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比較法與歐盟法研究所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王宇航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要實現的現代化是基于中國國情的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協調的現代化,是與其他文明的現代化交流互鑒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不僅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和賡續,更是對近現代工業文明的超越和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創新哲學基礎
中國建設現代化的過程,既是社會文明程度逐步提升的發展變遷,也是融入世界發展大潮、與世界各國命運與共的歷史進程。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式現代化具備了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應有的歷史厚度、現實依據、科學內涵和價值意蘊。隨著中國全球影響力的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注意到中國不僅逐步實現現代化,而且正以一種文明國家形態在國際社會大家庭中與各國和諧共處。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演繹了中華文明的現代序曲,也印證了實現現代化的多元之路,對人類探索現代文明真諦具有重大的原創意義,對正在追尋現代化的世界其他國家也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辯證法,是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社會實踐。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百年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行”,為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探索現代化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的科學理論和實踐哲學。
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豐富精神譜系
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經過篳路藍縷、艱辛探索,走向成熟的標志就是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經過理論提升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由此完成“理論—實踐”循環互動。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斷鑄造主體精神,形成了包括建黨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歸根結底是建立了一個屹立于東方的世界最大政黨的主體自信和執政能力。“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自覺自信的生動寫照。
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探索發展道路
現代化建設是系統工程,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全面協調發展進步的結果,各國歷史文化傳統不同,資源稟賦有別,相對優勢各異,這就決定了建設現代化的路徑千差萬別,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分工和地位也不一樣。中國經過長期艱辛探索,才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因此,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新時代,我們深化改革開放,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體思路,是中國式現代化通往民族復興的規劃總圖。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也為豐富和完善人類探索現代文明、建立現代政黨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提供實踐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是融入世界體系的過程,也是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過程。中國不僅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1/5的人口,還通過糧食增產、出口和外援等多種方式促進了世界糧食安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動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其經濟拉動了全球貿易的增長和繁榮。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甚至超過50%,對全球貿易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恢復起到重要拉動作用。同時,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二十國集團等機制促成多邊合作。截至8月17日,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中國憑借自身體制優勢和治理效能,率先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不僅保障了全球醫療物資的生產供應,也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8億劑新冠疫苗,中國力量助力世界共渡難關。
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文明描繪共同愿景
中國共產黨是世界最大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立黨百年為本國人民福祉接力奮斗,為世界人民福祉作出巨大貢獻。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面臨深度調整,新的科技革命蓄勢待發,人類文明將在新技術的影響下深刻變革。在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面臨選擇的十字路口,中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議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一是維護現行國際體系和多邊機制,樹立全球命運與共意識,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權主義。二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國際規則已經不得人心,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創新應該更多地反映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愿和利益。三是國際社會應該秉持風險共擔精神,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全球風險和挑戰,氣候變化、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都需要國際協作。四是堅持人類文明進步的總體方向,經歷現代文明的洗禮,人類從各自的民族歷史走向了全球融合和普遍交往的世界歷史階段,各種文明都生發出不同形態但兼具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現代文明,“美美與共、各美其美”才是文明相處之道。同時,現代工業文明經歷了環境之殤,支撐綠色發展的新科技更加成熟,人類完全可以走向與自然的和解之路,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實踐中找到實現人的自由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