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思想名人堂 > 正文

劉守英:我們黨領導土地制度變革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個大事,涉及的主體、包含的利益關系十分復雜,必須審慎穩妥推進。”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高度重視并審慎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變革,有力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

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開展以消滅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要內容的土地革命,提出了土地革命路線,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發出《中共中央關于土地政策的指示》,指出:“實現土地革命的意義,不但是給占全國人民百分之八十的農民群眾解除封建的剝削,而且同時就是推動這百分之八十的人民積極參加民族解放,強大民族革命力量。”解放戰爭時期,發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這些政策極大激發了廣大農民參軍參戰的熱情,促進了革命根據地的擴大和發展。特別是解放戰爭時期制定的土地政策,使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徹底擺脫了地主階級的苛重地租剝削和高利貸剝削,提高了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有力推動我們黨取得和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

新中國成立后,土地制度成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制度安排。這一時期,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私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并最終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農村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為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土地制度的一系列變革,既從土地所有制層面保障了農民占有、使用和利用土地的公平公正,從根本上避免了農民因土地兼并而破產和流離失所,顯著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又創造條件,有力支持了國家工業化進程,保障了重工業優先發展和國家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為形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貢獻。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廢除人民公社,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建立并不斷鞏固。我國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戶對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權、收益權和轉讓權等財產權利不斷完善。與此同時,國家對土地的征收和土地使用權的轉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既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又推動了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一方面,土地制度改革賦予了農民自主經營權和更多財產權,農民獲得受法律保障的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土地權利,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高漲,確保了農產品產出和供給的增長,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土地制度改革加速了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促進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民收入迅速增長、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時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不斷擴大,推動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進入了快車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農地制度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在保留農戶承包權的同時推動經營權有序流轉,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和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構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使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通過出讓、出租等方式交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直接使用,保證農民能夠分享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增值收益;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旨在平衡好保障社會發展與維護農民權益的關系,突出征收土地必須符合公共利益,完善征地程序和征地補償安置,建立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的保障機制;等等。這一系列改革舉措,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既有利于地方財政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發展動能轉換;又有利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和實現共同富裕。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