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稟賦,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戰略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們一定能書寫更加恢弘的科技自立自強新篇章。
據《科技日報》報道,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日前發布《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在全球排名第12位,較2020年上升2位。自2013年起,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9年穩步上升,上升勢頭強勁,已經確立了作為全球創新領先者之一的地位,最新排名已接近進入前十名之列。目前,中國仍是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WIPO自2007年開始發布全球創新指數,已經成為國際上關于創新和知識產權水平的權威報告。《報告》通過政策環境、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知識與技術產出、創意產出等七大類81項指標,對全球132個經濟體的綜合創新能力進行系統衡量。《報告》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情況下,許多國家(地區)政府和企業加大了創新投資,創新對克服疫情困難以及確保疫情后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創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國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沿著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交出舉世矚目的創新答卷,展現出中國創新的硬核實力。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鐵基高溫超導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已累計飛行約3.7億公里;“奮斗者”號勇闖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完成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意味著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逐漸從“跟跑”到“并行”甚至在某些領域“領跑”,一項項代表著中國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目光,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創新越來越澎湃的活力。
新時代呼喚新發展,新發展孕育新動能。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隨著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無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還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都需要強大的創新支撐。
從“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放在12項重大任務之首,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十四五”開局之年的科技創新發令槍已經打響,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影響世界發展格局,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迎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之門,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條件和能力搶占制高點、把握主動權。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我們一定能書寫更加恢弘的科技自立自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