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耿化敏
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黨史觀的科學建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樹立正確黨史觀,準確把握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站在建黨百年新起點,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對百年黨史的主題、階段、成就和經驗作出新總結。
黨的歷史上首次明確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為百年黨史的鮮明主題,深刻反映出將黨史和民族復興史統一起來的歷史自覺
“七一”重要講話堅持以初心使命為統領,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結為百年黨史的主題。這就在黨的歷史上首次明確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確立為百年黨史的鮮明主題,依據就是黨史和民族復興史的內在統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成百年黨史的來路和歸途。堅持大歷史觀,就要在近代以來的歷史變革中,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建立黨史與民族復興史的統一敘事。“七一”重要講話以鴉片戰爭作為黨史敘事起點,以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作為參照,比較黨成立前后的歷史,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題,闡述黨的應運而生、輝煌歷程和未來走向,總結黨的成就和經驗。作為一項共識,黨史敘事的起點從1921年上移至1840年,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不斷延伸,充分表明黨史與民族復興史的內在一致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貫穿百年黨史的全過程。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貫穿黨的不懈奮斗史、不怕犧牲史、理論探索史、為民造福史、自身建設史的全過程,是對黨的歷史發展的全覆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揭示百年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初心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主題,決定百年黨史的主線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反映百年黨史的主流本質是中華民族從沉淪走向復興的偉大歷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反映百年黨史的進程和發展規律。從建黨到建立新中國,從實行改革開放到進入新時代,黨的歷史進程不斷向前,其發展的主軸和大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從黨的豐富多樣的歷史表象中總結的具有普遍性的發展規律,黨以堅守初心和使命回答“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時代之問。
只有那些貫穿歷史全過程、揭示歷史本質、反映歷史規律、展現歷史大勢的要素,方能稱其為歷史發展的“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黨史主題,深刻反映出黨把黨史和民族復興史統一起來的歷史自覺,深刻闡明黨把握住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沉淪不可逆轉地走向復興的歷史規律,深刻展現出黨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
新時代已經具有開創發展的鮮活實踐,具備作為黨史新階段的客觀依據
深刻把握黨史的新階段,就要明確新時代的依據在于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發展。“時代”作為表述歷史時間階段的代名詞,有其賴以存在的政治、實踐、理論等方面的客觀條件。
從理論上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新時代開創發展的理論基礎。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一個時代的誕生,必有其思想的獨特創造。當代中國正經歷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進行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為黨的創新理論的產生提供了時代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為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提供了創新理論,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旗幟和行動指南。
從實踐上看,極不平凡的歷史性成就和變革,奠定了新時代開創發展的實踐基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以黨的十八大作為創立的起點,以黨的十九大作為發展的起點,以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未來延伸的落點,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作為“正在發生的歷史”,足以構成獨立的歷史新階段。
從國際上看,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關系發生的新變化,奠定了新時代開創發展的全球影響力基礎。伴隨中國國際地位的躍升,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進人類福祉履行大國責任。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前所未有地走進世界政黨舞臺中心,目前和160多個國家的56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保持經常性的聯系,黨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引領力顯著提升,積極履行“為人民謀幸福、為人類謀進步”的大黨責任。
從時代特征看,新時代具有區別于其他階段的顯著特質。關于時代主題,它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段內的一個新階段,始終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展開。關于時代起點,它以黨的十八大為起點,由黨的十九大宣告進入新時代。關于時代趨勢,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
從“四個偉大成就”的層面理解黨的發展階段,黨從此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的新起點上
“七一”重要講話根據黨的歷史、實踐和理論的發展,科學劃分黨的歷史階段,闡明黨的歷史性貢獻。把握“七一”重要講話創新思想的精義要領,就要站在新時代的高度,從“四個偉大成就”的層面理解黨的發展階段,從“四個莊嚴宣告”中理解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作出的歷史性貢獻。“七一”重要講話站在新時代的制高點,首次用數字“四”表述黨史的階段和成就。講話深刻總結了黨創造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偉大成就”,用“四個莊嚴宣告”描述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精神狀態發生的歷史性變化。由此,黨的歷史階段從以往的“三階段論”創新性地發展為“四階段論”,體現黨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第一個偉大成就對應黨的第一個歷史階段。從建黨到建立新中國的28年,黨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黨從此站在全國進行全面執政,從破壞一個舊世界轉向建設一個新世界的歷史起點上。
第二個偉大成就對應黨的第二個歷史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29年,黨處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階段,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從此站在邁進社會主義社會、完善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起點上。
第三個偉大成就對應黨的第三個歷史階段。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八大召開的34年,黨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歷史轉折,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封閉僵化到全面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和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水平的歷史性跨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活力的制度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從此站在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的歷史新起點上。
第四個偉大成就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黨的最新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從此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的新起點上。
從“九個必須”的角度把握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現實要求,充分汲取百年黨史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精神偉力
“七一”重要講話堅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強調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怎樣才能繼續成功,提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對照既有的歷史經驗總結,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講話提出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項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等,可以發現“七一”重要講話既有一以貫之的堅持運用,更有與時俱進的新概括。
基于“中國之治”的偉大實踐,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被一致地放在經驗總結的“一頭一尾”予以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定海神針”。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為黨中央抓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七一”重要講話要求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政治自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百年大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這兩條經驗是對“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刻把握。
基于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一些黨史經驗的常規事項被列入其中。比如: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思想建黨、理論強黨這一傳統優勢的體現,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黨史寫照;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源自黨指揮槍、建設人民軍隊的歷史真理,是強黨強國強軍內在邏輯的統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源自中華民族的和平和睦和諧的歷史文化基因,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外交的核心要義。這幾條經驗體現黨對歷史經驗的穩定成熟的共識。
基于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一些新事項擺在重要突出位置,體現黨對歷史經驗總結的新思考。比如:為美好生活而奮斗,是踐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體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歷史上看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走自己的路的結論,從現實和未來看是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要求;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針對的是國內發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和國際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把握;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是堅持運用歷史上的統一戰線的重要法寶,更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匯智聚力。這幾條經驗體現黨對時與勢的戰略判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歷史觀。伴隨時代的前進、知識的增長和事實的更新,歷史觀不斷發展和進步??偨Y過去,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又要站在今天認識的高度。“九個必須”既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經驗總結,也是應對現實挑戰、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現實要求,進一步拓展了黨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功能。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