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國網邵陽供電公司南山黨員學習教育基地迎來了第3批學員。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公司依托南山國家公園境內的老山界、高山紅哨等紅色教育資源,在南山供電所建立培訓基地,組織黨員干部常態開展“重走長征路”體驗活動,追尋紅色記憶,汲取奮進力量,守護萬家燈火。
老山界全長30華里,號稱“紅軍長征第一山”,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境內。1934年12月,紅軍翻越老山界到達城步南山地界時,百姓都說紅軍是神兵天將,一夜之間山上全是穿灰衣服、戴紅五星帽子的人。
80多年后,這片熱土仍然活躍著一支隊伍,他們堅守嚴寒酷暑,跋山涉水,不舍晝夜,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供好電。它就是國家電網湖南電力“東方紅”(邵陽)共產黨員服務隊南山供電所小分隊。
一條棉褲見深情 貼心服務暖民心
“劉所長,我家沒電了。”10月13日傍晚,接到老山界長坪村村民張勝梅的求助電話,南山供電所共產黨員服務小分隊隊長劉祚超立即召集3個同事,翻山越嶺趕到長坪村。經過一番忙碌,燈亮了,歡樂的笑聲在農家小院四處洋溢。
劉祚超是土生土長的南山人,紅軍長征經過南山留下了很多感人故事,他印象最深是“一條棉褲”的故事。
中央紅軍在長坪村時,村民周世宗做了一頓粗茶淡飯給紅軍戰士們充饑。部隊開拔時,帶隊的紅軍戰士堅持要付飯錢給他。正當雙方“爭執”不下時,響起了集結軍號。紅軍戰士見周世宗態度堅決,便拿出一條厚棉褲,放到桌上:“那我送你一條棉褲吧,大冷天可以保暖。”周世宗又想塞回去,可紅軍戰士已飛奔出門,趕往集合地。
“這條棉褲,從未洗過。”劉祚超曾經在上門走訪時,向棉褲的主人、周世宗的孫子,年近七旬的侗族老人周旺華,了解過很多故事的細節。“爺爺不洗棉褲的原因,就是擔心會把親人的感情洗掉。”
“紅軍留下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們后輩人的心里”。如今,劉祚超帶領南山供電所黨員服務小分隊傳承紅色星火,沿著紅軍長征的足跡,為人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2019年初,南山國家公園生態移民項目啟動。長坪村的村民陸續遷往新的移民安置地。但是張勝梅等6戶村民因為各種原因仍然沒有搬遷出偏僻的山坳。
張勝梅今年76歲,10多年上山砍柴摔斷了腿,常年靠雙拐走路。因為年事已高,無法使用手機繳納電費。電力黨員服務隊堅持傳統服務方式,每月幫她辦理代交電費業務。還將老人納入困難客戶“特殊檔案”,定期組織黨員服務隊上門服務,幫助檢查室內外線路、打掃房間衛生,幫助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
雖然長坪村現在只剩下6個客戶,每月供電量不足100千瓦時,但是南山供電所的共產黨員服務小分隊每月一如既往地到村里巡視臺區配電變壓器,檢查村民家里安全用電情況。只要村民有需求,他們隨叫隨到。劉祚超說:“哪怕只剩下一個人沒有搬走,我們也要確保村民用上放心電。”
一盞馬燈照初心 電能替代解解民憂
南山牧場南側的下團村有一家“新鋪里”農家樂,主人楊光清珍藏著一盞珍貴的馬燈,見證了紅軍與群眾的魚水深情。
“這盞馬燈可不一般,是紅軍送給我奶奶的。”楊光清回憶,1934年秋,湘江戰役后,紅六軍團17師51團3營途經下團村,借住在楊光清奶奶吳老福開的“伙鋪”(吃飯住宿的店子)。
吳傳福當年34歲,是個苗醫,看到十幾位紅軍傷員急需治療,趕緊上山采藥,為他們處理傷口。第二天部隊臨行前,營長周仁杰非常感謝吳老福一家的幫助,在她拒收銀元的情況下,將這盞馬燈送給了她。據載,當時這種制造精美的馬燈,售價相當于一個勞動力一個月的收入。
“這盞燈照亮了祖輩的生活。現在有電了,家里電氣化一應俱全。我準備把馬燈作為歷史文物捐給國家。”楊光清深情地回憶后,談及現在農村電氣化,更是喜形于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7月初,楊光清的農家樂因為環境污染和消防隱患等問題,被列入南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治理名單。這一下,煩心事來了,經營了三代的家業眼看著在自己手里被關停,楊光清憂心忡忡。
南山供電所共產黨員服務小分隊在走訪中,得知了這一情況,主動與楊光清對接,向他宣傳“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電能替代的優點。
于是,楊光清決定加大投資,打造一個電氣化的農家樂。7月30日,南山供電所接到他的增容申請后,立即指派專人負責幫他辦理了電能替代、線路設備改造、增容報裝等業務。8月中旬,一個要經過用電申請、 勘察、設計、施工等程序的客戶工程,在特事特辦、開辟綠色通道的情況下,僅僅用了一個星期,就完成電能替代配套供電設施的改造任務。絕緣化改造低壓主線400余米,整改室內低壓電纜線路100余米,動力電接到了楊光清的家門口。
9月30日,楊光清的電氣化農家樂正式開張,柴火土灶全部改成電磁爐大鍋灶,成為南山牧場周邊第一家“全電綠色農家樂”,迎來國慶長假的第一批游客。
歷史的硝煙已經漸漸遠去,當年紅軍翻越老山界后,在南山長坪村、下團村一帶扎營,留下了輝煌的足跡和光榮的歷史。邵陽供電公司為了幫助這一帶村寨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目標,主動對接群眾的用電需求,共計投入資金836萬元,新建改造10千伏絕緣線路8.9千米,400伏線路23.6千米,新增配電變壓器15臺。村民們用上了安全電、放心電、小康電,日子越過越好。
(作者:劉元輝,國網邵陽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