世紀的多邊主義需要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以共商為原則路徑構建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則,以保障聯合國的合法權威。作為現階段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多邊主義體系,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21世紀,聯合國機構應成為多邊主義法治的制定者,《聯合國憲章》應作為世界各國和全人類共同遵守的國際規則,其內容應成為多邊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聯合國應組織多邊主義參與者共同商議,形成普遍公認的、具有執行力的合作規則與標準,與此同時,形成一定的懲罰規約機制,以此來維護聯合國的權威性與有效性,從而在保障參與方利益的同時保證參與方能夠遵守規則。
最后,21世紀更需要與時俱進的多邊主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伴隨科技進步與人類交流的加深,在氣候變化、互聯網數字經濟、人類健康以及跨國企業等全球性問題逐漸增多的同時極易誘發全球性危機,這對全人類的發展與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全球性問題雖然類型不盡相同,但都具有影響范圍大且傳播速度迅猛的特點,而且沒有既定的歷史沿革和規約舉措,在多個領域依然處于規則真空的狀態。因此,就需要全球各國快速達成合意,確定面對新的全球性問題的治理方法,避免全球性問題衍生為全球性危機。
與時俱進的多邊主義需要正視新型全球性問題,及時追蹤跟進討論,并快速制定有效舉措與規則。一方面,通過改革現有的多邊主義機構以應對新的全球性問題。充分發揮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全面討論和研究全球性問題,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的基礎上,快速形成可以執行的決議,對人類衛生健康問題、世界經濟發展停滯、數字經濟發展、氣候變化等問題形成及時有效的行動方案。另一方面,在新議題中要充分保障發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面對全球范圍內的不平等問題,發達國家抑制發展中國家發展動力的行為嚴重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為此,我們需要嚴格執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保護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
21世紀中國推動多邊主義發展的破局方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維護建立在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之上的多邊主義,強調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作為新時代多邊主義的目標,著力構建新的具有包容性、普惠性、平衡性的多邊治理機制。
第一,堅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全球多邊主義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共贏、共享的新型合作實踐觀念也豐富了多邊主義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全人類命運與共的視角,對多邊主義提出了新的要求,多邊主義不應僅僅以行為體參與數量作為評價指標,更應以合作促進全人類的真正福祉來進行效果考量。中國所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保證和平,以共建共享保障世界安全、以合作共贏保障世界繁榮。這些內容也為未來多邊主義提供了新的精神內核,倡導多邊主義參與方共擔責任和風險、塑造責任共同體、共享發展和治理成果。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指導下,新時代多邊主義精神的內涵進一步豐富和明確,更加有助于構建和平、繁榮、開放、美麗的21世紀美好未來。
第二,堅持以“一帶一路”倡議搭建的平臺豐富多邊主義實踐。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和發展導向性,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合作原則,通過多元化的合作機制和全面對外開放的合作理念和實踐,分享自身發展機遇,促進世界各國共同進步。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契合了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謀求發展國家的需要,真正體現了平等、全面、普惠和包容的多邊主義理念,發出了謀求發展國家的心聲,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面對新型全球性問題,“一帶一路”倡議具體提出“健康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等多邊主義方案,以開放、包容、合作的精神打造發展中國家應對新型全球性問題的新成果。未來,中國將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實踐,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礎上進一步保障“一帶一路”的全面開放,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繼續推動“一帶一路”參與國共同發展。
第三,繼續支持現階段以聯合國為主導的包容性多邊主義機構,維護多邊主義權威。聯合國作為現階段多邊主義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機構,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多邊主義離不開聯合國,離不開國際法,也離不開各國合作。世界需要真正的多邊主義。各國應該按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辦事。”聯合國在2000年后提出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獲得了絕大部分國家的支持。2000年之后,區域性多邊主義經濟合作組織更是成為全球經濟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東盟、歐盟、非盟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區域開放以及全球經濟治理貢獻自身力量并取得良好效果。應建立以聯合國為主導、以區域多邊主義為核心的包容性多邊主義宏觀經濟調控機制,通過聯合國的組織力量,將區域多邊組織納入聯合國的框架下,以《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具體內容,對區域性多邊組織的經濟行為進行協調,確保全球宏觀經濟調控的有效性。
第四,以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為原則調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權責,促進多邊主義原則有效發揮作用。進入21世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力量對比逐漸趨于平衡,但是這一平衡卻未充分體現在多邊主義機構體系中,從而影響了多邊主義的實踐效力,推進21世紀多邊主義結構改革迫在眉睫。為此,傳統多邊主義機構需要以當下全球格局為背景合理地擴大發展中國家的權利與義務,以保障原有的全球多邊主義機構更好地發揮作用。與此同時,以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權責體系進行劃分,明確多邊主義體系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權利與義務。除此之外,在經濟、創新等產業鏈相關的多邊主義機構中,在保證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同時也必須兼顧發達國家的利益,以共同發展為目的促進和諧共贏。
(作者為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國際關系學系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楊彩霞博士、徐欣順博士對本文亦有貢獻)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變局下的全球治理與‘一帶一路’關系研究”(項目編號:20&ZD148)和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中歐共建‘一帶一路’:認知、問題與展望”(項目編號:2018508004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秦亞青:《多邊主義研究:理論與方法》,《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10期。
②Martha Finnemore,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③習近平:《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人民日報》,2021年1月26日。
④羅來軍:《推動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公正合理》,《紅旗文稿》,2021年第3期。
⑥馮維江:《維護和踐行21世紀的多邊主義》,《紅旗文稿》,2021年第4期。
⑦Katzenstein, Peter J,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責編/周小梨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