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建設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時期均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新征程上,“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高度重視組織建設具有一系列重要意義,其不僅是貫徹落實無產階級政黨理論的體現,也是應對現實挑戰和困境的必然要求。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組織建設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輝煌成就,對于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組織建設提供了寶貴啟示。
關鍵詞:組織建設 中國共產黨 黨員干部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時只有50多名黨員,今天已經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并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一切偉大成就,無不充分體現出我們黨所蘊含的強大的凝聚力、動員力和戰斗力,其中組織建設就是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的生命線所在。
重視組織建設的現實必要性
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功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重視組織建設是由無產階級政黨理論、中國革命特定歷史條件以及新時代的國家建設這幾方面決定的。
高度重視組織建設是無產階級政黨理論的要求
與資產階級政黨不同,無產階級政黨始終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崇高的理想目標一方面彰顯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另一方面也對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建設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
在列寧主持成立的共產國際幫助下,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成立,并于1922年正式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共產國際下屬支部。彼時,列寧主義建黨學說誕生于俄國殘酷的政治環境下并建立在布爾什維克黨的特定歷史任務(即推翻沙皇的專制統治,不同于當時西歐國家的工人政黨利用議會與資產階級作斗爭)的基礎上,這樣的政黨必然會按照“秘密工作”的要求,發展成為一個具有鐵一樣的組織紀律、組織網絡嚴密、與群眾建立血肉聯系的組織。歸根結底,只有極強的組織凝聚力才能保證布爾什維克黨的生存與發展,這是由俄國革命的特定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列寧主義建黨學說所散發的價值吸引力加之共產國際對中國共產黨的指導與幫助,共同決定了列寧主義建黨學說對中國共產黨的深遠影響。20世紀的俄國與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條件極其相似,若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當時中國的專制統治程度較之俄國更嚴重,而資本主義的發展狀況則不如俄國。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從來就不存在議會民主斗爭的可能性,代表大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政府及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國民政府不可能放棄其獨裁地位。中國共產黨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綱領,必然要進行最廣泛的社會動員,而中國共產黨嚴格的組織紀律性和強大的組織凝聚力,也是吸引廣大民眾投身革命的動力源泉。
高度重視組織建設是由中國革命的特定歷史條件決定的
中國革命的特定歷史條件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自始至終狠抓組織建設,以不斷提升全黨的凝聚力和紀律性,進而在殘酷的斗爭中生存、發展和壯大。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勝利,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即使在危如累卵之際,依然有一批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且嚴格遵守黨的組織紀律的黨員隊伍,他們構成了一個充滿凝聚力與戰斗力的無產階級政黨。
回顧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生存、發展、壯大,領導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并最終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其中的關鍵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始終具有堅定不移的共產主義信仰。信仰并非天然存在,它源自中國共產黨對組織建設的高度重視。任何玷污黨的理想信念、違背黨的組織紀律、破壞黨的凝聚力的行為都受到了嚴厲懲處。對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懲治違反組織紀律的高級將領的態度,即可發現兩黨治黨理念的差距。
1927年蔣介石依靠軍隊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軍隊是其掌握政權并推行獨裁統治的基礎,因而對諸如張靈甫殺妻等影響惡劣的案件都未予以嚴厲的懲處。反觀中國共產黨,雖然毛澤東早在“八七會議”之際即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一重要論斷,但究竟是軍事領導政治還是政治領導軍事,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卻有不同的選擇。在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的第一部分,即對紅軍中存在的單純軍事觀點展開了極其嚴厲的批判。單純的軍事觀點通常認為“軍事政治二者是對立的,不承認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甚至還有說‘軍事好,政治自然會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會好’的,則更進一步認為軍事領導政治了”。以政治領導軍事,是列寧主義政黨的特征之一,中國共產黨將支部建在連上即是對此理念的實踐。所以,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在1937年10月“黃克功事件”發生后,面對立下赫赫戰功但違背共產主義信仰并損害黨群關系的黃克功,毛澤東會堅決維護黨的組織紀律而對其處以極刑。這與國民黨草率處理“張靈甫殺妻案”形成了鮮明對比。國共兩黨對待軍事與政治關系的態度,折射了兩黨迥然相異的治黨理念。這一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遠大理想的無產階級政黨,具有布爾什維克黨的組織框架,也具有極其嚴格的組織紀律。
現實挑戰和困境要求黨不斷強化和提升組織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體現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政黨在應對危機時的慌亂和無能,同時也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組織力。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之所以能迅速走出困境并率先實現經濟復蘇,得益于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應對舉措,尤其是自上而下的動員力和服從性,使得各級黨組織都能各司其職發揮相應的作用,黨員干部始終帶頭沖在第一線,進而形成巨大的社會動員力和號召力。一言以蔽之,新冠肺炎疫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進行組織建設的積極效果,同時也表明,治國必先治黨,黨組織是否具有充分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否能在危急之時保持政治自信和戰略定力,直接決定著應對各種錯綜復雜局勢的成效。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挑戰與機遇,實際上對中國共產黨抓好組織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歷史經驗
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組織建設方面形成了豐富的有益經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思想上的高度重視、方針策略上的正確有效,以及具體落實中始終以培育優秀的黨員干部為落腳點。
始終將組織建設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無論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召開的古田會議,還是解放戰爭行將勝利時毛澤東提出“建立報告制度”,抑或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提升組織力”,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始終保持了對組織建設的高度重視。正是源于思想上對組織建設的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保持無產階級政黨所必需的極其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可以說,建立一個具備鐵一樣的組織紀律和高度的組織運行效率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治黨理念。
組織建設要以正確的方針策略來落實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組織建設要取得成效,必須堅持正確的方針策略,正確合理的方針策略決定著組織建設的最終成效。要最大化地發揮組織戰斗力和凝聚力,就必須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黨內團結的程度決定著中國共產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一個不團結的政黨必然走向分崩離析,以致無法完成其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任務。
事實表明,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建設始終是從團結的愿望出發,本著團結的目的以正確的方針策略來解決黨內矛盾與問題,發揮民主集中制的優勢,經過批評與自我批評,促進全黨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反思,最終實現全黨在新的基礎上的團結,同時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這是符合黨情和國情的組織建設方針策略。
組織建設要以培養優秀的黨員干部為落腳點
一個強大的政黨絕不局限于某一個時間段內而是能始終保持理論上的先進性與能力上的優越性,并贏得人民的長期支持。顯然,達到這一標準需要政黨具有源源不斷的優質人才供給。歸根結底,組織是由一個個作為個體的人所構成的有機體。優秀人才斷層將是一個政黨面臨的嚴重危機,盡管中國共產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擁有最龐大的黨員數量,但這并不意味著人才就會自然而然地發揮其才干。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通過加強組織建設保障了黨始終擁有源源不斷的、經得起考驗的、可靠的黨員干部。
縱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建設,其對于人才隊伍的培養形成了三點有益經驗:一是選拔任用“政治上的明白人”,這是選人用人的關鍵標準。中國共產黨絕不能選拔任用自己的“掘墓人”,尤其是不能任用那些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的“兩面人”。從組織角度而言,一個政黨是否能夠自上而下協調一致,直接決定著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因此,選拔任用政治立場堅定、政治頭腦清醒、對黨絕對忠誠的黨員干部應始終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二是將能力素質作為基礎的考核標準。當前中國正走在強起來的道路上,作為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干部是否能妥善處理社會各群體間的利益沖突、是否能正確對待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是否能以開闊的視野應對國際外交事務并主動參與國際治理等,不僅關系到中國共產黨是否能夠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也直接決定著中國強起來的速度與程度。毋庸置疑,這與黨員干部的能力儲備密切相關。在政治過硬的基礎上,選擇任用能力突出的黨員干部,無疑將加速并拓寬強黨強國之路。三是高度重視對青年干部的培養提拔。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是百年大計,關系到黨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福祉。一個政黨中優秀青年干部所占的比例及其所處的位置,從組織層面決定著政黨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當前,中國共產黨對年輕干部的選拔除了注重政治過硬和本領過硬外,還特別注重在抗擊疫情和脫貧攻堅等基層一線工作的干部中加大提拔培養力度,從中選出敢于任事、勇于擔責、甘于奉獻、樂于學習的干部,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百年經驗的當代啟示
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百年經驗,對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強化和完善組織建設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其啟示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要進一步培育重視組織建設的文化價值觀。黨的組織建設對黨是否能始終保持戰斗力和凝聚力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因而必須對組織建設始終保持高度重視。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在黨內形成重視組織建設的文化氛圍,將一種自上而下的組織建設培育為從中央到地方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既要在全黨形成尊重和重視組織建設的風氣,也要在全黨廣泛凝聚共識,使全黨對組織建設始終擁有充分的自信和高度的認同。
二是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法治理念,提升組織約束力。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法治型政黨,黨領導依法治國,必然要求黨自身實現法治化,黨的組織建設也必然要遵循法治思維和法治邏輯。牢固樹立法治理念,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推進黨的組織建設規范化和程序化,而且更能增強和夯實對組織的約束力,將對各級黨組織的約束以法的形式加以明確和強化,以法的剛性約束規避組織建設中可能存在的隨意性、非科學性和非程序性。對于各種有悖于法治理念的組織建設行徑,將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加以懲戒,從而不斷推動黨的組織建設趨于完善化、程序化、規范化。
三是不斷提升組織建設的對外互動性,強化黨的社會動員力。政黨內嵌于社會之中,一個脫離了社會的政黨必然喪失其生命力。對中國共產黨而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黨的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將黨的組織建設與社會的現實需求相融合,不斷提升對外互動性,增強社會動員力。當前,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共產黨推動組織建設的價值指向。只有在與社會有機結合與融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建設才能不斷贏得民心,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真心支持和擁護,也才能在面對諸如抗擊疫情等困難局面時具備超強的社會動員能力,使整個社會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得以凝聚,始終以黨為社會的領導者。
四是保持從嚴治黨的高壓態勢,不斷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力。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加強組織建設,要求必須堅持從嚴治黨,對不正之風和腐敗保持“零容忍”,堅持以高壓態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使全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打造一個紀律嚴明、作風過硬、信仰堅定的無產階級政黨,也是黨在新時代面對錯綜復雜的局勢開展組織建設的戰斗力源泉。
五是始終以建成世界上最強大政黨作為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追求和目標。當前,中國共產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但離建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仍然具有一定的距離。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作為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能否不斷突破和超越自身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順利實現。因此,新時代黨的組織建設,必然要從多維度出發,立足于建成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以最嚴格、最科學、最全面的高標準來強化組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代表黨中央發出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更加需要我們在新的征程上,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本文作者為蘇州大學特聘教授、蘇州大學東吳智庫首席專家;本文系蘇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類“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國家治理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zdx2020)的階段性成果;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譚志坤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臧雪文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