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青年干部肩負著繼承和發展黨和國家事業的歷史使命,要認真分析青年干部在基層治理過程中面臨的工作生態及產生不良感受的原因,并以此為依據精準應對,對如何更好激發新時代青年干部的干事激情,更有效發揮青年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的關鍵作用進行思考。
關鍵詞:青年干部 基層治理 工作生態 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在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重要歷史時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性因素。而這其中,基層青年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身處整個治理體系中直面人民群眾的第一線,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先鋒力量,其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然而在“三新一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當下,隨著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持續推進,基層工作逐漸呈現出任務重、要求高、強度大、時間緊等特點,部分基層青年干部在高強度的治理任務、高頻次的督查問責下,體驗著責任重、風險多、能力疲弱、升職壁壘等一系列負面工作生態,這將直接影響基層青年干部的身心健康、工作態度和行為表現,并最終影響公共服務質量和治理效能。鑒于此,要以強化治理能力、完善培養選拔機制和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為著力點,有效疏導基層青年干部的壓力負擔,更好激勵其擔當作為。
新形勢對基層治理和青年干部的新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并對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伴隨著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基層治理亟須在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上進行創新,以高效能治理支撐高質量發展。具體來說,新形勢下基層治理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向: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基層治理的重中之重,把改善民生貫穿到基層各項治理工作中,把人民群眾滿意與否作為衡量基層治理成效的重要標準;二是要堅持整體性思路,既要穩住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又要打好組合拳,做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一體推進,在多元發展任務中尋求動態平衡;三是要堅持有效治理,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持續深化基層重點領域改革,正確處理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實踐的雙向關系,在簡政放權的同時時刻警惕防范各類潛在的社會風險,筑牢基層安全基石。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在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提高基層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青年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提高治理效能既是新形勢下的客觀需要,也是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進入新發展階段,基層治理面臨的形勢日益嚴峻復雜。對于青年干部來說,既要做到胸中有全局,深刻把握基層社會的主要矛盾,勇于直面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又要善于發揮自身優勢,用好用活當前推動基層治理創新的各類資源,在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時,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開創基層治理新局面。
新時代青年干部面臨的基層治理工作生態
基層工作“人少事多”“權小責大”。基層作為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末梢”,面臨著繁重的行政壓力和多元的社會需求,“人少事多責任大”逐漸成為當前基層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囿于基層部門編制數量有限和上級機關抽調借調現狀,基層穩定在編在崗人員捉襟見肘,面對上級下發的各類發展和治理任務,基層青年干部往往應接不暇,一人身兼數職,“白加黑”“5+2”“截假日”,超負荷運轉逐漸成為基層工作的常態。巨大的工作壓力給基層青年干部身心健康帶來了嚴峻考驗,再加上部分基層青年干部還面臨著贍養老人、子女教育、夫妻感情等家庭實際矛盾,出現了難以協調工作生活平衡,在雙重負擔的處境下無法及時疏導自身工作壓力的情況。另一方面,權責不匹配問題加重了基層青年干部的工作負擔。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常常出現責任已層層壓實,但相匹配的社會資源和行政權力卻無法同步的尷尬現象,使得一些工作的推進由于缺乏有效抓手而遇到較大阻力,這無形中給肩負重大風險責任的基層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又帶來了較大的工作壓力。
基層待遇低晉升難,考核問責層層加碼。一方面,由于缺乏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基層工作強度相平衡的有效的薪資機制安排,基層干部的薪酬待遇無法得到及時提升。在收入與其他行業里的同齡人相比較為懸殊,且部分身處艱苦地區的青年干部還面臨著“工作外疲勞”的情況下,基層青年干部難免會產生心理落差和精神焦慮。此外,相較于工資待遇與工作強度不對等,基層青年干部還面臨著升職“天花板”,有限的社會資本和狹窄的晉升渠道使得一些胸懷抱負的青年干部逐漸喪失了在基層工作的激情和動力,部分青年干部時間一長覺得升遷無望,就安于現狀、暮氣沉沉,對待工作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個別青年干部則一心謀劃著通過考研、遴選、借調等途徑逃離基層,導致一些基層陷入干部斷層的“泥潭”。另一方面,伴隨著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推進,中央政府也進一步加大了對地方政府的考核監督。雖然考核監督的初衷在于推動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在地方落實到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然而,在強調考核問責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區不斷把責任下移,過分關注結果導向,動輒簽訂“責任狀”,把上級機關分配的任務不計考慮地全部甩給基層,進一步增加了基層的工作負擔。這樣一來,一旦出現問題,基層就成了問責的“重災區”,完不成任務的干部輕則“刮胡子”,重則“摘帽子”,在面對決定其升降去留的“壓力型”考核時,部分基層青年干部長期處于心理緊繃狀態,基層治理效能也因此大打折扣。
形式主義破壞工作生態,挫傷青年干部積極性。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各領域的工作要求也邁向新高度,這在基層一線工作中表現得尤為明顯。而面對層層加碼的政策傳導壓力和復雜瑣碎的治理任務,形式主義在基層治理實踐中也不同程度浮現了出來。一方面,部分地區只追求短期效應,調研時走馬觀花,一項試點政策剛出臺,就急于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各項工作對上不對下,務虛不務實,不僅影響國家大政方針的貫徹落實和人民群眾的福祉提升,還破壞了基層工作生態。另一方面,部分地區為了應付上級考核問責,把發文、開會作為抓落實的主要方式,推崇“留痕管理”,這使得本就忙碌的基層干部更加疲于應付,很多初到基層渴望施展拳腳的青年干部更是將大量時間消耗在表格填寫、材料申報、會議發文上,很難將精力集中在為群眾辦實事和為基層謀發展上,長此以往容易滋生思想麻痹等問題,在降低工作效率和治理能力的同時,挫傷基層青年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基層青年干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是一件大事,關乎黨的命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計。”基于上述基層青年干部不良工作生態、心理狀態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有效疏導基層青年干部的壓力負擔,進一步增強基層治理效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精準應對:
持續強化治理能力,淬煉青年干部成長。發揮青年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作用,夯實治理能力是基礎。青年干部初到基層,正處于摸索積累的重要階段,在成長過程中必須不斷提高自身治理能力,修煉善治“內功”。第一,注重政治能力建設,政治能力是培養選拔青年干部的首要標準。基層青年干部要積極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保證自己能夠從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和矛盾關系中找準政治定位,以對黨的絕對忠誠滿懷信心地投身基層工作,同時能夠準確領會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內涵實質,一絲不茍、精準精確地抓好各項政策落實工作。第二,提升調查研究和群眾工作能力,青年干部只有扎根一線,深入群眾,才能掌握基層的真實情況,在各項工作中要堅持走群眾路線,放下身段,俯下身子,學會與群眾打交道,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住問題的本質,把群眾的所急所盼轉化為工作方向和決策依據,努力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第三,提升改革攻堅和抓落實能力,要讓青年干部在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社區治理等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一線工作中歷練成長,練就不折不扣抓落實,迎難而上挑重擔的可為品質。第四,提升科學決策和應急處突能力,青年干部要善于從全局和長遠角度看問題,謀對策,從基層治理的小事著手,培養自身的戰略思維能力,從急難險重和突發事件著手,錘煉防范風險和應急處突能力。
完善培養選拔機制,激發青年干部活力。發揮青年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作用,健全體制機制是核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科學判斷,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并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青年干部思維敏捷,在基層工作中敢于創新,是高素質干部隊伍中的重要一員,也是推動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對于各級政府而言,應該不斷完善培養選拔機制,努力把基層打造成青年干部成長成才的大舞臺。一方面,要拓寬選才渠道,打破晉升壁壘,激勵青年干部擔當作為。第一,堅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破除“唯學歷、唯年齡、唯資歷”傾向,通過青年干部座談會、定期調研摸底等方式全方位了解青年干部,及時把在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日常治理工作中表現優異的青年干部識別出來;第二,打破晉升壁壘和區域界限,創造條件遴選優秀基層青年干部進入中央、省級、市級機關,通過上掛、下派、平級交流等形式,讓基層青年干部到不同區域不同崗位上接受鍛煉,同時探索建立常態化交叉選拔機制,打通體制內外交流渠道,充分激發基層青年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強化對青年干部的培訓教育,探索實行全鏈條式培養機制。一是科學合理地設計基層青年干部培養方案,針對不同崗位的專業特性,強化對青年干部的專業訓練,依托“專項任務”和“課題訓練”彌補青年干部專業化訓練不足的問題,保證青年干部熟悉相關政策領域,掌握工作方法,克服“本領恐慌”;二是強化青年干部跟蹤培養機制,充分結合考核評價結果,建立青年干部成長檔案,分層次建立優秀青年干部儲備庫,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完善容錯糾錯辦法及相關實施細則,既要鼓勵青年干部探索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又要及時糾正基層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和“苗頭性”問題,保護青年干部的干事激情。
深入推進基層減負,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發揮青年干部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作用,組織關心和支持是保障。一方面,我國現行體制和運行流程亟需改革創新,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要不斷完善與基層工作實際相匹配的權責體系,為基層松綁減負。第一,探索解決基層人手不足的問題,加強對基層部門的編制政策傾斜和動態化管理,在落實基層編制保障,降低基層空編率的同時規范上級部門從基層抽調、借調干部的程序;第二,明確賦予基層與其服務范圍相匹配的職權,同時劃定責任邊界,推動基層政府從“無限責任”轉為“有限責任”;第三,進一步優化基層業務流程,持續面向基層壓縮各類不必要的會議、材料、報表,避免“文山會海”和“過度留痕”,保證青年干部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基層治理中。另一方面,要完善干部激勵保障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態。一是要完善基本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厘清津貼發放標準,落實加班補貼、加班調休制度,關注青年干部的心理健康,讓基層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張弛有度,保持高效的工作狀態;二是要建立健全“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對在基層艱苦崗位上“敢作為、勇擔當”的青年干部,在職級待遇、提拔任用上采取一定的傾斜政策,降低青年干部的職業前景壓力;三是要充分發揮基層老干部的“傳幫帶作用”,有內容、有步驟、有質量地落實幫帶任務,不僅要在工作中毫無保留地“傳”,提升青年干部的業務素養和服務水平,更要在思想上“幫”,通過談話談心等方式為青年干部答疑解惑,幫助青年干部解決基層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及時糾正青年干部思想上的偏差,使其全心全意服務人民。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在新發展階段,要持續強化青年干部治理能力,讓青年干部在基層大有作為;進一步完善選拔激勵機制,讓青年干部在基層有盼頭、有目標、有沖勁;營造良好工作氛圍,讓青年干部安心扎根基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在基層治理中發揮先鋒作用,融入群眾,苦干實干,齊心協力擘畫新時代宏偉藍圖。
【本文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副院長,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完善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AZD020)階段性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生李林威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1年7月1日。
[2]《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18年7月4日。
[3]劉幫成:《把握基層治理對干部政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國家治理》,2021年第14期。
[4]《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政府網,2019年3月1日。
[5]《習近平: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新華網,2020年10月10日。
[6]劉幫成:《新時代干部治理能力短板識別及溯源》,《人民論壇》,2020年第29期。
[7]《習近平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國政府網,2020年9月19日。
責編:羅 婷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