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海戰術到數據跑路
水利工程服務更精準
全國有9.8萬多座水庫,10萬多座水閘,931萬處農村供水工程,數量多、分布散,新技術可有效加強水利工程運行管理。
過去吃苦咸水,如今飲黃河水。農村飲水工程的建設,讓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群眾喝上放心水,但新問題隨之而來。“全縣自來水管網2100多公里,不少埋在地下,跑冒滴漏、水壓不穩。”商河縣城鄉供水服務中心主任李兆說。
搭建“一張網”破解管護難題。“每家配備智能水表,通過4G遠傳超聲波傳送數據;安裝視頻監控,實現水庫、水廠、管網和終端用戶的自動監控。”李兆介紹。
948塊村頭總表、14.6萬塊智能水表、183處監控點,實現“一張網”全覆蓋。“水質、水量、水費在手機上查看;出現問題,在手機上反饋。不僅喝上水,更喝上了‘明白水’。”許商街道曹家村黨支部書記王介水說。
“互聯網+城鄉供水”,破解飲水工程后續管理難題。水利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飲水工程點多面廣,管理隊伍力量不足,影響工程效益持續發揮。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實現了工程網、供水網和數據網的統一,實現了全程管理、精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