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智慧世界,解碼未來趨勢。2021中關村論壇火熱開幕,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位外籍頂級科學家、知名科研組織代表、知名企業家、投資人將與眾多國內嘉賓齊聚一堂,圍繞“智慧·健康·碳中和”的主題開啟多場思想盛宴。
科技論壇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支點。中關村論壇創辦于2007年,歷經14年發展,已成為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今年,中關村論壇規格更是全面升級,國家層面專門成立了中關村論壇組委會和執委會,為論壇進一步提高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仍處在低迷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值得高度重視。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進行,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面臨空前機遇。向科學技術要發展動力,以科技創新解答人類發展難題,這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這一背景下,中關村論壇踐行科技向善的理念,聚焦“智慧·健康·碳中和”這一主題,體現的恰是科技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以及全球的高度共識,必能為推動世界科技創新合作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
創新關乎發展,關乎命運。科技創新的力量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廣泛運用為經濟迅速復蘇提供了強大支撐。事實證明,只有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才能筑牢強國之基,才能護佑人民健康、增進民生福祉。從現實來看,我國發展還面臨重大科技瓶頸,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從根本上改變。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北京作為首都,核心功能定位之一就是科技創新中心,“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更要求北京更加自覺地站在“國之大者”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科技創新,堅持首善標準,瞄準國際一流,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
率先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有人才和科技資源高度集聚的顯著優勢。北京有全國近一半的兩院院士;每年國家科技獎勵一等獎和每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中大概有一半來自北京,人工智能領域有效發明專利居全球首位;高技術制造業企業的市值居全球第五,具備高端人才、高端成果、高端產業集聚的顯著特征。近些年,北京緊緊抓住創新發展“牛鼻子”,積極籌建國家實驗室,統籌推進“三城一區”主平臺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中關村論壇成為向世界展示科技創新成就、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大力發展高精尖產業,發布實施了“科創30條”等重大政策,全市創新創業生態日趨完善。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京華大地之上,創新創造活力正充分迸發,推進著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向前邁進。
今天的北京,減量發展是特征,綠色發展是基礎,創新發展是出路,而且是唯一出路。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北京重任在肩、時不我待。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基礎研究和協同攻關。要強化“三城一區”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平臺、主陣地作用,加強聯系合作、聯動發展。要堅持需求導向,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打通科技和經濟融合中的堵點。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組建創新聯合體,抓好創投企業、技術轉讓等所得稅政策試點。要加強組織領導,善于和科學家、科技人才交朋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心無旁騖搞科研。要進一步用好中關村這塊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大膽探索,深化先行先試改革,擦亮中關村金字招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預祝中關村論壇圓滿成功,也期待創新智慧在積極碰撞中結出碩果,凝聚起奮進力量,指引我們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