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自身素養高,創造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不菲政績。良好的素養及能力不僅體現在政治素質、道德品行、作風面貌等方面,還顯性地體現在推動地區發展、創造政績的能力上。正所謂,“政績出干部”。政績是干部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砝碼,也是組織選用干部的必備參照和基礎條件。政績既表現為GDP的增長、重大項目建設、民生福利的改善、城市面貌的提檔升級等硬指標,也體現為區域政治生態的優化、社會風氣的醇正、社會治安的好轉等軟實力。政績之所以被需要,是因為在金字塔式的干部隊伍結構中,越往上崗位職數越少始終是一個無以回避的殘酷現實。此時,為了公平公正地選拔干部,組織就會以政績為參照來選拔干部,干部個人也想以政績為依托來展現才能并向組織表達希望受到重視進而得以提拔的期待。實踐證明,以績選人決非盡善盡美,但是相比其他方式而言,目前尚是最大共識。當然,通過政績考核來選拔干部,不可避免地會形成競爭。“晉升錦標賽”就是它的產物。一些研究發現,“以經濟增長為基礎的晉升錦標賽結合了中國政府體制和經濟結構的獨特性質,在政府官員手中擁有巨大的行政權力和自由處置權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激勵地方官員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治理方式。”這里,暫且不去討論“晉升錦標賽”是否科學合理,但是必須客觀地看到這種競爭方式確實提高了干部本人的綜合素養,至少“倒逼”了干部努力地創造了一些政績。梳理148個樣本的基本素材可以看出,幾乎所有人在其任期內都創造了不菲政績。
在提倡高質量發展的當今,雖然發展依舊是“第一要務”和“硬道理”,但是政績顯然不再局限于GDP總量、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傳統的正向激勵硬指標。政績考核指標已全方位地覆蓋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領域。務實、清廉、擔當、作為都成為組織和公眾衡量干部政績好壞的重要參照。正由于政績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一些縣委書記也根據新的考核要求奮力拼搏,力求在任期內創造更多更優的政績。比如,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所在的江陰市在2020年實現了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十八連冠”。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雖然地處西部,但是近年來在縣委書記王鎮義的帶領下,發展成效也是極為顯著。2020年不僅大力推進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2.2億元,而且推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這些數據說明,大多數優秀縣委書記在履職期間創造了良好政績,卓有成效地推動了區域發展。
(作者為江蘇省社科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容錯機制局部空轉的情景檢視及其防治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ADJ00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陳朋:《干部隊伍專業治理能力建設: 基本情勢及影響因素——基于江浙滬三省( 市) 衛健委處級干部的分析》,《求實》,2020年第6期。
②桑玉成:《我們怎么選干部》,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
③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經濟研究》,2007年第7期。
責編/李一丹 美編/王夢雅
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