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區域聚焦 > 正文

凝聚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動能

──從上半年數據看天津經濟的“十四五”開局

一、分化、重塑與布局:上半年宏觀經濟的基本態勢

2021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在步履蹣跚中迎來了緩慢復蘇,呈現出顯著的分化和不均衡態勢。“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不得不面對包括疫情防控、市場收縮、原材料上漲、匯率波動等在內的諸多困難與挑戰。特殊時期,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與體制優勢凸顯。在保持宏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組合政策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恢復不斷向縱深有序推進。上半年,全國農業生產高位穩定運行,工業生產明顯回升,能源生產加快恢復,新興服務業逆勢增長,整體經濟穩步復蘇形勢,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

“十四五”伊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踐中,區域經濟逐漸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布局與發展特征。其中值得關注的有:一是以中西部中心城市如鄭州、武漢、成都、貴陽等快速崛起為表征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初現端倪。這是區域產業梯度轉移的結果,也是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重塑的征兆。二是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和上海浦東新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實施方案出臺為標志的東部先行區域,進入到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這種變化預示我國區域經濟已經邁進到超越增長實現復合目標的新階段。三是推動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力量已經完成轉換。消費拉動以61.7%的比重超過資本形成對增長的貢獻,表明我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已經移位。四是上半年經濟社會運行數據顯示,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進入從快速反彈向穩態增長的回歸。穩增長、優質量的雙層壓力需要不斷通過釋放新活力、孕育新動能來解決,下半年的增長之路注定不同過往。

在國際國內環境綜合影響下,天津經濟上半年展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和優化特征,體現在: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工業生產量質齊升,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重點領域投資較快增長,消費升級持續推進,進出口突破同期新高,民生就業形勢良好。總體表現出“穩中加固、穩中向好、質提量增、結構趨優”的特點,實現了“十四五”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建設的良好開局。作為備受全國矚目的產業轉型城市,在“十四五”開局,天津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毅力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扎實推動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二、出低谷、育先機、開新局:天津經濟運行的突出亮點與成效

“十四五”開局,天津克服產業轉型期與疫情防控期疊加的困難,用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一拼到底的務實作風,搶抓提質黃金期、按下增效快進鍵,錨定高效集約發展之路,不斷厚植新優勢、打造新引擎、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經濟運行態勢出現了新的可喜變化,亮點不斷呈現,突出體現在六個“新”上:

新效益:效益之新,體現在企業主體的增速和盈利面,體現在盈利狀況跟全國平均水平和上輪周期的縱向橫向比較。上半年,天津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8.0%,其中稅收收入增長22.0%,稅收占比達到73%,反映出經濟實體的產能利用率和企業盈利狀況向好,尤其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快速增長和行業普遍盈利,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效果,為后續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支撐:支撐之新,體現在維系增長的核心產業發生新變化,體現在先進制造體系加速構建及支撐作用不斷增強。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6%,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8倍,快于全國制造業82.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增加值增速均達到20%以上,“1+3+4”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加速構建,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支撐作用不斷凸顯。

新動能:動能之新,體現在產業轉型升級出現了新元素,體現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成長。上半年,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孕育成效明顯,分別增長23%和24.4%,以服務機器人和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產業增長比率超過1倍以上。從增長潛力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43.6%,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技術服務、高端裝備等投資數量占比近8成,預示著未來的增長潛能。

新主體:主體之新,在于市場主體的結構變化,在于民營企業主體的活力釋放。上半年,通過減稅降費和優化營商環境,全市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8.7%,其中新增民營市場主體增長18.4%;特別是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22.5%,限額以上民營企業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增長52.6%、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增長63.0%,分別快于全市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和13.7個百分點,顯示出市場主體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反映了營商環境的改善和優化。

新市場:市場之新,在于新興市場的拓展,在于消費活力與消費結構的升級。“十四五”以來,天津大力發展假日經濟、夜間經濟、會展經濟等業態,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2%,已經恢復到疫情前常態化水平。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長迅猛,夜間經濟持續發力,消費熱點趨向多元。服務性消費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醫療服務支出高速增長,體現了居民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正在加速。

新獲得感:獲得感之新,在于民生投入的分量,在于人民享受改革發展紅利的程度。天津聚焦民生之愿,回歸民生之本,做實民生“里子”。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5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6%,工資性收入增長12.5%,經營性凈收入增長38.1%, 20項民心工程加速推進,130個社區健身園抓緊施工,“向群眾匯報”制度化常態化,為百姓“解難題辦實事”深入推進,一系列惠民利民舉措讓津城百姓增強了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凝聚了全市人民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三、強主體、擴內需、向未來:邁向新征程的發展取向與動能

綜合研判,當前仍屬于恢復性增長向穩態增長的回歸階段。從影響下半年走勢的因素看,支持經濟穩中向好的因素在逐漸累積,內需對增長的支撐作用逐步增強,市場主體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持續改善。與此同時,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疫情防控的反復性、艱巨性不容忽視,特別是降低企業成本和增加有效需求,仍然是決定未來增長動能的兩大關鍵因素。

邁步新征程,更要著眼長遠,做好跨周期調節,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挑戰。立足津濱實際,尤其應把“強主體”“擴內需”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取向與動能所在抓好抓實。

“強主體”就是要把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形成服務精準、環境公平、特質突出、寬容包容的市場氛圍,讓天津成為工商并舉、產消共融的開放型城市,成為各類市場主體釋放活力的聚集地、孵化器、加速器。要以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成本為核心,優化企業經營環境;以銀企精準化對接為重點,提升企業融資環境;以市場準入的平等化為保障,改善民營企業準入環境;以網絡技術服務和平臺服務的集成化為抓手,打造津門特色服務環境;以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為取向,建設創新創業的風險環境。

“擴內需”就是要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契機,從優化城市消費環境入手,合理布局“津城+濱城”的雙中心商業格局,開發推廣“主題消費”“網絡消費”“文化消費”等新業態,做大做強新興消費。著力塑造“智能制造”+ “品質消費”的新城市形象,千方百計增強天津作為“國際性現代化大都市”的消費吸引力與消費活力。在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宣傳上,不斷提升品質消費的知名度和辨識度。

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十四五”的開局起步,津沽大地用責任與擔當,展示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建設的大格局、大胸懷與大戰略,展現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風采。邁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海河兒女定能用智慧與定力,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貢獻天津力量,繪就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

(作者為天津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焦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