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998年金大中總統提出“文化立國”發展戰略以來,韓國政府一直將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發展的重點產業加以大力扶持。經過多年努力,韓國已然成為世界文化輸出大國,特別是韓流的全球盛行成為韓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成就。韓國不遺余力地向世界推廣其傳統文化、流行音樂、影視劇等,在政策、制度和實踐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這對當下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韓國 文化立國 韓流 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G13 【文獻標識碼】A
2020年2月,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韓國電影《寄生蟲》一舉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刷新了非英語類影片征戰奧斯卡的記錄,引發全球矚目。不僅如此,韓國的電視劇、音樂、偶像團體、游戲、漫畫、餐飲等,都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韓國文化已經成為韓國在國際上的響亮名片,它如何走向世界?為何取得如此巨大成功?這對當下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韓流盛行帶動韓國文化產業整體發展,提升了韓國文化軟實力
自1998年韓國提出“文化立國”戰略至今,在政府和民間的不懈努力之下,韓國文化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并不斷邁向國際市場。20世紀90年代末,以流行歌曲、影視劇為代表的韓流文化迅速發展起來。2002年,電視劇《冬季戀歌》在中國和日本掀起收視熱潮。不僅風靡亞洲,韓流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也廣受關注;Rain、Wonder Girls等韓國歌手紛紛沖出亞洲,挑戰美國市場;少女時代、BEAST等新一代偶像團體通過美國視頻網站YouTube在全球宣傳韓國流行音樂(K-POP);鳥叔的“江南Style”更是唱響世界。如今,韓流已然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重要風向標之一,在全球具有廣泛受眾和強大影響力。韓國外交部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球韓流現狀》報告顯示,以全球98個國家為調查對象,韓流愛好者協會共有1835個,會員粉絲總數首次破億(1億零478萬),數量相當可觀。其中亞太地區會員粉絲數以6900萬高居首位,其次是歐洲(1880萬)、美洲(1580萬)、非洲及中東地區(120萬)。
韓流的世界流行推動了韓國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統計數據顯示,韓國文化產業2019年海外出口額為101億8903萬美元,進口額僅為12億222萬美元,貿易順差高達89億8681萬美元。2020年韓國文化產業出口額為108億2741萬美元,同比增長6.3%,這一數據比2000年的5億7000萬美元增長了近20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韓國流行音樂(K-POP)對外輸出創造了迄今最高紀錄。雖然世界唱片市場因新冠肺炎疫情遭受重創,但韓國的唱片類出口額卻達到1.7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了94.9%,比3年前的2017年增長了4倍。
韓國的游戲、網絡漫畫等產業也毫不遜色。韓國是游戲產業強國,2019年其在全球游戲市場所占比重為6.2%,緊隨美國、中國、日本、英國,位居世界第五。其中,PC游戲以12.5%的占有率位列世界第三,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移動游戲以9.1%的占有率居世界第四,位列中國、美國和日本之后。韓國游戲出口自2010年來一直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約9%。2019年韓國游戲出口額為66.5億美元,2020年達到72.5億美元(占韓國文化產業出口額的66.9%),同比增長8.8%。韓國網絡漫畫作為新一代韓流內容廣受關注,Naver和Kakao系列網絡漫畫平臺2014年起正式進軍海外,以日本、中國、東南亞、歐洲、美國為中心進行擴展。2019年韓國漫畫出口額為4598萬美元,同比增長13.6%,在11種類型的文化產業出口中創下了最高增長率。
韓國十分重視推廣自身傳統文化,其主要措施包括在全球主要國家設立世宗學堂和韓國文化院、積極申報世界遺產等。世宗學堂是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專門針對外國人學習韓語以及體驗韓國文化而設立的公共機構。截至2020年,韓國已在全球76個國家開設了213所世宗學堂,包括亞洲114所(含中國23所)、歐洲53所、美洲32所、非洲10所以及澳洲4所。此外,韓國還在世界27個國家設立了32所韓國文化院、10所文化宣傳館,通過定期舉辦“韓服文化周”“泡菜制作體驗”、開通傳統文化博物館線上體驗等形式,積極推動韓國傳統文化走出去。同時,韓國在申遺的道路上也積極踴躍。據韓國文化財廳統計,韓國現有世界遺產(昌德宮、水原華城等自然人文景觀)14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江陵端午祭、阿里郎等)21個以及世界記錄遺產(訓民正音、《朝鮮王朝實錄》等)16項。
韓流盛行提升了韓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塑造了良好的國家形象,提升了韓國文化軟實力。韓國海外文化宣傳院發布的《2019年度大韓民國國家形象調查結果》顯示,76.7%的外國人對韓國國家形象持肯定態度。其中,對韓國正面形象產生影響的首要因素是流行音樂、電影、文學等大眾文化(38.2%),其次是經濟水平(14.6%)以及其他因素。由此可見,韓流的全球影響力已經逐漸轉化為韓國的文化軟實力。正如《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一篇文章所指出的,韓國的國家形象因韓流得到根本改善,其從一個飽受戰爭打擊的貧困國家一躍成為頗具時尚感且先進的國家。英國波特蘭公司(Portland)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軟實力30強:2019年全球軟實力排名》顯示,韓國文化軟實力居全球第19位(法國第1位)、亞洲第2位(日本第1位)。報告認為,韓國軟實力的突出優勢在于其發達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其研發投入和專利數量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在人文交流領域,韓流明星具有強大號召力,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赴韓旅游、體驗韓國文化,并與當地人進行直接的溝通與互動。全球頂尖雜志《MONOCLE》的2020年度軟實力調查評價指出,韓國軟實力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德國),認為韓國在文化領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標桿。
韓國“文化立國”戰略的制度與實踐
作為東亞漢字文化圈的一員,韓國在歷史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自20世紀70年代創造“漢江奇跡”以來,韓國經濟實現突飛猛進的增長,逐漸具備中等強國實力。然而,20世紀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政府認識到,在先天物質資源并不豐富的條件下,應將發展重點集中到文化產業,以文化發展來促進經濟振興。1998年,金大中總統就任后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戰略,確立了文化產業作為韓國支柱產業的地位。
韓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是“文化立國”戰略實施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就法律制度來看,韓國在20世紀90年代先后通過了《電影振興法》《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等法律,后來歷屆政府也一直將制定文化政策、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施政重點(詳見表1)。進入21世紀,韓國外交部首次任命“公共外交大使”(2011),并制定《公共外交法》(2016),通過文化公共外交向世界積極宣傳韓國文化。同時,如《文化產業振興五年規劃》《文化韓國愿景21》等一系列文件的相繼出臺,對韓國文化發展目標作出了階段性的明確規劃。
就組織機構來看,韓國政府設立文化體育觀光部專門主管文化發展和交流工作,下設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韓國國際文化交流振興院、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韓國知識產權委員會、韓國觀光公社等機構,且這些機構均設有海外辦事處。值得注意的是,為適應不同時期的發展要求,韓國政府文化主管機構經歷了數次名稱調整。金泳三時期設立文化產業局,主要目的是推動國內文化產業發展;金大中時期設立文化體育觀光部,積極推動韓國文化的外向化發展;盧武鉉時期又單列文化觀光部(下設文化產業局和文化媒體局);李明博時期重新整合為文化體育觀光部(下設文化內容產業室、媒體政策局);樸槿惠和文在寅政府都沿用了文化體育觀光部這一名稱,只是對各部門分管的具體工作進行了細致化調整。此外,韓國于2009年設立文化產品貿易司,幫助韓國文化產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韓國外交部下屬的韓國國際交流財團(KF)也承擔了大量公共外交和對外文化交流的工作。
就財政支持來看,進入21世紀,韓國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和文化財政預算逐年增加。2000年韓國文化財政預算首次突破國家總預算的1%,后來一直保持在1%以上,預算額總體上呈快速增長趨勢。2021年韓國文化財政預算達到61.3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5.9%(詳見表2)。2001年文化產業振興院成立,韓國政府撥出5000萬美元建立文化產業基金,專門用于文創企業的扶持以及文創人才的培養。韓國政府還通過各種渠道設立了文藝振興基金、廣播發展基金、信息化基金、出版基金等多種專項基金為文化發展提供資助,文化體育觀光部和未來創造科學部也設有多項種子基金來支持文創企業的產學研發展。
韓國私營企業的廣泛參與是“文化立國”戰略的強大助力。三星、CJ集團等韓國代表性企業在促進文化對外傳播方面走在前列。三星早在1965年就設立文化財團,其運營支持的美術館每年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企劃展示、教育培訓和海外交流活動。三星文化財團從2001年起支持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的韓國館展覽,積極向世界宣傳韓國作家、藝術家。2011年三星文化財團與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舊金山亞洲美術館共同舉辦“韓國粉青瓷特別展”,為韓國傳統文化藝術走向世界提供了支持。CJ集團的文化綱領是“向全世界宣傳韓國的美麗文化”,其在食品、娛樂、媒體、電影等領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績。特別是CJ旗下的“BIBIGO”餃子,2020年銷售額首次突破1萬億韓元(約8.8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占比達到65%(6700億韓元),創下了食品領域的最高紀錄。CJ文化財團還在音樂、表演、電影等領域開展各類資助項目,并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開展國際文化教育,架起了韓國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韓國文化“走出去”的經驗與啟示
第一,政府大力支持。韓國政府在政策制度層面為韓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保障。1999年2月通過的《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大法,此后政府又陸續頒布一系列相關法律,涉及電影、音樂、游戲、娛樂演出、廣告、因特網、知識產權、信息化等各個領域,并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適時更新或修訂法律?;谛鹿诜窝滓咔橛绊懀n國政府接連發布《新韓流振興政策推進計劃》《國際文化交流振興實施計劃(2021)》,積極探索利用線上平臺、高科技手段等大力推廣韓國文化。
第二,政府與民間相互借力。政府一方面在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為民間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時也借助民間機構、知名人士以及海外僑胞等從事文化和公共外交活動。韓國外交部利用“名人效應”,任命本國文體明星為宣傳大使,開展文化外交。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利用谷歌、Facebook、Youtube等互聯網平臺大力推廣韓國影視、流行歌曲、跆拳道、韓餐、韓服等,力圖打造綜合的韓國文化(K-CULTURE)品牌。很多民間機構如韓國高等教育財團(KFAS)、SM娛樂公司等也承擔一部分文化外交工作。
第三,以出口為發展導向。由于國內市場規模有限,韓國需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韓國“文化立國”戰略一直將開發海外文化市場作為核心目標持續推進,這與韓國戰后經濟發展模式一脈相通。2010年,韓國提出“文化強國(C-KOREA)2010”戰略,提出了“成為世界5大文化產業強國”的發展目標。為了促進文化產品出口海外,韓國政府大力資助翻譯和出口產品的制作,在世界各國設立文化機構為文化產品出口提供優質的平臺與便捷的服務。近年來,韓國文化產業海外市場不斷拓展。2018年韓流帶來的總出口額為100.63億美元,2019年則達到123.19億美元,同比增長22.4%。
第四,以娛樂產業帶動整個文化產業。韓國影視娛樂產業的發展極大帶動了國內電子產品、服飾、餐飲、旅游、美容、醫療等的全面發展。影視產品輸出的不僅是劇情和內容,更向世人展示了韓國的飲食文化、日常生活和精神風貌等,形成巨大的商業復合鏈條。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市場價值也令韓國影視作品出口版權費水漲船高。2016年中國愛奇藝網站以每集23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太陽的后裔》轉播權,韓劇《愛情雨》在日本的轉播權更是創下了每集30萬美元的天價。
第五,重視文化人才的專業化培養。韓國文化產業振興委員會于2012年提出《文化產業專門人才培養中長期計劃》,這是為了強化韓國文化產業全球競爭力而實施的專業復合型人才計劃。韓國政府廣泛利用高校教育資源,設立文化產業相關專業與研究機構,加大高端文化人才培養;完善產學研機制和人才培訓系統,注重人才的研修和實踐經驗;成立“文化技術(CT)產業人才培養委員會”,負責人才計劃的制定與協調等事宜。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還開發了專門的職場人士進修項目、海外專家指導、在線游戲教育、廣播培訓等各種教育內容。
韓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經驗為我國提供了有益借鑒。今年是“中韓文化交流年”開啟之年,明年將迎來中韓建交30周年,對兩國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韓互為重要近鄰和戰略合作伙伴,兩國元首于今年1月份共同啟動文化交流年,就加強各領域交流合作達成一系列新的重要共識,為全年兩國關系的發展開了好頭,兩國關系正朝著實現共同發展、致力地區和平、攜手振興亞洲、促進世界繁榮的目標邁進。
當前,中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國家軟實力顯著增強的遠景目標,并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列入“十四五”規劃《建議》。為使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首先,要從國家層面加強政策和法律支持,加大資金投入。我國已相繼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1)和《電影產業促進法》(2016)等,但總體來看,文化領域的立法進程仍然相對緩慢。2014年開始起草的《文化產業促進法》至今尚未正式出臺,需從國家層面大力推動。政府要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鼓勵民間企業和社會資金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建立多元融資渠道和平臺。其次,要充分發揮民間力量,推動產學研聯合,打造強有力的文化產業鏈。要正確處理政府管控與市場競爭的關系,發揮民間力量走出去的靈活優勢,鼓勵文化產品研發創新,構筑多元渠道整合文化資源,帶動文化產業衍生品的綜合發展。再次,要加快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力拓展海外市場。根據國際慣例及對象國需求對傳統文化產品進行創新,生產出更多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受國際消費者青睞的文化產品。最后,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著力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國際輿論引導力,向國際社會展現真實、全面、立體的中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韓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注:本文系復旦大學2020年度原創科研個性化支持項目“國際話語權視域下的中國國家形象建設”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2020 Global Hallyu Trends, Korean Foundation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October 22,2020.
②《2019年文化產業調查報告》,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網,2020年5月19日。
③《新冠疫情后的韓流》,韓國國際文化交流振興院網,2021年5月31日。
④張東明、樸松喜、王殷:《軟實力視角下的韓國“文化立國”戰略》,《當代韓國》,2017年第3期。
⑤《2019年度大韓民國國家形象調查報告》,韓國海外文化宣傳院網,2020年2月2日。
⑥《2019年文化產業調查報告》,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網,2020年5月19日。
⑦[韓]蔡志英:《韓流20年:成果與未來展望》,《亞洲摘要》第1卷10號,國立首爾大學亞洲研究所,2021年3月。
⑧Portland, The Soft Power 30: A Global Ranking of Soft Power 2019, October 2019.
⑨Soft power super stars, Monocle, December 2020/January 2021, issue 139.
⑩South Korea’s influence in Asia, The Economist, February 18,2012.
責編/馬寧遠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