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并強調,要堅持長遠眼光,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戰略科學家,就是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簡單來說,戰略科學家既是科學家,更是戰略家,是科技人才中的帥才。比如我們熟知的錢學森、李四光、黃大年就是典型的戰略科學家,他們精準把握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需求,憑借精深的學術造詣和卓越的領導才能,承擔起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團結帶領大批科技工作者攻關“卡脖子”技術難題,鑄就“國之重器”。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人才隊伍快速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比較優勢穩步增強。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科技人才的質量和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科技創新高端人才數量和在國際科技界有重要影響力的科學家明顯偏少,戰略科學家更是鳳毛麟角。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必須要大力發現培養、不拘一格使用戰略科學家。
科研實踐是發現、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的“試金石”。要立足實踐標準,充分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在團隊作戰、攻關一線中考察識別戰略科學家。要堅持長遠眼光,挖掘培養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放手讓其承擔重大科技任務,挑大梁、當主角,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組織管理水平。要開拓選才視野,通過舉辦科學家對話、圓桌論壇,在國際人才競爭中吸引和凝聚戰略科學家。
戰略科學家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要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愛惜戰略科學家。要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賦予戰略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大資源調度權,讓戰略科學家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要建立戰略科學家評價體系,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論英雄,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戰略科學家,及時授予榮譽、頒發獎章,營造全社會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濃厚氛圍。要探索建立戰略科學家聯系服務、政策咨詢、決策參考、項目合作、技術幫扶等制度,同步解決安家落戶、子女教育、配偶就業、健康醫療等問題,讓其工作得更安心、生活得更舒心,對未來更有信心。
濟濟多士,乃成大業;人才蔚起,國運方興。從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戰略科學家發揮著舉足輕重、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戰略科學家成長開辟沃土,讓更多的戰略科學家脫穎而出,必將跑出人才發展“加速度”、中國創新“加速度”、民族復興“加速度”。(作者:李洲)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