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調查研究 > 調研要聞 > 正文

烏江水是這樣變清的(8)

取締網箱養殖,推進綠色轉型發展

全省烏江流域1201名退養退捕漁民全部轉產上岸

魚塘里建起“跑道”,魚兒在“沖浪”中生長。隨57歲的王亮章走進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八合村流水養魚基地,生態漁業技術令來訪者嘖嘖稱贊。

清澈的水流從上游水壩奔涌而下,穿過一條長約500米的溝渠,源源不斷地注入30余口溶氧養殖池。走近一瞧,池內水花飛濺,魚兒活蹦亂跳,有鯉魚、斑點叉尾鮰等多個品種。養殖池模擬了自然狀態下的水流環境,借助水流加速技術和水循環系統,魚兒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有氧運動。

“魚兒就像在‘跑步機’上鍛煉,運動量增大了,肉質緊致,口感更佳。”王亮章打趣道。此前,他在烏江里網箱養魚,每年向網箱里投的飼料就有200多噸。

“過剩的飼料使江水變黃,遠遠就能聞到腥臭味。密密麻麻的網箱還影響行船安全,把漂浮垃圾都卡住了。”王亮章也知道網箱養殖污染環境,可為了讓魚長得更快,還是會向水中投放大量飼料。2015年的數據顯示,烏江流域網箱養殖的日投餌量達6.2萬公斤,給水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2017年下半年,貴州拉開全域取締網箱養殖的序幕。

箱拆除,魚搬家,人改行,貴州累計投入6億元資金,全面拆除烏江流域的9579畝養殖網箱,有效減輕了水體富營養化。

上一頁 1... 5678910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