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藝術創造作為意識形態工作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節,既要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更要堅守內在的文化本心,以文藝求發展、促穩定,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筑和諧友好的文化環境。文化藝術創作應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文化藝術創作的領導性地位,凈化文化藝術創作環境,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創作出更具時代生命力的文化藝術作品。
【關鍵詞】文化藝術 價值觀 社會價值
【中圖分類號】G249.2 【中圖分類號】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伴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純粹的物質性消費將逐漸過渡到精神性消費領域,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即將迎來新一輪高潮。文化藝術創作作為意識形態工作與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環節,既要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更要堅守內在的文化本心,以文藝求發展、促穩定,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環境。
文化藝術既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食糧,也是社會進步的鏡子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食糧。從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來看,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文化藝術的升華,文化藝術的前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斷前行的表現之一。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瑰寶,也創造了多元文化藝術格局。回顧幾千年來的歷史流變,正是由于世世代代創作并遺留下來的文化藝術培育了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性格,賦予了中華民族走出困境、不斷前行的勇氣與動力,才使得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卻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歷史也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厚的文化創作能力的民族,每當國家與民族處于危難時刻,總有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能夠感知國家與人民的訴求,站在歷史潮頭之上,以文化為人民發聲、為祖國吶喊。這種既堅守自己的文化本心又能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文化品格,也為文化藝術創作提供了先天要素。
文化藝術是社會進步的鏡子,一個時代的文化藝術事業是否繁榮昌盛歸根究底還是要看文化藝術創作的社會經濟條件。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之后,文化藝術產業的經濟基礎得以鞏固,文化藝術消費市場逐步擴大,這些都為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此外,創新與求變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無論什么年代,我國的民族文化都始終堅持與時代相結合,服務于時代發展,不斷創新文化載體,文化藝術創作賦予了傳統文化時代的活力,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指明了正確的前行方向。
我國文化藝術創作迎來了春天,也存在諸多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藝術創作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大量優秀文化藝術作品開始不斷涌現。但是,文化藝術創作也存在諸多問題,創作者“不走心”現象越來越突出,對文化藝術創作生態帶來了負面影響。當前,文化藝術創作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向錢看”成為一些文化藝術創作的主基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藝術產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文化藝術創作必須秉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根本性原則,在生存中求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文化藝術作品。當然,一段時期以來,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成為焦點,這就使得文藝工作者容易受到經濟因素的過度影響,思想上開始急功近利,沒有充分考量文化藝術作品的社會影響力,一味迎合低俗的市場需求,所創作的文化藝術作品雖然受到了市場的熱捧,但卻對受眾的價值觀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響。
第二,外來文化對文化藝術創作的侵蝕正在逐步加劇。改革開放開啟了文化對外傳播交流的新熱潮,尤其是在互聯網開放之后,多元文化格局逐漸成型,國際文化交流也已成為常態。然而,一些敵對勢力企圖以文化交流合作為手段,進行意識形態與價值理念的輸出,這無疑對當前我國的文化生態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些文化藝術創作者所創作的文化藝術作品也難免帶有非主流意識形態與文化價值觀的烙印。不可否認,文化藝術創新理應兼容并蓄,主動吸收外來文化的優勢為我所用。但是,文化借鑒須堅守文化本心,識別、抵御“偽文化”,創作出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
第三,文化藝術創作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文化藝術作為時代的反饋只有緊隨時代不斷創新,才能為時代所接受、為人民群眾所喜愛。新時代,文化藝術創作應認清市場、群眾需求與社會文化理念的建設與宣傳需求,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賦予文化藝術作品時代的生命力。文化藝術作品是物化載體與內在思想的統一,物化載體為內在思想表達提供了有效的路徑,但內在思想才是文化藝術作品的靈魂所在,文化藝術創新應從內在的文化思想層面出發,精雕細琢,為人民發聲。然而,受到文化藝術技術的影響,文化藝術表現手法卻成了文化藝術創新的主要內容。比如,影視、音樂、地方戲劇等傳統文化產業在劇本創作、表演藝術方面的創新一直停滯不前,卻熱衷于特效、后期制作、聲效修改等技術研發工作,這種創新思維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藝術的創新。
新時代,我國文化藝術創作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凈化環境、守正創新
一是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文化藝術創作的指導地位。堅守文化藝術創作的本心首先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文化藝術創作的領導地位,尤其是要接受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關于社會實踐的系統科學,既體現了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也彰顯了人民主體性的客觀立場,能夠為文化藝術創作指明方向,提供素材。實際上,文化藝術創作就是一種實踐活動,沒有任何一種文化藝術能夠脫離實踐而單獨存在,文化藝術創作實踐就是需要通過感性的文化藝術形式客觀真實地反應社會生活。因此,文藝創作須主觀能動地觀察生活、反映生活,使文化藝術作品體現更多的藝術色彩。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所以能夠永葆先進性,關鍵就在于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當前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多元文化并存,文化藝術創作生態環境日趨復雜,更是要求文化藝術創作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文化藝術創作中的指導地位。首先,應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念為本開展文化藝術創作,致力于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文化藝術創作者要做到腦中有國、心中有民,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開展文化藝術創作。其次,在開展文化藝術創作工作時,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提升文化藝術創作質量與效率。文化藝術創作的復雜性要求文藝工作者既要具備良好的文藝素養,更要掌握文化藝術創作的科學方法。因此,文化藝術創作者必須要潛心學習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來協調文化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創作出更多精品;最后,應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將馬克思主義融入文化藝術創作的深層次。文化藝術創作與馬克思主義傳播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僅為文化藝術創作提供了科學健康的文化素材,也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載體。
二是加強文化治理體系建設,凈化文化藝術創作環境。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文化互鑒與文化競爭必將長期存在,外來文化的入侵也不會停止。這不僅關系到我國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方向,更關乎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應以法治為導向,以行政為手段,規范文化審批,強化對文化藝術產業的監督與管理。
首先,組建包含行政管理、行業協會、企業等多主體聯合審核工作組,對所創作的文化藝術作品進行審核監督,對于包含不良外來文化的作品堅決取締,已經進入傳播環節的也應及時下架。其次,建立文化藝術創作懲處機制,提升文化藝術創作自律與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領悟馬克思主義真諦,對于那些宣揚假丑惡、作品內容低俗、暴力、血腥,以及存在抄襲、搬運等行為的創作者和單位應納入產業黑名單,并給予必要的經濟性懲罰、追究其法律責任。最后,暢通文化藝術作品社會監督檢舉路徑,凝聚文化監督合力。文化藝術作品受眾廣泛,影響力大,只有動員人民群眾的力量才能實現對文化藝術作品創作的有效監管。因此,在傳統監督檢舉方式之外,還應圍繞新媒體的開放性特征,建設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監督檢舉平臺,打造多元化文化藝術監督矩陣。
當前,我國文化藝術繁榮昌盛、文化藝術資源聚集、文化藝術結構多元化,這些都對文化藝術市場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應著手加大對文化藝術市場的治理,引導市場形成健康的創作思維。一方面,應重視文化藝術需求導向治理,從源頭上斬斷文化藝術市場亂象。需求是決定消費與生產的直接因素,畸形的文化藝術需求導向是文化藝術市場失衡的根源所在。應致力于為公眾提供一流的文化藝術公共服務,引導公眾樹立高尚的文化藝術審美,擺脫低層次的文化價值理念,提升其文化修養。另一方面,應強化市場主體與創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引導文化藝術市場創作出正能量的文化藝術作品,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藝術市場經營環境。
三是堅持守正創新,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作出更具時代生命力的文化藝術作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時代檢驗、符合中華民族特質的經典文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當代文化藝術創作的重要素材,堅守文化傳統是新時代文化藝術產業發展的守正之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對當前的文化藝術創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賦予了文化藝術新的時代內涵。同時,社會文化環境的變遷,也要求文化藝術創作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大創新力度。一方面,從技術創新轉向內容創新。技術創新賦予了文化藝術產品新的表現形式,煥發了文化藝術新的時代生命力,但卻難以賦予產品新的文化藝術價值,也無法觸及文化藝術的內涵與實質。因此,文化藝術創作應回歸文化藝術的內涵展開創新。文藝工作者應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把好時代的脈搏,找準社會文化發展新動向,創造出更具時代價值的文化藝術作品。例如,影視文化應圍繞劇本情節創作等方面展開創新,提升影視作品的思想感染性,做到以情動人。另一方面,應厘清守正與創新的界限,找準創新的底線。創新是文化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但無論何時都必須堅守科學與真理,文化藝術創作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底線。
(作者分別為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講師;煙臺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遼寧省科學研究經費項目“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一流本科教育示范專業建設有效路徑研究——以音樂表演專業為例”(項目編號:WJC201925)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艾斐:《思想和價值觀念是文藝的靈魂》,《紅旗文稿》,2019年第6期。
②趙琳宇:《培根鑄魂堅定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價值導向》,《藝術評論》,2019年第3期。
責編/韓拓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