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劉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開創了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和蘇聯傳統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道路。
綜合協調: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從內涵上來講,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追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是“五個文明”綜合發展的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致力于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努力探索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新道路。這條現代化新道路,強調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突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綜合協調發展。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就提出“四個現代化”目標和“兩步走”的戰略規劃。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國逐步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中國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為中國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我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一現代化發展的戰略布局,進一步豐富了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強調五大文明的綜合協調發展。其中,特別突出的有兩點:一是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目標,并納入國家現代化總體進程之中;二是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提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價值理念,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條現代化新道路,強調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發展、穩定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重要支點,正確處理三者關系是中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鎖鑰”。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就是始終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首先,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只有不斷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才能為現代化新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其次,穩定是前提和保證。中國社會治亂更替的歷史表明,穩定的環境是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前提。最后,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靠的就是一心一意謀發展。但是,發展起來后出現的問題并不比發展起來前少,甚至更多更復雜。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還是要通過發展來解決。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動權,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
人民至上: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泉
從動力源泉上來講,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人民是歷史的主體,既是現代化的創造者和推動者,也應是現代化的受益者。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類社會進入現代社會以來,資本、政治權力和勞動者這三種要素成為社會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三大要素在社會有機體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成為區分各種不同現代化道路的重要標志。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一條堅持人民(勞動者)至上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人民成為現代化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源泉。不同于西方資本至上,中國式現代化反對“以物為本”,主張“以人為本”。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不斷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現代化發展成就。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共同富裕的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要求。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按照黨中央繪制的共同富裕“路線圖”: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目標。“代表誰?為了誰?”,這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價值問題。從利益代表來看,我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效避免西方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
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核心
從領導核心上講,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出來的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提供了領導核心和制度保障。
第一,在黨的領導下,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并把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成功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把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有效地結合起來,開創了全新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就所有制基礎而言,中國式現代化構建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體系,既使公有制經濟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主體力量,又使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獲得較大發展空間。就分配制度而言,采取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通過按勞分配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通過其他分配形式使得各種生產要素充分進入到社會生產中。就資源配置而言,中國式現代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既能激發市場活力,又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第二,在黨的領導下,開創了以團結合作為整合方式的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通過“協商民主”等形式,把各個民主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形成了執政黨與參政黨團結合作的新型政黨關系。
第三,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出強大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代以來中國積貧積弱,內部四分五裂,外部列強環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主體。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了各種風險和挑戰,但由于有中國共產黨這一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形成了“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的強大合力,有效應對各種考驗和危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
治理效能是制度優勢的重要檢驗標準。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強調議行合一,實行民主集中制,以合作代替對立,以協商代替爭斗,有效化解了民主與效率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黨的領導這一根本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具有強大的國家能力和治理效能。從“一五”計劃到“十四五”規劃,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與全國人民勠力同心,賡續奮斗。這種政策持續、效能卓越的政黨制度,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偉大成就的關鍵所在。
命運與共: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愿景
從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愿景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是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而且秉持命運與共的人類共同價值觀,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和平的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和平的,以民族獨立和平等為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中國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世界和平的大環境;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始終是一個非侵略的和平發展進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始終是一條非霸權的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包容的現代化新道路。中國現代化道路破除了西方中心主義,展現了現代化發展道路和模式的多樣性、豐富性。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并不排斥西方現代化,而是借鑒其有益經驗,吸取其失敗教訓。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新途徑。但是,中國無意輸出自己的發展模式,更不會將自己的發展道路強加于人。相反,我們尊重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權利。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著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和而不同的文明觀等優秀傳統文化。這些思想,為構建包容性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和哲學底蘊。“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哲學理念,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哲學精髓。前者可引申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我們處理多元文明關系的基本遵循。后者可引申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這是我們處理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哲學依據。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合作共贏的現代化新道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與單極化矛盾凸顯,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相互交織。面對共同挑戰,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我們只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條出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堅守和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適己而忘人者,人之所棄;克己而立人者,眾之所戴。”從“本國優先”的角度看,世界狹小擁擠,到處都是你爭我搶;從“命運與共”的角度看,世界寬廣博大,到處都有互利合作。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不僅在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在于人類文明的大同發展。在人類追求現代化的道路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民族都應該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和權利。現代化發展是世界各國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把全人類共同價值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實現本國人民利益的實踐中去,就是把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連接起來,共同創造人類文明的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講話指出:“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每個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應該受到尊重。”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實踐向世界說明了一個道理: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并不只有西方現代化模式這一條道路,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改變了長期以來西方現代化模式占主導地位的格局,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