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指由符合規定的主體對特定城市建成區中已經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社會生活的地區作必要的、有計劃的改建活動,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換功能性衰敗的物質空間,使之重新發展和繁榮。德國柏林堅持“批判性重建”的城市設計綱領,開展大規模的城市更新,使城市功能日趨合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公共基礎設施愈加完善,居民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城市化浪潮”再次出現。那么,德國柏林為什么能成功完成城市更新呢?
完善立法制度體系,找準城市更新目標。法律制度是城市更新良性協調運轉的首要保障。德國之所以能夠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系統的法律制度和完備的規劃體系。
德國政府制定《建設法典》和《建設法典實施條例》,并在1986年正式將《特別城市更新法》并入《德國建筑法》中,在城市更新過程中賦予當地政府部門審批、征購以及優先購地等多項權利。與此同時,國家創制雙軌收集制度,施行《廢物管理法案》《填埋法案》《包裝條例》等相關法律條令,用于規范引導消費者和市場的行為,促使居民將丟棄的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回收和處置,從而達到“變廢為寶”的效用。
德國實施邦—州—地方政府三級互聯的規劃體系,明晰各地區各部門職責任務,暢通各級銜接機制,有效提高城市區域規劃效率。德國城市更新管理結構的層級清晰透明,以柏林為例,其相關的組織機構主要涵蓋城市發展規劃局、州文物保護局、普魯士宮殿和園林基金會三級。
柏林政府提出了更加謹慎的城市更新原則,主要以空間形態邏輯清晰,公園交通流線設計簡潔,注重對場地歷史、人文遺產的保護這三個更新原則為基礎,依據區位和所有權實行多樣化的政策,并致力于將一些閑置的制造業用地和舊基礎設施用地規劃為自然保護公園。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更新,倡導可持續發展。由于國土面積的局限與人口的快速增長,伴隨城市基礎設施陳舊等歷史問題亟待解決,德國政府意識到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以加快城市更新。
柏林政府在全市范圍內加大投資力度,倡導可持續開發的創新規劃理念,通過對試點街巷進行空間改造、空間重塑和空間回歸,進而逐步改變居民的生活環境。與此同時,柏林強調數字媒體設計的發展理念,有效地滿足了公眾對創意設計衍生品的跨區域需求,并增強了柏林設計的國際影響力。
在城市更新規劃中,柏林政府沒有采取推倒重建的簡單方式,而是以保護歷史建筑為基調,注重商業、住宅、辦公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將70%的舊建筑進行改造升級,并注重新建筑在外觀、高度上與舊建筑的統一協調,進而形成了老城商住混合住宅區的空間更新和使用模式。
重視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運營。柏林政府將輕軌系統與地鐵系統相互分離并有機統一,以滿足不同客流的需求。同時,延長輕軌線路的到達范圍,減少地鐵的換乘次數,完善票制票價系統,靈活安排運營時間,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間下建成與之相適應的便捷、舒適的公共交通系統,有效推動了城市更新速率。此外,柏林政府倡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強由城市建設帶來的固廢資源管理等問題。截至目前,柏林城市的固廢循環利用率達到65%,建筑廢物循環利用率則高達90%,在城市基礎設施更新的過程中,不僅推動了城市的全方位更新與發展,也使得城市的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重視街道空間布局,提升城市文化藝術元素。伴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街道被賦予的意義已然超過其本身的物理功能,它不僅是民眾的出行通道,更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城市理念精神的傳遞。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柏林政府著眼于全局,從城市布局、文化元素、藝術發展等多個視角出發,堅持以尊重人民的平等使用權為理念,優先考慮民眾的出行方便和活動空間自由化,由此形成諸多具有借鑒意義的規劃舉措與策略。
柏林進行了科學的城市街道輔助設施規劃,通過考察地形、順應地勢,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周邊布景設計,提升城市更新質量,在街道兩旁配備了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餐飲、休閑娛樂、購物的地方,便捷式的出行成為其重要的城市更新理念之一。柏林城市街道的多元化設計,增強了城市的觀賞性,降低了突兀感,提升了城市空間的和諧性。
秉持綠色發展價值理念,全面推動綠色城市建設。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柏林,戰后在廢墟中迅速重生,該城市以先進的管理理念、合理的城市規劃,再加上對于生態理念、綠色理念、健康理念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終建立了這個全球知名度極高的綠色城市。著重強調綠色發展價值引領,全面推動綠色城市發展,并結合柏林實際情況,采用行政與經濟相結合的發展政策,從兩個方面提出柏林綠色城市建設規劃。
柏林將城市森林建設作為綠色城市建設中重點發展的領域。柏林公共綠地為1.3萬公頃,共計3300余處,占比大約為14%,城市森林面積為1.6萬公頃,占比大約為18%,城市森林無疑是柏林綠色城市更新建設中的核心部分。比如,柏林和勃蘭登堡林業發展大綱正是柏林城市森林建設的一種縮影,通過20年的時間新建人工樹林5090公頃,致力于通過多元化的造林方式,小面積打造多種林分結構,進而提升現有林地質量,更好地滿足大眾需求,推動城市更新中的綠色建設。
柏林制定相應的政策,主要參考綠化面積,實施針對性的減稅激勵措施、資金補貼措施,并引導市民針對公務建筑垂直墻壁、平屋頂、閑置角落等進行綠化。與此同時,在利用城市社區四周的公共空間時,柏林市政府均允許市民進行低價租用,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花草、蔬菜混合種植的綠色地帶,以城市綠地建設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更大幅度地提升城市精細化、生態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