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機結合,積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振興鄉村,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是關鍵。要著力鍛造一支以專家團隊為引領、本土人才為主體、專業技術隊伍為補充的人才隊伍,營造“近悅遠來”鄉村人才生態,共同寫好鄉村振興的“春天故事”。
突出招才引智,組建專家“智囊團”。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村由才興。鄉村發展需要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智慧、獻計獻策,要聚焦發展智慧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鄉村旅游、農村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組織編制涉農引才目錄,科學制定引才規劃,推行“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定向培養+校地合作+柔性借智”等引才模式,有計劃地精準引進農業產業發展急需的高端人才,不斷建強“頭雁”專家團隊。開通引才“綠色通道”,實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的柔性引才政策,采取“候鳥式人才”“節假日專家”“雙休日工程師”等靈活多樣方式,集聚“高精尖缺”涉農高層次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和項目服務支持。
搭建孵化平臺,培育本土“生力軍”。鄉村振興既需要高層次人才、專家團隊,更離不開生長在農村的鄉土人才。要探索“政企村校”合作模式,組建鄉村振興人才學院,聚焦產業發展、鄉村規劃、文化旅游等緊缺人才培育項目,采取“線上+線下”、委托培養和訂單培養等方式,加快培養開發一支“帶不走”的鄉村振興“生力軍”。同時,因“才”施教、分層培養,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干中學”機制,把鄉土人才放在急難險重崗位歷練,推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專家與本土人才的幫帶模式,不斷增強農村本土人才資源質量,推動形成培育一個、影響一片、帶動一方的示范效應。
引導人才回流,用好專業“農秀才”。鼓勵和支持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是支持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有利于人才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一方面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形式,把本地區各類涉農人才資源整合起來,建立智慧鄉村人才超市,根據鄉村振興需求,不定期開展下鄉支教送醫、科技服務、支農扶農、人才結對等“組團式”服務基層鄉村活動,當好農村創新、創業、創客、創投“導師”。另一方面要突出“把論文寫在田野上”的價值導向,分層分類建立健全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向服務基層一線人才傾斜,鼓勵涉農專業技術人才下鄉進行創新創業、技術指導、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等,實現人才發展與鄉村振興“零距離”。(作者:鐘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